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孩子的第一本想象力训练书
29662600000014

第14章 你是否在不知不觉中扼杀孩子的想象力(1)

知识有限,想象无限。孩子的一些语言或行为,也许是胡思乱想,也许会让我们觉得不可理喻,千万被随便制止,因为制止就是扼杀孩子的想象力!不要小看孩子的胡言乱语、随意拆卸东西、总是问些刁钻的问题等,因为,孩子的想象力不受任何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限制孩子提问题=扼杀孩子的想象力

[关键词]

疑问的提出,质疑的问题,限制=扼杀,鼓励孩子提问

[想象力指导物语]

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不疑则不进。

这句古语,相信绝大多数的父母都曾听说过。然而,有几个父母可以做到这一点?尤其对待孩子的提问,你们能够做到不限制、不指责吗?

先别着急反驳,想想自己的行为吧。每个孩子从呱呱坠地,再到逐渐认识世界和参与到生活中,会向父母提出无数个“为什么”。尤其进入小学阶段后,他们的人生观、世界观进入了最为迅速的成长期,这时候现实事物与自身理解能力出现严重的不平衡,所以,他们不得不去向父母咨询。这些问题,有的不免让父母感到了可笑:

“爸爸,你说我骑着自行车能上月球吗?”

“妈妈,如果把我塞到洗衣机里,以后是不是洗澡就不用那么麻烦了?”

听到孩子的这种问题,很多父母在感到可笑的同时,不免训斥道:“天天就知道胡说八道!以后不准再问这种问题了!”

父母也许会觉得:这种教育方式,会让孩子意识到自己错了,从此以后不再这么异想天开。的确,孩子被你训斥地不敢说话了,可是他的创造性思维,他的想象力,从此也逐渐丧失了。

也许,父母会这样狡辩:我工作了一天很疲惫,哪有时间应付这些奇奇怪怪的问题?的确,父母的辛苦应当理解,但这就是我们可以伤害孩子、打击孩子想象力的借口吗?这样做,你是轻松了,可孩子却失落了。久而久之,他们会变得越来越木讷,越来越愚笨……

你的辛苦和孩子的成长,哪一个孰轻孰重,相信你很明白。

不仅如此,对于孩子质疑式的提问,我们更应该宽宏大量。研究表明,许多发明创造都是在质疑中发明出来的,孩子经常提出疑问,说明孩子可能具有创新意识,这样的孩子与一般孩子的思维方式不同,他们惯于发散性或者逆向思维,这就证明了他们的想象力非常丰富,很容易形成属于自己的一套思维模式。

例如,孩子说:“为什么砸到牛顿的那个苹果,不是往天上飞?”

再例如,孩子说:“为什么一定要坐飞机?如果我们插上翅膀,不是也能飞吗?”

这些提问,看似天马行空毫无逻辑,但这正是思维能力提升的体现。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会思考、会总结,通过自己的观察发现问题,再通过父母的分析得出结论,从而提升自我思维能力。所以,无论孩子的提问多么幼稚,请所有父母都不要轻易限制!

[案例]

小丽刚刚吃过晚饭,这时候听到电话响了。她刚想去接,妈妈却先拿了起来。一通电话后,妈妈的脸色越来越差。放下电话,妈妈一把抓住小丽,生气地说:“你这孩子胆子真是大,竟敢不听妈妈的话擅作主张!”

事情是这样的:几天前,小丽参加了区里的绘画比赛。她的一幅《阳春白雪》很优秀,因为妈妈就想让她拿着这幅画去参选。谁知,小丽却说道:“妈妈,我觉得不好吧?我的这幅画已经获过奖,这次应该拿一幅新画吧?你说呢?”

妈妈说:“这怎么可以!让你参加就是为了获奖!”

小丽问道:“妈妈,为什么呢?我想问问你,我参加这些活动的目的究竟是为了什么?”

谁知,妈妈没有再听她说完,打断了她:“少问这么多问题!你总是不停地问为什么,为什么要这样做……一些小事不听也就算了。参加比赛这么大的事情,就是必须听妈妈的!”

结果,小丽最终还是擅作主张,交上去了一副新画,却没有获得任何名次。妈妈为此将她训斥了好几天,让她感到了无比害怕。从这以后,她再也不敢随便提问了,变得越来越懦弱。然而她的《阳春白雪》再好,却不可能永远获奖,但妈妈却一直乐此不疲……没过几年,小丽的美术水平越来越低,再让她画什么新画,她仿佛也都画不出来了。

[培养孩子想象力的小技巧]

正是妈妈的限制,让小丽不敢再去提问,心中的迷惑越来越多,思维能力也越来越差。原本想象力丰富的她,从此变得一蹶不振,变得毫无生机。

没有父母喜欢这样的孩子。那么,我们该如何避免这样的问题出现呢?

1.不要限制,学着启发孩子。

父母要明白,孩子的知识水平有限,所以有时候问题不免有些夸张离谱,但这正是他们探索世界的过程。所以,父母不仅不能限制,更应该启发孩子独立地思考问题,对同一个问题寻找多种答案,然后让孩子阐述最满意的答案的理由,再由父母根据实际情况客观地给予评价。

例如,对于孩子提出“我们为什么只能从这条路走才能到达目的地?”的问题,不要着急给他下结论,不妨听听他还有什么线路选择,这样他的自信心和想象力才能得到提升。

2.引导孩子提问。

不限制是第一步,引导孩子主动提问,这是提升想象力的关键。例如,周末全家人去野餐,可以让孩子去策划。孩子的认知和规划能力有限,在进行联想的过程中必然会出现一些问题,因此来求助于父母。这时候,我们也不要着急解答,而是尝试着让他自己去找到解决方法,然后孩子提出的疑问给予具体分析解答。

3.鼓励孩子敢于积极联想。

不可否认,有的孩子天生想象力不足,无论提问还是分析,都显得过于中规中矩。这时候,父母就应该多帮助孩子提升想象力,尽量扩大他的知识面,丰富他的生活阅历,把知识与经验紧密联系在一起,把概念性的东西与实际的东西结合起来。让他多参加一些户外活动,多去玩一些思维锻炼类型的游戏,这样他们的想象力就能插上翅膀。

将孩子的梦想当成儿戏

[关键词]

梦想是希望,不轻视孩子的梦想,因梦想而伟大,梦醒=灿烂明天

[想象力指导物语]

梦想是想象的极致,不敢想象的人很难有梦想,支持孩子的梦想就是保护孩子的想象力,但就是有那么一些家长,将孩子的梦想当儿戏,孩子的想象力,也因此被你扼杀。

梦想是宝贵的,敢于做梦者对生活都有着美好的憧憬。孩子本来就是未来的希望,他是父母的梦想,他也有着自己的梦想。尽管他的梦想在父母看来是那样的不可思议,那样的不切实际,那样的离经叛道,但是,我们却不能将孩子的梦想当儿戏。

无论孩子的梦想是成为一个国家的总统,还是成为一个普普通通的工人,父母都要予以支持,而不是嘲笑、讽刺,因为轻视了孩子的梦想,就有可能扼杀孩子的想象力,而扼杀了孩子的想象力,孩子将很难跃上人生的高度。

决定孩子人生命运的,有可能就是他们最初的梦想,而他们的梦想就来自于他们对未来的想象,所以,鼓励孩子去尝试实现自己的梦想,坚定自己的梦想,就是加固孩子想象的双翼。

父母对孩子梦想的不以为然,好比一盆冷水,浇灭了孩子梦想的火花,也扼杀了孩子的想象力。人类因为有梦想,才能不断地创造、发明和进步。即使孩子的梦想离奇的难以实现,父母也不能站在成人角度来否定孩子的梦想,因为这样,会使孩子的好奇心、想象力、创造力一并受到抹杀。

将孩子的梦想当儿戏的人,孩子会用灰暗的前程来回报父母对他们梦想的不尊重!

不仅如此,奚落孩子的梦想,还会伤害孩子的自尊心、自信心和积极性,使孩子不敢再随便想象,不敢再做梦,孩子的能力从此得不到尽情的发挥,一个天才也许从此夭折了。

孩子的未来不是梦,就算只是梦,也应该允许孩子去做梦,因为有梦,才会去努力实现梦,为了能够实现梦想,孩子会不断地展开他的想象力、发挥他的创造力,孩子身体内的一切机能都是良性的循环。

所以,梦想是孩子前进的旗帜,也是孩子前进的动力,更是孩子追求的目标,将孩子的梦想当儿戏,就是砍掉了孩子飞翔的翅膀,不但扼杀孩子的想象力,也毁掉了孩子的明天!

[案例]

率率上小学五年级,有一次,他偶尔看到电视上播放机器人的片段,就盯着屏幕认真地看,一下了就迷上了机器人。从此以后,每天只要做完作业,率率就在网上浏览有关机器人的知识,看着图片比划,把各种机器人了解得清清楚楚。

渐渐的,网上的知识满足不了他的要求了,他开始去图书馆借阅有关机器人的书籍,没事儿就反复看、反复研究,如痴如醉。随着对机器人越来越熟悉,他开始照着书上的样子画图,并找来一些木头尝试自己做机器人。

妈妈看到率率天天沉迷这个,非常着急,对他说:“率率,别整天研究机器人了,这是你这个年龄干的事儿吗?多用些心思在你的学习上,别成天整这些没用的。”

率率一听妈妈这么说,不干了:“妈妈,谁说我这些是没用的,这也是学习。妈妈,我告诉您吧,我现在有个伟大的梦想,我将来要当工程师,专门研究机器人,让机器人乘坐宇宙飞船也能飞上天空。”

妈妈一听,想都没想立刻不屑地说:“你?你当科学家?研究机器人?别做白日梦了,你现在连考试还考不及格呢?还当工程师、做机器人?说出来都不怕脸红。你不好好学习,长大连个工作都找不到,别说研究机器人,当搬运工还差不多。”

妈妈的话,让率率兴奋的小脸立刻黯淡了下去。

[培养孩子想象力的小技巧]

率率的妈妈无情地打击了率率的梦想,丝毫没拿他的梦想当回事儿,这会造成什么样的后果呢?率率可能因此不敢再做梦了,甚至不敢再想象,也许真的因此断送了一个未来工程师的前程。

所以,孩子的梦想,请父母不要将它当作儿戏,哪怕不着边际,哪怕难以实现,那也代表着孩子对未来的美好想象。父母应该支持孩子敢于做梦,并帮助孩子去实现他们心中的梦想。

1.支持和鼓励孩子的梦想。

不管孩子的梦想与现实有多大的差距,有没有实现的可能,父母都要无条件支持孩子的梦想,鼓励孩子敢于做梦,不能像率率的妈妈那样,因为率率今日的弱小就否认了他梦想的伟大,就因此断定他不可能实现他的梦想。也许孩子正是因梦想而强大,因想象变得聪明而坚强。

2.帮助孩子去实现那些可以实现的梦想。

对于孩子一些离现实比较近的梦想,父母可以帮助孩子一起去实现,例如率率想做一个手工机器人模型,父母就可以为他买来材料,和他一起做。让孩子从实现梦想的过程中认识到自己的能力,体会到成功的喜悦,这之后,他就更敢于做梦了,他想象的能力也就增强了。

支持和鼓励孩子的梦想,而不是将孩子的梦醒当儿戏,父母的态度将决定着孩子能不能因梦想而变得伟大。

少说一点“不可能”

[关键词]

不可能实现的想象,不可能,试试看,梦想的推手还是绊脚石

[想象力指导物语]

孩子的想象总是天马行空,有许多梦想根本就没有实现的可能,所以,当孩子说出他的想象时,父母们总是有一句口头禅:“不可能!”

“外星人能到地球上生活?不可能!”

“你还想当科学家?不可能!”

“你说白天才是黑夜,太阳是用来照明的?不可能!”

这么多的不可能,孩子能不被你吓坏吗?孩子还敢再说出他的想象吗?

不可能!就是这句话,将孩子的想象力扼杀了。

相比较外国的孩子来说,中国的孩子比较唯唯诺诺,不敢想、不敢说、不敢做,因此缺乏创造力,但这不能完全怪罪于孩子,是什么原因让他们变成这样的,正是父母嘴里的“不可能!”

不可能!让孩子由自信变得自卑;不可能!浇灭了孩子的热情;不可能!让孩子从此不敢再想象——不敢再说出他的梦想,不敢再坚持他的梦想,也再也难以实现他的梦想。

“不可能”就是扼杀孩子想象力的罪魁祸首!

“敢想敢做”是成功的前提,作为父母,要做孩子成功的推手,而不是孩子前行路上的绊脚石。孩子的想法再说出来之前,连他自己都怀疑它的可能性,他告诉父母,就是希望在父母这里得到一点鼓励和肯定,但父母轻轻松松的三个字,让他们心中那一点希望消失殆尽。

因此,请父母少说一点“不可能”。多肯定一点,孩子的想象力就会增加一分,孩子的梦想实现的可能就会大一些。就算明明知道不可能,也不要轻易地说出这三个字,因为孩子需要的不仅仅是想象的实现,而是想象的勇气,而你的一句“不可能”则摧毁了他想象的勇气。

所以,不要对孩子说“不可能!”而是要对孩子说:“你去试一下!”尝试之后,孩子才知道可能不可能,可能了,孩子以后会更加大胆的想象,不可能,孩子则会改变他的想象,这也是提高孩子想象质量的一个方法。

想象就是想象,无论可能不可能,都不妨碍孩子继续想象,有许多想象可能是错误的,有许多梦想本身就无法实现,但孩子的想象力却是踩着这些失败的想象成长起来的。

可能不可能交给孩子去验证,父母要做的就是鼓励孩子去想象,而不是用“不可能”来阻止他们想象。让孩子自己去体会梦想成功的喜悦和梦想失败的痛苦,父母要做的,就是给他做梦的权利!

[案例]

有这样一位父亲,他只是一个很普通的农民,但他却知道如何培养孩子的想象力。

这位父亲不但自己充满想象力,还鼓励自己的孩子经常想象生活,他的孩子从小就喜欢提问、动手、动脑,比起那些大城市的孩子来说,他并不缺乏创造天赋,这就是因为他的父亲对他的一切想象从来不说“不可能!”

他们家里有一个大的闹钟,年龄快和父亲的年龄差不多了,已经是走走停停,甚至常常罢工。家里人看着它又破又旧,都想把它扔掉。

这位小孩却说:“我能将这个钟修好!”

家里人对他的话都非常质疑,只有父亲对他说:“你试试看!”

他将钟表拆开,小心检查里面所有的零件,试图检查出钟停的原因,但是很久也没找到原因。他小心翼翼地清理钟内多年的灰尘,一遍又一般地检查、尝试,按照自己的想法调整零件,终于有一天,钟被修好了,而且走得非常准确。

全家人都为他鼓掌,他也非常高兴,他非常感谢父亲,如果不是父亲鼓励他试一试,他永远都无法验证自己的想法能否得到实现。

[培养孩子想象力的小技巧]

虽然故事中的父亲知道孩子未必能将那块钟表修好,但他并没有因此轻易地说出“不可能!”因为他知道孩子修好修不好并不重要,而孩子敢于发挥自己的想象、并去努力验证自己的想象更为重要。而正是他的支持,孩子才将不可能变成了可能。

因此,父母不要随意用“不可能!”来打击孩子的想象力,而应该用不同的方式来支持孩子敢于想象。

1.对孩子的梦想不下决断性的评语。

孩子的想法无论好坏或能不能实现,父母都不要轻易地下决断性的评语,尤其是当你觉得孩子的想象根本不可能实现的时候,更不要轻易地下“不可能!”这种否定的决断。而是像故事中的父亲那样鼓励孩子去尝试,让孩子自己去验证结果,就算最终的结果是“不可能!”孩子的想象力也不会因此受到重创,而父母的支持则会使孩子永远具备想象的能力。

2.让孩子懂得能否实现都要敢于想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