书城文化温古知今
29677400000037

第37章 军事外交篇(9)

法律公正,制度明确;杀有罪,不宽赦;执行杀戮一定说到做到,民众就会畏惧。权威明示于众,法令就不必一再重申。对怠惰的人,要通过训斥予以羞辱;对有过的人,要通过处罚予以惩戒;对犯罪的人,要通过杀戮予以震慑。君主执法之心坚定而不动摇,乖异邪僻的人们就自然恐惧。乖异邪僻的行为都有了改革和变化,法令颁布下去,民众就跟着行动了。君主应该效法天,对万物全体施德;模仿地,对万物没有私亲。要做到与日月同级,与四时并列。使众人喜悦决定于爱施俱行,得民众拥护决定于破除私心。要招纳远方的人们,决定于修好国内;要避免祸乱的发生,决定于消除人怨。准备长远大计,在于任用贤人;巩固尊高地位,在于与民同利。

16.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总理引古

“‘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欢迎你们,很高兴接受你们的采访。

不久,我将要去欧洲出席亚欧首脑会议和中欧领导人会晤,并访问芬兰、英国、德国。这是我担任总理以后第三次访问欧洲。目前中欧关系发展势头良好,这次中欧领导人会晤,将在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基础上,商讨尽早签署《中欧新框架协定》,其目的就是推进中欧在政治、经济、科技、文教等各个领域的合作,巩固双边关系,使这种合作关系不因一时一事和领导人的更替而发生变化。”

引古背景

在访问欧洲前夕,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于2006年9月5日在中南海紫光阁接受了芬兰《赫尔辛基新闻报》、英国路透社、《泰晤士报》、德国德新社、《法兰克福汇报》五家媒体的联合采访,就中国政治、经济、社会发展情况、中欧关系及当前重大国际和地区问题回答了记者提问。温家宝在开始就引用了这句诗,借用这句诗表明了总理的热情好客和开放平和的态度。

论今之妙

温家宝总理引用这句古诗是恰到好处的,这句诗表达的是主人热情好客的态度,恰恰符合了中国在世界外交中遵从的原则。中国愿意与世界上其他国家友好往来,互通有无,加深交流、沟通与合作的力度,为共同致力于建设一个和谐美好的地球家园而努力。中国是开放的,希望外国能来中国多加了解,相信中国的魅力会令其他国家惊叹不已,相信中国在世界中的地位也会提升得越来越快。

古语源头

“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出自唐代诗人杜甫诗作《客至》。

杜甫(712—770),字子美,生于河南巩县(今郑州下辖的巩义市),死于耒阳市(今湖南省西南部),中国文学史上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是初唐名诗人杜审言之孙。因曾长居于长安城南少陵塬,故自称少陵野老,世称杜少陵。三十五岁以前读书与游历。天宝年间到长安,仕进无门,困顿了十年,才获得右卫率府胄曹参军的小职。安史之乱开始,他流亡颠沛,竟为叛军所俘;脱险后,授官左拾遗。乾元二年(759),他弃官西行,最后到四川,定居成都。一度在剑南节度使严武幕中任检校工部员外郎,故又有杜工部之称。晚年举家东迁,途中留滞夔州二年,出峡。漂泊鄂、湘一带,贫病而卒。

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其诗多涉笔社会动荡、政治黑暗、人民疾苦,他的诗反映当时社会矛盾和人民疾苦,因而被誉为“诗史”。杜甫忧国忧民,人格高尚,诗艺精湛。杜甫一生写诗一千四百多首,其中很多是传颂千古的名篇,比如“三吏”和“三别”,并有《杜工部集》传世;杜甫的诗篇流传数量是唐诗里最多最广泛的,是唐代最杰出的诗人之一,对后世影响深远。

杜甫善于运用古典诗歌的许多体制,并加以创造性地发展。他是新乐府诗体的开路人。他的乐府诗,促成了中唐时期新乐府运动的发展。他的五七古长篇,亦诗亦史,展开铺叙,而又着力于全篇的回旋往复,标志着我国诗歌艺术的高度成就。杜甫在五七律上也表现出显著的创造性,积累了关于声律、对仗、炼字炼句等完整的艺术经验,使这一体裁达到完全成熟的阶段。

阅读拓展

【原文】

客至

唐杜甫

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

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

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余杯。

【注释】

客至:客指崔明府,杜甫在题后自注:“喜崔明府相过”,明府,县令的美称。

舍:指家。但见:只见。此句意为平时交游很少,只有鸥鸟不嫌弃能与之相亲。

蓬门:茅屋的门。

市远:离市集远。兼味:几种菜,无兼味,谦言菜少。樽:酒器。旧醅:隔年的陈酒。樽酒句:古人好饮新酒,杜甫以家贫无新酒感到歉意。

肯:能否允许,这是向客人征询。余杯:余下来的酒。

【赏析】

这是一首洋溢着浓郁生活气息的纪事诗,表现诗人诚朴的性格和喜客的心情。作者自注:“喜崔明府相过”,简要说明了题意。

一、二两句先从户外的景色着笔,点明客人来访的时间、地点和来访前夕作者的心境。“舍南舍北皆春水”,把绿水缭绕、春意荡漾的环境表现得十分秀丽可爱。这就是临江近水的成都草堂。“皆”字暗示出春江水势涨溢的情景,给人以江波浩渺、茫茫一片之感。群鸥,在古人笔下常常作水边隐士的伴侣,它们“日日”到来,点出环境清幽僻静,为作者的生活增添了隐逸的色彩。“但见”,含弦外之音:群鸥固然可爱,而不见其他的来访者,不是也过于单调么!作者就这样寓情于景,表现了他在闲逸的江村中的寂寞心情。这就为贯串全诗的喜客心情,巧妙地作了铺垫。

颔联把笔触转向庭院,引出“客至”。作者采用与客谈话的口吻,增强了宾主接谈的生活实感。上句说,长满花草的庭院小路,还没有因为迎客打扫过。下句说,一向紧闭的家门,今天才第一次为你崔明府打开。寂寞之中,佳客临门,一向闲适恬淡的主人不由得喜出望外。这两句,前后映衬,情韵深厚。前句不仅说客不常来,还有主人不轻易延客意,今日“君”来,益见两人交情之深厚,使后面的酣畅欢快有了着落。后句的“今始为”又使前句之意显得更为超脱,补足了首联两句。

以上虚写客至,下面转入实写待客。作者舍弃了其他情节,专拈出最能显示宾主情分的生活场景,重笔浓墨,着意描画。“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仿佛看到作者延客就餐、频频劝饮的情景,听到作者抱歉酒菜欠丰盛的话语:远离街市买东西真不方便,菜肴很简单,买不起高贵的酒,只好用家酿的陈酒,请随便进用吧!家常话语听来十分亲切,很容易从中感受到主人竭诚尽意的盛情和力不从心的歉意,也可以体会到主客之间真诚相待的深厚情谊。字里行间充满了款曲相通的融洽气氛。

“客至”之情到此似已写足,如果再从正面描写欢悦的场面,显然露而无味,然而诗人却巧妙地以“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馀杯”作结,把席间的气氛推向更热烈的高潮。诗人高声呼喊着,请邻翁共饮作陪。这一细节描写,细腻逼真。可以想见,两位挚友真是越喝酒意越浓,越喝兴致越高,兴奋、欢快,气氛相当热烈。就写法而言,结尾两句真可谓峰回路转,别开境界。

17.登泰山而小天下

总理引古

“中国有句古话,‘登泰山而小天下’,鼓励人们高瞻远瞩,胸怀全局。中美是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必须把两国关系同两国的根本利益和世界格局的发展大势相结合,从战略和长远角度出发,认清共同利益,妥善处理分歧,照顾彼此关切,全面加强合作,实现互利共赢。这是中美关系发展的大方向,也是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肩负的责任。双方要继续努力,把对话越办越好,取得更大成效。”

引古背景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于2010年5月25日在中南海紫光阁会见来京出席第二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的美国总统特别代表国务卿克林顿和财长盖特纳。在会谈中,温家宝引用“登泰山而小天下”这一古语,希望中美两国可以立足高远,着眼未来,加强双方合作,实现互利共赢。

论今之妙

“登泰山而小天下”出自《孟子·尽心上》,“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意思是说,孔子登上鲁国的东山,整个鲁国尽收眼底;孔子登上泰山,天地一览无余。表面上指泰山之高,实际指人的眼界,视点要不断寻求突破,超越自我,用超然物外的心境来观看世间的变幻纷扰。温总理用“登泰山而小天下”,寄希望于中美两国政治家,要以远大的眼光,博大的胸怀,立足于勇敢超越自我,不断寻求突破,致力共同发展,不能学习井底之蛙,不能为一己私利而一叶障目。希望世界各国的政治家们,特别是美国政治家们,必须登上泰山之巅,方能把天地一览无遗,必须登上泰山之巅,方能做出互利共赢的决策。

古语源头

“登泰山而小天下”出自《孟子·尽心上》。

孟子(前372年~前289年):名轲,字子舆,鲁国邹城人(今山东省邹城市)。又字子车、子居。孟子与孔子合称孔孟,孔子是至圣,孟子是亚圣。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父名激,母仉氏。字号在汉代以前的古书没有记载,但魏晋之后却传出子车、子居、子舆等多个不同的字号,字号可能是后人的附会而未必可信。生卒年月因史传未记载而有许多的说法,其中又以《孟氏宗谱》上所记载之生于周烈王四年(公元前372年),卒于周赧王二十六年(公元前289年)较为多数学者所采用。在十五、六岁时到达鲁国后有一种说法是拜入孔子之孙子思的门下,但根据史书考证发现子思去世时离孟子出生还早几十年,所以还是如《史记》中所记载的受业于子思的门人的说法比较可信。孟子本为“鲁国三桓”之后,远祖是鲁国贵族孟孙氏,后家道衰微,从鲁国迁居邹国。孟子三岁丧父,孟母艰辛地将他抚养成人,孟母管束甚严,其“孟母三迁”、“孟母断织”等故事,成为千古美谈,是后世母教之典范。

《孟子》一书是孟子的言论汇编,由孟子及其弟子共同编写而成,记录了孟子的语言、政治观点(仁政、王霸之辨、民本、格君心之非,民贵君轻)和政治行动的儒家经典著作。孟子曾仿效孔子,带领门徒游说各国。但不被当时各国所接受,退隐与弟子一起著书。《孟子》有七篇传世:《梁惠王》上下;《公孙丑》上下;《滕文公》上下;《离娄》上下;《万章》上下;《告子》上下;《尽心》上下。其学说出发点为性善论,提出“仁政”、“王道”,主张德治。南宋时朱熹将《孟子》与《论语》、《大学》、《中庸》合在一起称“四书”。从此直到清末,“四书”一直是科举必考内容。孟子的文章说理畅达,气势充沛并长于论辩。孟子在人性问题上提出性善论。

阅读拓展

【原文】

《孟子·尽心上》(节选)

孟子曰:“易其田畴,薄其税敛,民可使富也。食之以时,用之以礼,财不可胜用也。民非水火不生活,昏暮叩人之门户求水火,无弗与者,至足矣。圣人治天下,使有菽粟如水火。菽粟如水火,而民焉有不仁者乎?”

孟子曰:“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故观于海者难为水,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观水有术,必观其澜。日月有明,容光必照焉。流水之为物也,不盈科不行;君子之志于道也,不成章不达。”

孟子曰:“鸡鸣而起,孳孳为善者,舜之徒也;鸡鸣而起,孳孳为利者,蹠之徒也。欲知舜与蹠之分,无他,利与善之间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