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品孙子兵法学管理
29587900000063

第63章 鼓励创新,允许失败

争夺先机制胜条件之所以如此困难,就在于要通过迂回遥远、曲折的途径,达到径直、捷近、容易的目的,化不利为有利。

英国军事理论家利德尔·哈特在其所著《间接路线战略》一书中指出:在战略上,最漫长的迂回道路,常常是达到目的地的最短途径。所谓间接路线,即避开敌人所期待的进攻路线或目标,在攻击发起之前,首先使人丧失平衡。这一论点,可谓是对“以迂为直”所作的注解。

孙武议论迂直问题时,指出:“军争之难者,以迂为直,以患为利。故迂其途而诱之以利,后人发,先人至,此知迂直之计者也。”意思是,争取先机之利最困难的地方,是要把迂回的弯路变为直路,要把不利变为有利。所以用迂回绕道的佯动,并用小利引诱敌人,这样就能比敌人后出动而先到达所要争夺的要地,这就是懂得以迂为直的方法了。孙武认为在曲折、困难,不利作战的情况下,换一种思维模式和方法,甚至是退缩或忍让,不乏为一种好的选择。这样往往能使自己摆脱困境,反过来争取先利和主动,赢得胜利。

这种以迂为直的方式体现了创新的思路,也就是说,企业在进行创新的过程中,不要害怕陷入困境而不敢行动。失败是企业创新路上的必经之痛。在企业创新的过程中,成功和失败就像一枚硬币的两面,崇尚成功,同时也要容忍失败。创新过程中的失败也是无形财富的积累过程。

大多美国企业的管理者都知道要想让员工敢于创新,就要先让创新者打消害怕失败遭受惩罚的念头。这些管理者深明这样的道理:要想进行卓有成效的创新,就得进行不同形式的尝试,并在尝试中保留正确的东西,摒弃那些无效的东西。所以,要进行创新,首先必须建立起“失败后还有明天”的思维,创造更加自由宽松的人文环境,让“接受失败,容忍失败”成为一种普遍认同的文化。

奥蒂斯电梯公司就是这样一家典型的美国企业,它的总裁苏米特拉·杜塔就对员工宣扬这样的观点:“放手去做你认为对的事,即使你犯了错误,也可以从中得到经验教训,不再犯同样的错误。”这样一来,企业的所有员工便可以放心大胆地去探索、实验、发挥创意,为企业做出一番贡献。

苏米特拉·杜塔经常鼓励下属,他说:“如果我们只知道执行上司认为对的事情,这个世界永远也不会加速进步。”他要求公司的每一个主管必须鼓励和培养员工的创造力和毅力。“年轻人总是有些创意的,主管不应该只懂得向他们填塞那些现成的观念,这样可能会扼杀不少本来很好的创意。”苏米特拉·杜塔还认为,企业不宜将员工的职责范围定得太细、太清楚,这样既不聪明,也没有必要。只有管理者把所有员工视为一家人,员工才会安心自觉地做好力所能及的事。否则,只会限制员工的创意和灵感的发挥,损伤创造力。在奥蒂斯电梯公司,不允许责罚犯了错误的员工,解决问题的关键是找出犯错的原因,而不是惩罚犯错误的人。

有一位公司的总裁曾经对苏米特拉·杜塔抱怨说,公司里有时会出点差错,但又找不出该负责任的员工,真不知为什么。苏米特拉·杜塔赶紧回答,找不出是好事,如果真找出那位员工,可能就会影响其他员工。他说:“任何人都可能犯错误,我也犯过错误。例如,我们奥蒂斯系统是一种领先于时代的产品,虽然这是一种革命性的电梯系统,但是公司进入市场的时机却不恰当。本来我们奥蒂斯系统最适合于超高层建筑,但正好在亚洲金融危机前的几个月推向市场,几周后这一世界上最大的、最有生机的新摩天大楼市场就崩溃了。我的决策出现了失误。”他继续说,“谁也免不了犯错误,尤其是在创新过程中更是如此,但是从长远来看,这些错误也不至于动摇整个公司。错误也许不可原谅,但是犯错的人却是可以原谅的,如果一个员工因犯错误而被剥夺升迁机会,他也许就此一蹶不振。这样谁还愿意为公司作更大贡献呢?假使犯错误的原因找出来了,公之于众,大家都会牢记在心的。”

在苏米特拉。杜塔的奥蒂斯电梯公司,所有员工都勇敢创新不怕犯错,因为他是这样告诉他的员工的:“员工犯点错误不奇怪,我们应该像对待小孩犯错误一样,要帮助他而不是抛弃他。特别要耐心找出犯错误的原因,避免他或别的人重犯,这不但不是损失,反而获得了教训。在我多年的领导生涯中,还真找不出几个因犯错误而想开除的人。”

这个世界就是如此,很多东西是无法预料的,失败和错误更是创新过程中的有机组成部分。管理者要想得到正确的东西,就要在不断失败的尝试中寻找,就像3M公司的那句名言:“为了发现王子,你必须与无数个青蛙接吻。”吻到青蛙并不是坏事,最糟糕的是员工不敢采取任何实质性的创新行动。因为如果没有那些失败的体验,就不可能获得创新的成功。因此,企业只有建立一种鼓励创新,允许失败的企业文化,员工才会积极主动地进行创新,全体成员都参加到创新工作中来。”

事实上,真正成功的新构思背后是成千上万个失败的创意,但是这种失败对企业并非有害,实际上失败和死胡同可能正是下一轮创新的发力点。因此,只有允许失败才能真正鼓励创新,否则一切都是空谈。既然创新过程中无法绕开失败,要想“在失败中前进”,必须克服对失败的恐惧,如何才能克服创新带来的失败恐惧心理呢?

一是要公开支持失败。要想及时做成任何一件新鲜事,都必须对失败给予公开的有力支持,这不只是支持“有意义的试验”,而且要公开支持失败本身,要公开谈论失败。

二是要奖励失败。奖励那些最有意思、最富创造性、最有用处、最快的失败。可以用一些富有幽默感和玩笑意味的实物来奖励,如弯曲的高尔夫球杆、两辆汽车撞在一起的模型。企业可以要求经理人定期这样奖励下属,甚至也可以每年举行一次“遗憾者宴会”,以激发下属创新的积极性。

三是设立失败专用基金。当代社会是一个科技高速革新的时代,要想在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及时、迅速的技术创新当然不能迟到”。为了解决研发人员“摔跟头”的后顾之忧,企业可以设立科技风险基金,新项目研发成功赢利后,返还研发经费,失败了经费则由基金承担,研发人员就可以放手大干了。

总之,创新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一个不断试错的过程。有位哲人说过,世界上最清白、立得最直的是石头雕成的人,但它永远不会做事情。敢为人先、敢吃“螃蟹”的创新者,是崎岖道路上的跋涉者,是走向高峰的攀登者,而失败恰恰是其迈向成功的阶梯。一个不能宽容失败的企业,不可能获得真正的成功。

鼓励自由创新、宽容创新失败,是检验一个企业是不是有创新勇气的试金石。当创新者有所失误、有所失败之时,企业理应提供一种宽容的氛围,鼓励他们在前进的征途上,以志气和胆气创造造福时代的辉煌业绩,用锐气和豪气写就排除万难的绚丽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