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品孙子兵法学管理
29587900000007

第7章 危机中寻觅机遇

指挥部队作战这种事,在于审慎地考察敌人的作战意图,集中兵力指向敌人一点,这样可以长驱千里,势如破竹,擒杀敌将,这就是智谋精善,能够克敌制胜的意思。

战争是力量的较量,它是以一定的人力、物力、财力为基础的。在硝烟滚滚的战场上,战争双方的人力、物力、财力都不是一成不变的,他们是在不断变化的。即使是力量占绝对优势的一方,在某一局部地区、某一特定天时之下,它的“优势”也可能转化为劣势;反之,即使是人力、物力、财力都完全处于劣势的一方,只要军队的统帅运筹得当,他就可以利用特定的天时、地利在局部上变劣势为优势,从而改变整个战局的形势。俗话说:“机不可失,时不再来。”关键在于是否能把握住时机,从而,集中兵力,形成局部优势,乘机而入,赢得胜利。

举世闻名的“尿布大王”——多川博先生就是一个善于抓住良机的人。

多川博先生是日本尼西奇公司的董事长。原来,尼西奇公司并不经营“尿布”,在经营“尿布”之前,尼西奇公司虽经多方努力,但生意很一般。有一天,多川博闲着没事,信手拿起一份报纸来看。这是一份日本人口普查报告,这份报告显示日本每年大约有250万婴儿出生。

看到这里,多川博吓了一跳,因为他从来没思考过这个问题,“250万!天啊,这么多?”“不过,这可是一个好市场,也许,还是一个难得的机遇!”多川博不愧是一个天才的商人,他的头脑如同一台高效能的电子计算机,立即飞速地运转起来。

“婴儿,婴儿……”多川博满脑袋全是与婴儿有关的事物,“婴儿需要牛奶、需要糖,婴儿需要精巧、舒适的衣服,婴儿需要奶瓶、奶嘴,需要小手推车……”

多川博想了一个又一个,一个又一个地被他推翻:什么牛奶、糖、衣服、奶瓶、奶嘴、小手推车……这些传统的婴儿用物早就有人生产、经营了,跟在人家屁股后面跑,要超过人家谈何容易!

“应该找一个别人没有生产的东西来经营。”多川博自言自语道,“对!只有开发别人没有生产过的东西才能独领风骚!”

突然,多川博想到了“尿布”。“尿布!哪个婴儿能离得开尿布呢?”多川博兴奋起来,“如果每个婴儿使用两条尿布——这是最保守的数字了,一年就是500万条!如果每个婴儿使用四条,那就是1000万条!如果把市场扩展到国外去……”

多川博是个说干就干的人。他立即集中人力、财力对婴儿尿布进行研究、开发,并把尼西奇变为尿布专业公司。尼西奇的“尿布”上市后,非常受欢迎。然而,多川博没有止步,他组织一批精干的技术人员,不断地研制新型材料,开发新品种,创立名牌,令一个又一个“后来者”望尘莫及。

2008年底,全球爆发金融危机,经济形势急剧恶化。面对危机,马云说:“经济危机是人类社会进入商业社会全球化的阵痛,是商业社会全球化必须面临的挑战,逆境中能够诞生伟大的企业。”综观世界商业史,我们不难发现,经济危机是企业必须经历的一次考试。面对寒冷的冬天,平庸的公司在逆境中消亡,而优秀的公司则因此在变革中成长和壮大。即便是别人看来难以逾越的天堑,伟大的公司总是能找到跨越的天梯。

在危机中依然能够保持增长势头的企业必然是善于在危险中发现机遇的企业。战胜危机最好方式不是对抗,而是找到新的发展良机。

2003年,中国遭遇了突如其来的“非典”袭击。5月阿里巴巴的一名员工被确诊为疑似病人,从5月7日开始,公司办公场所封闭,近400名员工回家并被隔离12天。但阿里巴巴创造了一个“奇迹”。近400名员工在公司领导的倡议下,没有放弃工作,利用网络,全部在家里继续办公。12天内,通过大胆创新的工作模式,即现在被我们广泛谈论的“居家办公”模式,公司没有垮下来,甚至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绩。马云成功地将这次危机变成了机遇,阿里巴巴业务量在“非典”期间增长了6倍。

“非典”给电子商务提供了机遇,使得电子商务在人们心理上有了突破坚冰的态势。互联网试验室董事长谢文认为,“非典”让更多人改变了原有的消费习惯,让电子商务又向前迈进了一大步。“非典”给人们一个动力,去尝试一种新的消费方式以取代原来惯有的生活方式。一旦人们发现这种消费方式原来是如此简单、方便,就会继续使用。“非典”时期,“多上网、少上街”成为当时网民的口头禅。“非典”火了中国互联网,显然,马云是抓住“非典”危机下重要发展机遇的突出代表人物。

这些事情举不胜举,在德国有一家足球生产厂商被数十名妇女联手告上法庭,指控理由是:她们的丈夫迷恋足球已经达到让人不能容忍的“疯狂”地步,严重影响了夫妻关系,要求生产足球的厂家赔偿她们精神损失费100万欧元。妇女们的举动居然获得了同情和支持,全德国数以千计的妇女写信支持她们。很多人认为这家工厂的信誉将大为受损。但精明的厂商却乘机大造声势,利用妇女们的指控,加大广告投放力度,并以“她们指控我们,是因为你,还是因为足球?”作为广告宣传语。言外之意,他们生产的足球是全世界最好的。男人们鼎力支持这个广告创意,结果,这一奇特的官司经过媒体大肆渲染,该厂名声大振,产品销量一下子翻了10倍。

谁也不希望遭遇危机,但商场风云变幻,企业管理者难免会碰到出人意料的危机。因此,企业管理者一定不能总把精力放在昨天的危机上而牺牲掉明天的机遇。我们应该看到,危险可以转化为机遇,机遇也可能在危险中丧失,没有绝对的危机,也没有永恒的机遇。危险与机遇如影随形,这让我们真正认识到企业管理的大智慧、高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