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中国历代诗分类集成-杜牧诗选
29665000000039

第39章 李甘诗

大和八九年,训注极鸠虎[1]。

潜身九地底,转上青天去。

四海镜清澄,千官云片缕。

公私各闲暇,追游日相伍。

岂知祸乱根,枝叶潜滋莽。

九年夏四月,天诫若言语[2]。

烈风驾地震,狞雷驱猛雨。

夜于正殿阶,拔去千年树[3]。

吾君不省觉,二凶日威武[4]。

操持北斗柄[5],开闭天门路[6]。

森森明庭士[7],缩缩循墙鼠[8]。

平生负名节,一旦如奴虏。

指名为锢党[9],状迹谁告诉。

喜无李杜诛[10],敢惮髡钳苦[11]。

时当秋夜月,日直日庚午[12]。

喧喧皆传言,明晨相登注[13]。

予时与和鼎,官班各持斧[14]。

和鼎顾予云,我死有处所。

当庭裂诏书,退立须鼎俎[15]。

君门晓日开,赭案横霞布[16]。

俨雅千官容[17],勃郁吾累怒[18]。

适属命鄜将[19],昨之传者误[20]。

明日诏书下,谪斥南荒去。

夜登青泥坂[21],坠车伤左股。

病妻尚在床,稚子初离乳。

幽兰思楚泽[22],恨水啼湘渚[23]。

倪倪三闾魂[24],悠悠一千古[25]。

其冬二凶败[26],涣汗开汤罟[27]。

贤者须丧亡[28],谗人尚堆堵。

予于后四年,谏官事明主[29]。

常欲雪幽冤,于时一裨补。

拜章岂艰难,胆薄多忧惧。

如何干斗气[30],竟作炎荒土[31]。

题此涕滋笔,以代投湘赋[32]。

【题解】

开成四年(839)作,时杜牧为左补阙。诗有“余于后四年,谏官事明主”句,谏官指左补阙。李甘,字和鼎,长庆末进士,累擢侍御史,后贬封州司马。新、旧《唐书》有传。这首诗写李甘的气节与身世,以及自己为朝官的极为不利的政治环境。特别是大和九年(835),发生了震惊朝野的“甘露之变”,这是唐朝政治史上的一件大事,也是杜牧这首诗叙述的重点。

【注释】

[1]训注:李训与郑注。李训,始名仲言,宰相李揆族孙,以母丧居于东都。时郑注佐昭义府,李训慨叹说:“当世操权力者皆龊龊,吾闻注好士,有中助。可与共事。”因往见郑注,相得甚欢。后王守澄荐于文宗,擢翰林学士、兵部郎中知制诰,以礼部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事见《新唐书·李训传》。郑注,绛州翼城(今山西翼城)人。世代微贱。初以药术游于长安权贵之家。本姓鱼,冒姓郑氏,时人称为“鱼郑”,并讥为“水族”。元和十三年(818),李愬为襄阳节度使,用为节度衙推。郑注诡谲阴狡,与李愬筹划事务,颇合其意。时宦官王守澄为徐州监军,与之交谈,相见恨晚。守澄入朝为枢密使,郑注则勾结交通,贿赂奉承。大和八年(834)十二月,郑(注)拜太仆卿,兼御史大夫。九年(835)八月,又升为工部尚书,充翰林侍讲学士。这时李训已在禁庭,二人相处融洽,天天陪侍在皇帝的身边,大讲达到天下安定之策。文宗为其迷惑。二人权倾天下,与之有恩仇者,丝毫必报。

[2]天诫若:上天发出警告。《汉书·五行志下》:“(文帝)五年十月,楚王都彭城,大风从东南来,毁市门,杀人。……吴在楚东南,天诫若曰:勿与吴为恶,将败市朝。”

[3]“拔去”句:《新唐书·文宗纪》:大和九年,“四月辛丑,大风拔木,落含元殿鸱尾,坏门观。”

[4]二凶:谓李训、郑注。

[5]北斗柄:喻权力。北斗柄即斗杓,二十八宿之一。共七星,四星象斗,三星象杓。杓即柄。

[6]天门:本为天上的门,后也指帝王宫殿之门,这里喻朝廷。

[7]森森:形容众多。明庭:朝廷。

[8]缩缩:退缩不前。

[9]锢党:即党锢。东汉桓帝时,宦官势盛,士大夫李膺等疾之,捕杀其党,宦官说李膺等人与太学游士为朋党,诽谤朝廷,辞株连二百馀人,禁锢终身。灵帝时李膺等复起用,与大将军窦武等谋诛宦官,事败,李膺等百馀人皆被杀,死徙废禁者六七百人。事见《后汉书·党锢传》。

[10]李杜:李膺与杜密。李膺(110-169),字元礼,东汉颍川襄城(今属河南)人。桓帝时官至司隶校尉,与太学生首领郭泰等相结交,反对宦官专权。后被宦官诬为诽谤朝廷而入狱,释放后禁锢终身。灵帝即位,又与陈蕃、窦武等谋诛宦官,失败被杀。《后汉书》有传。杜密(?-169),字周甫,东汉颍川阳城(今属河南)人。桓帝时累官太仆,因党锢之祸免官。“党事既起,免归本郡,与李膺俱坐而名行相次,故时人亦称李杜焉。”灵帝时陈蕃辅政,复为太仆,因谋诛宦官,失败自杀。

[11]髡钳:一种剃去头发而以铁圈束颈的刑罚。用《史记·季布传》事:季布匿濮阳周氏,周氏乃髡钳。

[12]庚午:冯集梧《樊川诗集注》卷一:“按,《旧唐书·文宗纪》:大和九年七月甲辰朔,八月甲戌朔,则庚午,乃七月二十七日也。《旧纪》赵儋为郫坊节度系之八月甲申,与牧之诗不合。诗,秋夜月,别有作仲秋月者,又似当在八月,然八月无庚午,不可为据。”

[13]喧喧:指众口混杂。

[14]“予时”二句:谓自己与李甘在当时都为谏官。按,大和九年(835),李甘为侍御史,杜牧为监察御史。持斧,谓御史之官。《汉书·王沂传》:“绣衣御史暴胜之使持斧逐捕盗贼。”

[15]鼎俎:烹调用锅及割牲肉用的砧板,比喻像放在鼎俎之上那样处死。

[16]赭:红色。

[17]俨雅:庄重恭敬。

[18]勃郁:大怒的样子。

[19]命鄜将:原注:“赵儋除鄜坊节度使。”《旧唐书·文宗纪下》:大和九年八月,“甲申,以左神策军大将军赵儋为鄜坊节度使”。[20]传者:指“喧喧皆传言,明晨相登注”之事。

[21]青泥坂:在京兆府蓝田县。《元和郡县图志》卷一《京兆府》:“蓝田县:县理城即蛲柳城也,俗亦谓之青泥城。桓温伐苻健(坚),使将军薛珍击青泥城,破之。即其处也。”李甘赴封州需途经青泥坂。

[22]幽兰:屈原《离骚》:“结幽兰而延伫。”楚泽:楚江之畔。《史记·屈原列传》:“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杜牧化用其意。

[23]湘渚:湘水之边。

[24]怳怳(huǎng):心神不定的样子。三闾:谓屈原,屈原曾官三闾大夫,故称。

[25]悠悠:漫长的样子。

[26]二凶败:《旧唐书·文宗纪》:大和九年十一月,“壬戌,中尉仇士良率兵诛宰相王涯、贾□、舒元舆、李训,新除太原节度王璠、郭行馀、郑注、罗立言、李孝本、韩约等十余家皆族诛。时李训、郑注谋诛内官,诈言金吾仗舍石榴树有甘露,请上观之。内官先至金吾仗,见幕下伏甲,遽扶帝辇入内,故训等败,流血涂地,京师大骇,旬日稍安。”

[27]涣汗:比喻帝王发布的号令,如汗出于身,不能收回。后指帝王的号令。汤罟,《史记·殷本纪》:“汤出,见野张网四面,祝曰:‘自天下四方皆入吾网。’汤曰:‘嘻,尽之矣!’乃去其三面,祝曰:‘欲左,左;欲右,右。不用命,乃入吾网。’诸侯闻之,曰:‘汤德至矣,及禽兽。’”后因以汤网比喻刑政的宽大。

[28]须:虽。张相《诗词曲语辞汇释》卷一:“须,犹虽也。杜牧《李甘诗》:‘贤者须丧亡,谗人尚堆堵。’言贤人虽死而谗人犹高张也。”

[29]“予于”二句:谓杜牧于开成三年(838)冬由宣州幕吏调任回京任左补阙,四年(839)春抵任。此处指开成四年事。左补阙掌供奉讽谏,故言谏官。

[30]干斗气:《晋书·张华传》:“初,吴之未灭也,斗牛之间常有紫气,道术者皆以吴方强盛,未可图也。惟华为不然。及吴平之后,紫气愈明。华闻豫章人雷焕妙达纬象,乃要焕宿。……因登楼仰观。焕曰:‘仆察之久矣,惟斗牛之间颇有异气。’华曰:‘是何祥也?’焕曰:‘宝剑之精上彻于天耳。’”这里比喻李甘的凛然正气。

[31]“竟作”句:谓李甘贬封州而卒。炎荒,边远之地。

[32]投湘赋:《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自屈原沉汩罗后百有馀年,汉有贾生,为长沙王太傅,过湘水,投书以吊屈原。”“(贾生)以遗去,意不自得,及渡湘水,为赋以吊屈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