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孩子的第一本想象力训练书
29662600000029

第29章 想象力成就大师(4)

在漫画大师蔡志忠看来,他的再创造、天马行空都要感谢父亲,如果不是父亲他或许根本就不会走上漫画创作这条路。

[想象力得益于“宽松”的父教]

小时候,蔡志忠有一件又爱又怕的事情:

家里客厅的窗户,正对着几棵大树,白天由于太阳光折射,树叶的投影就会出现在玻璃窗上。每当这时,蔡志忠就会蜷缩在客厅的太师倚中,一动不动地看着随风摇晃的树影,然后不自觉地就会将看到的树影想象成许多奇怪的模样:有的像香蕉,有的像西瓜,有的还像一个老伯伯的侧脸,下面长有胡子,风一吹“老伯伯”好像还在点头……越看越好玩,可是当树影幻化成好象头发长长的女生时,又特别像个女鬼,于是他的一些可怕的想象就会接踵而来,那些女鬼伸舌头,用长指甲抓人……这些场景往往会把他吓得直冒汗。

蔡志忠常常被自己的想象力引导到极其恐惧的地步,想象的时候他会将平时耳闻的乡野传说都与窗上树影结合在一起,愈想愈怕,最后实在怕得厉害,就会嗖地一声从椅上跳下来躲在桌子下,背对着窗户蹲着,怦怦乱跳的心脏要平复好一会儿才能恢复正常。可是蔡志忠也很喜欢这种刺激的事,这对他后来如天马行空般的想象力的形成有着极大的帮助。

对于蔡志忠这种奇怪的行为,爸爸是很包容的,他一向以“宽松”的形式教育孩子,总是放任孩子去做自己想做的事,哪怕是呆在那里瞎想,只要孩子的内心是快乐的,他就绝不会去干涉。

4岁那年,有一天趁父亲不在,蔡志忠突发奇想用毛笔蘸满红墨汁,在家中的白墙上画了一个小人。等到父亲回来,看到洁白的墙壁被儿子弄得不像样子,就忍不住大发雷霆,拿棍子追打他。但事后父亲很后悔,就主动买了一块小黑板送给他。有了这块小黑板,蔡志忠就能在上面随意涂鸦,再也不担心被父亲追着打了。而且,蔡志忠发现自己很喜欢画画,也很擅长画画,所以当时蔡志忠就下定决心:只要不饿死,一生都要走画画这条路。正是父亲给的这块小黑板,他的想象力才得以纵横驰骋,成为他漫画人生的起点。

作为一个漫画家,首要具备的就是丰富的想象力,而蔡志忠的这种能力恰恰是“宽松”的父教所促成的。

[支持孩子做富有想象力的事]

有时候,“不干涉”还不足以真正帮助孩子成才,只有加上“支持”,孩子在成才的道路上才能更有动力。

有一天,父亲把正玩耍的侄儿永宽、永台和儿子蔡志忠叫到身边,亲切地问道:“孩子们,你们长大后想做什么啊?”

永宽不假思索地回答说:“我长大以后要当大总统!”

永台也不甘示弱:“我想做警察,因为警察最神气!”

轮到蔡志忠,他也干干脆脆地说道:“我就想画招牌!”

父亲听后,并没有因为蔡志忠的志向不高而生气,而是笑呵呵地鼓励孩子们多为了理想而努力。

那么,蔡志忠当时为什么想要画招牌呢?原来,有一天他偶尔路过“绘制电影海报”的师傅家,看到师傅用坐标放大的方法描绘电影人物,就被深深地吸引了,于是就有了画招牌的想法。

初二那年暑假,蔡志忠收到台北一家漫画出版社“集英社”的信,邀他去为他们画漫画。这意味着自己可以以职业漫画家的身份从事最喜爱的漫画事业了,这正是蔡志忠梦寐以求的事。但是这样他就得辍学,这必须得征得父亲的同意才行。

那天晚上,蔡志忠看到父亲像往常一样,坐在藤椅上看报。于是,他忐忑不安地走到父亲身后,说道:“爸,我明天要到台北去画漫画。”

父亲边看报边问:“有工作吗?”

“有了!”

“哦,那就去吧!”

这一问一答之间,父亲始终没有抬头,而是一直在看他的报纸。本来一件很让人揪心的事情,就被父亲以这样一种支持的态度而弄得轻松起来。这样一来,蔡志忠便不带任何心理负担地走向他热爱的漫画事业中了。

1985年,在获得台湾地区“十大杰出青年”荣誉的颁奖典礼上,蔡志忠上台致谢辞时,对着被自己特邀来参加典礼的父亲深情地说道:“我特别要感谢我的父亲,因为他不逼我继续上学,不逼我去补习班,不逼我去电脑班,也没有让我去完成他一生未完成的愿望。因而才使我有机会画漫画,感谢父亲!”

父爱无言,父爱如山。蔡志忠的父亲虽然不是什么具备特殊能力的大人物,但是却是一个懂得“宽松”教子的好父亲。他懂得不干涉孩子,让他按照自己的天性成长,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同时,对于孩子由衷热爱的漫画事业,哪怕是要为之放弃正规的教育,蔡志忠的父亲也能够做到“无言”的支持。这一点,又有多少父母能够做到呢?有时候不是自己的孩子不优秀,而是父母一开始便扼杀了孩子的想象力,将其固定在一定的模式中,这样孩子又怎能天马行空地驰骋于自己的潜能中呢?

莫言:想象力是写作的源泉

若说起2012年最令国人兴奋和自豪的事,那就莫过于中国作家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一事了。莫言原名叫管谟业,出生在山东高密县的一个偏僻小村落。他的作品有很多,代表作有《红高粱》、《檀香刑》、《丰乳肥臀》等,其中《蛙》获第八届茅盾文学奖。这些作品都深受魔幻现实主义影响,使人读起来如入神奇梦境一般。在诺贝尔文学奖的颁奖词中,称其“用魔幻般的现实主义将民间故事、历史和现代融为一体”。

那么,莫言究竟是什么促使莫言练就这魔幻般的写作手法呢?

[母亲的鼓励,使莫言度过压抑的童年]

据莫言本人说,他生来相貌丑陋,总是遭到村子里许多人的嘲笑。在学校里,莫言更是因为长相问题而被一些性格霸道的同学打骂。不过,每当莫言哭着跑回家时,莫言的母亲都会轻声细语地安慰他道:“儿子,你不丑。你不缺鼻子缺眼,四肢健全,丑在哪里?而且,只要你心存善良,多做好事,即便是丑,也能变美。”于是,在母亲的耐心疏导下,莫言不再自卑,再面对他人的嘲笑时,他反而能够做到心平气和,内心坦荡。

后来,由于母亲的安慰和鼓励,使得莫言即使在辍学之后也保持着乐观向上的心态。但是,摆脱相貌困扰的莫言并不总能保持乐观。由于家庭贫困,小学没毕业莫言变辍学在家。因为自幼体弱多病,家人给他安排了一份到荒草滩上去放牧牛羊的轻活。

辍学,给莫言带来了新的压抑。每当他牵着牛羊从学校门口经过,看到昔日的小伙伴们在校园中打打闹闹,莫言心中就会无限悲凉。而且,独自放牧也不是一件高兴的事。试想一个孩子孤零零地坐在荒草摊上,对着一群牛羊,内心的孤独可想而知。相信,这时如果没有莫言母亲言传身教的影响,莫言压抑的童年生活是很难捱的。

莫言十几岁的时候,母亲得了严重的肺病,再加上那个时代几乎人人都有的饥饿、病痛和劳累,莫言的家庭陷入了困境,看不到一点希望。为此,莫言产生了一种不祥的征兆,总觉得母亲会因无法忍受生活的艰辛而自寻短见。所以,每当他回到家里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呼唤母亲,母亲答应了,他便安心了。

有一次,莫言高喊了几声“母亲”,都没有听到母亲的应答。于是莫言便吓得胆战心惊,四处寻找母亲,但是厨房里、磨坊里,家里大大小小的房间都找遍了,还是不见母亲的踪影,他便坐在院子里痛哭起来。

这时,母亲背着一捆柴草从外面走进来。看到哭得一塌糊涂的莫言,她很是不满,不过她知道儿子在担忧些什么,于是便说道:“孩子,你放心,尽管我活着没有一点乐趣,但只要阎王爷不叫我,我是不会去的。”

正是母亲这一系列的言行,才教会莫言坚强和忍耐,无论在怎样的困境中都要保持乐观的心境。后来,莫言再面对四下无人的荒草滩时,看着天上飘来荡去的云朵,望望深深浅浅的草丛,便会生出许多奇妙的幻想。有时候他会想象自己是跑遍天涯海角的浪子,有时候他又想象自己是一些妖狐故事中的人物,有时候他的思想奇妙到自己都很吃惊。

其实,这些都是莫言想要摆脱压抑的调节剂,而启发他运用想象力来进行自我调节的人,便是自己的母亲。

[母亲听故事,儿子“练笔”]

由于母亲的包容,莫言辍学之后,整日穿梭在大人的世界里,开始了“用耳朵阅读”的漫长生涯。这时,田间地头、生产队的牛棚马厩、爷爷奶奶的热炕头,甚至在摇摇晃晃地行进着的牛车,都成了莫言进行“用耳朵阅读”的场所。“阅读”期间,莫言积攒了许多神鬼故事、逸闻趣事、历史传奇。这些故事都与当地的自然环境、家族历史紧密联系在一起,为莫言自由想象的空间增添了许多现实感。

有一段时间,一个说书人来到了集市上,每天都吸引大量的人去听故事。这样的热闹机会,莫言自然不会错过。有一次,莫言偷偷跑去听书回来,看到母亲在小油灯的微光下为家人赶制棉衣,就忍不住把白天听到的故事讲给她听。一开始,母亲觉得莫言很不耐烦,不想听他从说书人那里学到的浑话。但是后来,母亲渐渐地被儿子所讲的故事所吸引。就这样,在母亲的默许下,莫言几乎每天都跑去听说书,回来之后就把故事讲给母亲听,给母亲枯燥困苦的生活添一些乐趣。

后来,看着母亲对自己说的故事越来越感兴趣,莫言便不再满足于仅仅复述说书人的故事了,而是不断地在故事中添油加醋。有时候,他为了让母亲高兴,还擅自编造一些虚无的情节,甚至改变原故事的结局。渐渐地,他的故事有了更多的听众,姐姐、婶婶、奶奶都和母亲一样对莫言讲的故事着了迷。不过,有时候母亲也会担忧地说:“儿啊,你长大后会成为一个什么人呢?难道要靠耍贫嘴吃饭吗?”这像是在责怪莫言爱说话,又像是自言自语。不管怎样,母亲对莫言这种讲故事的本领还是很自豪的。

正是母亲对莫言话多、爱添油加醋地讲故事等种种行为的包容和鼓励,莫言的想象力才会肆无忌惮地蹦跳出来,这也正好为他日后的写作“练笔”。有了这样一段在母亲面前“练笔”经历,莫言在真正开始写作便有了更加出神入化的想象力,形成魔幻与现实相结合的写作风格。

在母亲去世后,莫言写了一本《丰乳肥臀》,寓意胸有成竹,情感充盈。这不仅是献给自己母亲的书,也是献给天下所以母亲的书,感谢她们为孩子所做的付出,歌颂她们的伟大。

科学需要想象力,艺术需要想象力,文学更需要充足的想象力,可以说想象力是写作的源泉。因此作为家长,要想让自己的孩子在任何一个领域发挥所能,取得优异的成绩,就要帮助自己的孩子拥有不竭的想象力。

莫言母亲的宽忍教子,包容了莫言的多话、异想天开,使其放飞想象力,尽情写作。正是有了像莫言母亲这样愿意给孩子无限想象力的家长,中国大地上才第一次产生了莫言这样的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所以,作为现代家长,更有该有莫言母亲的广阔胸襟,包容孩子异想天开的想象,鼓励孩子走出固定的条条框框,跑遍想象中的“天涯海角”,发掘自己真正的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