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来,这荣耀一直滋养着郑渊洁的自尊,为他日后写作的自由想象、标新立异提供了很大的帮助。用郑渊洁自己的玩笑话说:“从那天开始,我就产生一个错觉,这个世界上写文章就我写得最好,谁也写不过我,这个错觉一直保持到今天。”
成名之后,郑渊洁称:“我曾测试过我的心理年龄,只有六岁。”他还称:“没完没了的好奇心和想象力是成为大人物需要具备的素质。”其实,从小就保持一种“不一样”的心态,也是滋养好奇心和想象力的好方法。
[给孩子一个充满想象的童年]
郑渊洁曾说过:“想象力是财富”。
一个孩子的想象力,就是他未来的财富。做家长的保护好孩子的想象力,就是给孩子未来的财富奠定了基础。郑渊洁还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是无限的。”
在他看来,如果一个孩子的想象力能保持30年,那么他肯定会成为某个领域的精英。所以,家长们要给孩子一个充满想象力的童年,这一点成为家长之后的郑渊洁就做得很好。
所以,当儿子郑亚旗出生之后,郑渊洁就开始注重保护和培养孩子的想象力。在儿子2岁的时候,每天都见郑渊洁给摩托车加油,就不解地问道:“爸爸,你这是干什么?”郑渊洁说:“爸爸这是在给车喂饭”。后来,当儿子有了自己的一辆幼儿自行车之后,每天都把喝剩的半杯牛奶倒在自行车上。郑渊洁看到后并没有责骂儿子,因为他觉得维护儿子的想象力才是最重要的。
等儿子能看书的时候,他把著名作家张天翼的书拿给他看。郑渊洁想:“我要让儿子左手拿着教科书,修造知识的船,右手通过看童话挖他的运河,积蓄想象力的水。”不过,张天翼不是一位专门给孩子写书的人,他的作品主要还是给成人看的,所以童话作品并不多。等到郑亚旗把他的书都看完了之后,郑渊洁很担心孩子的想象力还没留牢固,于是就开始亲自为儿子写童话故事。
那时候,郑渊洁每天早上把儿子送到学校之后,就回家写皮皮鲁和鲁西西。有一天下午他把儿子接回家,看到儿子打开书包准备写作业时,就对儿子说:“先别忙着写作业,先来看看我今天给你写的童话。”
可是儿子显得很不乐意,撅着嘴对爸爸说道:“看你的童话,老师明天才不会表扬我呢。”
这时,郑渊洁马上告诉儿子:“老师表扬不表扬不重要,你以后要能成为创新的人,这个最重要。”
最后,儿子妥协了,一边看童话书一边笑,看完还不忘去写作业。看儿子这么喜欢读自己写的童话故事,郑渊洁就又为他写了很多童话,后来还拿出版了一些,让更多的孩子受益。
儿子上了小学之后,郑渊洁就“策划”让其每周请假一天专门在家玩。等儿子小学毕业后,郑渊洁就把孩子领回家,接受自己独家的“私塾”教育。因为郑渊洁自己是天生的“自由狂”,他当然也不想儿子在固定的教育模式中丧失想象力。
如今的郑亚旗已经长大成人,取得了自己的不小成就。2004年年初,他为父亲郑渊洁创办了一份童话画报——《皮皮鲁画册》,自己当上了主编,老爸郑渊洁则为他打工,成了他的撰稿人。现在,他还是一家网络公司和一本杂志的老板,同时他还是郑渊洁的经纪人。另外,郑亚旗还创建了Z星球儿童社交网站,用寓教于乐的方式为孩子传播安全和法律常识。
从郑亚旗这一系列的成就来看,天生“自由狂”的郑渊洁,以保护和培养孩子的想象力为出发点的教育方式还是值得肯定的。
想象力是孩子的天性,我们可以把孩子出生时的想象力假定为100,年龄越大,孩子的想象力就会越来越低,这是不可避免的自然规律。所以,我们做家长的一定要加倍呵护孩子的想象力,最大限度地开发和保护孩子的想象力。只有让孩子的想象力发挥好了,他才会对学习和生活中的一些事物产生并保持浓厚的兴趣,才能更好地成功成才。
爱因斯坦:父母看见了我的光芒
阿尔伯特·爱因斯坦是20世纪最伟大的物理学家。他提出了相对论,为核能开发奠定了理论基础,这为现代科学提供了宝贵的理论基础。他还被公认为是自伽利略、牛顿一来最伟大的科学家、思想家。1921年,爱因斯坦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1999年,他被美国《时代周刊》评选为“世纪伟人”。
事实上,这位伟人并不是像人们想象的那样天生就是个聪明孩子,他的成长也遭遇过许多艰辛,可以说,他的成功与他的父母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爱因斯坦的父亲赫尔曼·爱因斯坦和叔叔雅各布·爱因斯坦一起开了一家为电站和照明系统生产电机、电工仪表和弧光灯的电器工厂,这为爱因斯坦走上科学之路提供了方便。母亲玻琳受过中等教育,对于音乐十分感兴趣,在爱因斯坦六岁时就教他拉小提琴。在父母的熏陶下,爱因斯坦的好奇心和想象力才会不断对调动起来。
[被调动起来的好奇心]
小时候的爱因斯坦看起来很笨,三岁多了还不会讲话,父母都担心他是个哑巴,为此还专门带他去看医生。虽然最后证实爱因斯坦不是哑巴,但是他直到九岁了说话还不伶俐,讲每一句话时都表现的很吃力。
在四、五岁时,爱因斯坦有一次卧病在床,不能出去跟小伙伴们玩,整天都显得很无聊。
这一天傍晚,下班回来的父亲一踏进家门,就对爱因斯坦喊道:“孩子,快来看看爸爸给你买了什么礼物。”
只见父亲从包里取出一个纸盒,然后慢慢打开。爱因斯坦很好奇,就接过来看,原来里面装了一个圆圆的、像怀表一样的东西。奇怪的是,这个“大怀表”的四周除了均匀的刻度,还在四个方向分别写了四个字母:N、S、E、W。而且,与怀表不同的是它只有一个指针,还不停地左右摇摆着。
“咦,这是什么?是手表吗?可是,上面似乎多了点东西。”爱因斯坦疑惑地问父亲。
“哈哈,它不是表,表是用来计时的,而这个东西呢,是用来确定方位的。”父亲耐心地讲解道。
看着这个指针总是指着固定方向的罗盘,爱因斯坦感到非常惊奇,觉得一定有什么东西深深地隐藏在这现象后面。于是,他就缠着父亲问了一连串的问题。
“指针为什么总是指向北方呢?”爱因斯坦望着神奇的罗盘,向父亲询问。
“这是因为地球有一种磁力,能够将磁针引向北方。”爸爸耐心地向解释道。
“这种磁力到底是在地球的什么地方呢?”
“哦,整个地球都有。”
此后一连几天,爱因斯坦都会捧着这个小小的罗盘发呆。有时候,他翻来覆去地颠倒指针的方向,可是到最后指针还是会指向北方。爱因斯坦知道,这就是父亲所说的磁力在作怪,可是磁力究竟是怎么样的呢?他根本就无法看到、感受到,所以他对此充满了好奇。
一天,他终于按捺不住自己的好奇心了,就去问叔叔去找雅可布,因为叔叔读过大学,还是一名工程师。
“雅可布叔叔,您能跟我详细讲讲磁场的事吗?”他满眼渴望地对叔叔说道。
“孩子,你这么小,就知道问这个问题了?”雅可布叔叔感到很疑惑。
爱因斯坦小心翼翼地从怀里取出那只罗盘,说道:“我看不到也摸不到磁场,很想知道它是怎么让指针总是指向北方的?”
对爱因斯坦的问题,雅可布叔叔感到有点为难,因为他虽然对地球的磁场问题有些了解,但也无法详细地对爱因斯坦讲明白,于是,他说道:“这个问题,我也不知道怎么说你才能让你明白。你现在还小,等你上了中学、大学,就明白了。”
父亲送的一个小小的罗盘,调动了爱因斯坦的好奇心,围绕这个问题他总是不断地想象,给这个磁场提出各种假设,他多么希望自己快点长大,那样他的想象才能放过够更加贴近现实,才能弄清楚一些问题的内在原因了。
看着爱因斯坦时常陷入苦思冥想,父亲很高兴,因为他发现了儿子的兴趣所在。此后,父亲更加注重调动和培养爱因斯坦的好奇心和想象力,总是把一些在爱因斯坦看来非常稀奇古怪的东西拿回家,供儿子琢磨。因为父亲懂得,这种平凡而又神圣的好奇心以及想象力,正是爱因斯坦成长中所不可或缺的动力!
[及时对儿子的“小杰作”提出表扬]
有一天,爱因斯坦夫妇外出回来,一推开院门,不禁大吃一惊:院子里有一座楼房的模型!这个模型很逼真,跟真楼房的样式几乎一模一样,简直是真楼房的缩影!
等他们仔细看过之后,发现这座微型楼房原来是用小废木块搭成的。那些小木块互相叠压,着力均匀,看起来只有一个学过几何学和力学的中学生才能搭建成,根本就不像是小小的爱因斯坦的杰作。
父亲问小爱因斯坦:“儿子,刚才有人来过吗?”
小爱因斯坦说:“没有啊,我做事的时候不希望被打扰!”
母亲指着楼房模型又问道:“那这幢小楼是谁搭的呢?”
小爱因斯坦头也不抬地说:“当然是我搭的了!”
母亲一听,兴奋地不得了,连忙抱起小爱因斯坦亲了起来,并且夸奖爱因斯坦是个的富有想象力的聪明孩子。此后,爱因斯坦夫妇还鼓励孩子要多发挥想象力,动手做一些自己喜欢的东西。
这件事,让爱因斯坦的父母更加确信:儿子并不像他平常表现的那么笨,而是一个与众不同、异常聪明的孩子。如果别人看不到他的优点,那么作为他的父母我们就要看到他的光芒,因为是金子总会发光的!
清楚爱因斯坦人生经历的人都知道,爱因斯坦快4岁了才开口说话,从小就性格木讷、古怪,上小学时成绩不好,中学时又被勒令退学,在许多人眼中,他的的确确是一个笨孩子。可是,爱因斯坦的父母并没有放弃他,相反还用赏识的眼光发觉了他特殊的好奇心、奇异的想象力,还有超人的音乐天赋,更发现了他可贵的探索精神。正是父母的这一系列发现,才为爱因斯坦打开了一道通向科学的大门。
因此,为人父母要懂得细心观察孩子的一举一动,找出孩子的与众不同之处,鼓励孩子发挥想象力,这样才能使其隐藏的光芒有机会展露在世人面前。
漫画大师蔡志忠:我的天马行空,要感谢父亲
王泽系列漫画《老夫子》,曾风靡华人世界近半个世纪,它以健康的内容,风趣幽默的故事情节以及反映时弊的优势,征服了一拨又一拨的读者。而将这部漫画以卡通形式搬上荧屏,让更多人欣赏到它的生动形象的人,则是著名漫画家蔡志忠先生。
蔡志忠先生1948年出生于台湾彰化,15岁起便成为了职业漫画家。1983年,蔡志忠开始创作四格漫画,所作包括《庄子说》、《老子说》、《大醉侠》、《光头神探》等在内的100多部作品,已在在30多个国家和地区以多种语种版本出版,销量超过了3000万册。1999年,荷兰克劳斯王子基金会授予其奖章,并表彰其“通过漫画将中国传统哲学与文学作出了史无前例的再创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