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他们有了初步的想象力之后,他们不再满足于模仿别人,而是凡事都有自己的意见和想法,他们逐渐有了自己的思维,画画不再满足于像他人,而是有自己的创新,这时,他们的想象力便有了进一步的提升。
经过这样的推理,我们就会豁然开朗——模仿,就是孩子对世界想象的开始。
所以,我们不必阻拦孩子对人、事、物的模仿,相反,应该鼓励他们的模仿行为。孩子临摹书法家的书法,模仿一个作家的写作风格,模仿一个歌星的唱法和穿衣打扮,等他模仿的多了,他便不再满足于模仿,同时,他的想象力也在滋长,他也渐渐从模仿走向创新。
但也有一些孩子,一直停留在模仿的阶段,很久都没有自己的创新。这时,我们就要提醒孩子——模仿,是对世界想象的开始,但想象绝不是模仿。模仿只是为想象做准备,为想象积聚力量,而不是为模仿而模仿。如果孩子长期地模仿而没有创新,则说明他缺乏想象力,父母就要从多个渠道培养他的想象力。
父母要鼓励孩子的模仿行为,更要鼓励孩子从模仿走向创新,因为创新才是孩子的想象力真正得到了实现。
[案例]
三岁的磊磊是个小小“模仿家”。
这天,他看到爷爷拿着电蚊拍在打苍蝇,啪,死了一个,啪,又死了一个,他觉得真好玩啊,于是,赶紧找来一个羽毛球拍,追着苍蝇乱拍。拍完一通后,又找来一把扫把,在地上扫来扫去。因为他看到爷爷每次拍完苍蝇总是扫地,所以他也把爷爷的动作全都模仿了一遍。
看着他忙碌的样子,一家人是哭笑不得。
这天,家人又看到磊磊拿着一个木片,对着镜子在脸上刮来刮去,爸爸不解地问:“磊磊,你在干嘛?”
磊磊一边认真地刮着一边回答说:“我在刮胡子,刮完胡子我就上班了。”
爸爸被他的样子逗笑了。
爸爸妈妈发现,磊磊特别爱模仿,他看到有人用笔在手机上写字发信息,他也拿来一支笔在手上划来划去;看到妈妈在电脑上打字,他也把手放在键盘上啪啪打个不停。
磊磊的模仿爸爸妈妈从来不干涉,因为他们觉得模仿正是磊磊学习的开始,也是他对这个世界想象的开始。
[培养孩子想象力的小技巧]
磊磊爱模仿,这种行为很正常,一个三岁的孩子对这个世界尚没有太多的认知,所以他对世界的理解就是模仿,但磊磊在模仿中不知不觉也在创新,例如他把爷爷手中的电蚊拍换成羽毛球拍,把爸爸手中的刮胡子刀换成一个木片等,这就是一个三岁小孩的想象,从模仿走向想象。因此,让我们支持孩子的模仿行为:
1.表扬孩子的模仿行为。
孩子的模仿是想象的开始,所以对孩子的模仿行为我们应该给予表扬,例如孩子模仿大人扫地,模仿大人包饺子,模仿大人梳头发,当孩子通过模仿对这个世界又多了一些了解,并由此走向了想象的大门,我们就应该不吝啬自己的赞美:“宝宝真能干,会跟着妈妈学做事啦!”
让孩子知道,模仿也是一种能力,是一件值得大人肯定的事情。让孩子多模仿,这是锻炼孩子想象力的开始。
2.对孩子的某些模仿不要过于重视。
孩子的模仿是好事,但若模仿的过分,甚至成了一种习惯,凡事都模仿,父母就必须要区别对待了。比如有些孩子会学说大人的每一句话,大人说一句,他就说一句,以此为乐,这样的模仿其实没有意义。模仿是为了开启孩子的想象之门,是为了创新,像这种为了模仿而模仿,父母必须予以制止和纠正。
干涉孩子的兴趣,就是阻挠他的想象力
[关键词]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带来想象力,兴趣无大小,干涉兴趣=阻挠想象力
[想象力指导物语]
我们都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却不知道为何“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为对一件事情产生浓厚的兴趣,才能主动地投入去做,才能在做的过程中充分调动自己的思维和想象力,也才能产生创造力,把事情做成功。所以,与其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不如说兴趣带来了想象力。
大部分的孩子都有自己的兴趣,父母也希望自己的孩子有一样兴趣爱好,或能够促进学习,或有助于修养,或能够成为一技之长,总之,父母都非常支持孩子发展自己的兴趣,这“班”那“班”报个不停。
但什么才是孩子的兴趣,孩子究竟喜欢什么,很多父母却并不清楚。于是,父母就用自己的兴趣代替了孩子的兴趣,用社会上的“热门班”代替了孩子的兴趣,如果孩子年龄小,还不知道自己的兴趣是什么,那就任凭父母为自己做主了。但如果孩子稍微大些,有自己明确的兴趣爱好,并且非常有主见,父母凭个人意愿为孩子做主,就要引起冲突。
父母总是认为孩子年龄小,还不知道学什么才是对自己真正有用的,所以总是干涉孩子的兴趣。殊不知,这不仅仅是干涉孩子的兴趣,而是阻挠他的想象力。小孩子没有那么多的功利思想,他喜欢什么是从内心出发,这样形成的兴趣才是真正的兴趣,也才能从中调动自己的想象力。
父母不要认为孩子没有大人的人生经验丰富,就不知道什么才是自己真正的兴趣。其实,再小的孩子也知道自己喜欢做什么,做什么才能感到快乐。只是他的喜好未必一定是舞蹈、音乐、英语、奥数……这种大众化的项目,也许他的兴趣就是喜欢玩玩具、喜欢收集卡片,喜欢玩游戏……这种兴趣也许不能直接给孩子带来什么现实的“好处”,但却有很大的益处,那就是激发了孩子的想象力。
所以,不管孩子的兴趣多么小,多么不实用,多么不可思议,父母都不要干涉孩子的兴趣,对他自己而言,这是他的最爱,是他的精神支柱,是他想象力的来源。
让孩子自由地去选择他的兴趣,做他喜欢做的事,他才有想象的自由空间,也才能因此产生无限的想象。
[案例]
星期天,琳琳在爸爸妈妈的看护下,正在弹钢琴,她已经连续谈了三个小时了,但爸爸妈妈没有让她休息的意思。她没有什么音乐细胞,每一首曲子她都不能完整的谈下来,于是父母总是说:“再来一遍!再来一遍!”
琳琳真的不想再谈了,外面阳光灿烂,她想到外面去,看蓝天,看白云,看美丽的花,如果能用画笔把这些画下来就好了,琳琳想着,心里不禁已经乐开了,心里想着这些,琳琳手下的音符不知不觉又错了好几个。
“怎么回事儿?想什么呢?”爸爸大声喝道。
“琳琳,好好谈,别走神。”妈妈柔声的说道。
“哼!”琳琳生气的想到,“总是一个唱红脸,一个唱白脸,逼我学钢琴。”
于是,她大声地说道:“我不谈钢琴了,我要画画。”
“琳琳,爸爸妈妈都是搞音乐的,你学音乐是近水楼台先得月,别人想学还得花钱呢?你有这条件还不好好学。你如果不学,爸爸妈妈这音乐才华传给谁啊?”妈妈还是老生常谈。
“对!必须学!爸爸是大学里的音乐教授,你如果不懂音乐,爸爸的面子往哪儿搁。”
“管你往哪儿搁,我就是不喜欢弹钢琴,也谈不好,我想学画画。”
“那也要把钢琴练好了再说!”父母并不妥协,琳琳的眼神无比黯淡。
[培养孩子想象力的小技巧]
琳琳的兴趣是画画,父母却不让学;琳琳不喜欢弹钢琴,父母却逼着她学。在一件不能调动她积极的思维,不能发挥她想象力的事情上,她能做得好吗?显然是不能的!琳琳的父母显然是忽视了这一点:干涉了孩子的兴趣,就是阻挠了他的想象力。
父母们可不要和琳琳的父母一样,成为扼杀孩子想象力的刽子手:
1.不要用父母的权威干涉孩子的兴趣。
父母总是认为孩子就应该什么都听父母的,兴趣关乎着孩子的未来,更应该听父母的,其实,孩子的未来应该由她自己来选择,起码应该尊重她的意见。父母不要用大人的权威干涉孩子的兴趣,没有自由与民主的生活空间,孩子的想象力从何而来?不能做自己感兴趣的事,孩子谈何拥有想象力?
所以,父母应问问孩子:“你喜欢什么?原因学什么?”让孩子自己去决定应该学什么。这才是对孩子想象力的保护和支持。
2.不要认为孩子的兴趣是微不足道的。
孩子的想象力之所以受到父母的干涉,是因为父母总是认为孩子的兴趣太微不足道了,父母觉得喜欢玩“过家家”这算什么兴趣,喜欢玩游戏这不能当作兴趣,喜欢拆卸玩具更不能算是兴趣,其实只要孩子感兴趣的事情都是他的兴趣,能激发他的想象力的事情皆可成为兴趣。不要认为孩子的兴趣微不足道,就干涉他的兴趣,因此阻挠了他的想象力。
面对孩子收集的“破烂”,我们该怎么办?
[关键词]
破烂=宝贝,破烂=想象,善待孩子的“破烂”,欣赏孩子的“破烂”
[想象力指导物语]
在许多孩子的玩具箱里,都有一些被他们视为宝贝的东西,例如一个贝壳,一片树叶,一根短短的绳子,一个坏了的布娃娃……这些东西在父母的眼里真的没有什么意思,又破又旧又脏,不知道孩子们留着它干什么,放在家里既占地方又碍眼,真相把它们扔掉。
可是父母真要把它们扔掉,孩子却不干。这些被父母视为“破烂”的东西,在孩子眼里却是珍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