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品孙子兵法学管理
29587900000031

第31章 好制度是不断完善的

弱小的一方若死拼固守,那就会成为强大敌人的俘虏。

在孙武眼里,弱小的一方若死拼固守,那就会成为强大敌人的俘虏。同样,企业的管理制度如果不能与时俱进,企业也会像死守的弱兵一样,被竞争对手挤出竞争市场。

许多成功的企业,都将自己的成功归因于拥有成熟的制度。所以,在多变的市场竞争面前,如果企业墨守成规,管理制度一成不变,那么原本适应过去的管理制度将会成为制约企业发展的绊脚石。

因此,企业要想赢得优势,就必须学会随着企业的发展变化,迅速调整企业的管理制度。

台塑集团就以制度管理而闻名企业界。台塑的创始人王永庆坚持靠“两权分离”的制度把台塑发展成为台湾唯一进入“世界500强”的企业。

台塑企业是从家族企业发展起来的,却克服了家族企业管理不规范的问题。企业管理的制度化是台塑一直努力的方向,正因为有了科学的管理制度,企业才得到迅速地发展。

台塑的管理制度让员工按照设定的操作规范和工作流程去做事,同时,主管也能够主动地考核与追踪。工作量可以计算,工作品质可以衡量,这是台塑制定管理制度的基本原则之一。

为了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1968年,台塑成立了总管理处,该处全面规划台塑的管理制度,并负责这些制度的具体制定、推行、检查和改善等工作。

1973年,台塑成立了“总管理处总经理室”,专门负责全面推行管理制度。为了有效推动管理制度的落实,于是就产生了台塑的“午餐汇报”制度。在王永庆的直接过问下,总经理室的人员不断努力,经过6年时间,这套制度基本得到实施,为企业的迅猛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因此,台塑在一套管理制度推行之后,总是不断检讨,从中发现不合理之处,再针对这些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改善措施。

上世纪80年代初,台塑开始全面实行管理自动化。这时,台塑原有的管理制度刚刚稳定下来,为适应计算机管理的需要,台塑又开始对制度进行调整。

台塑的管理制度,经过不断修改,已被台湾公认为是最完善的管理制度之一。王永庆曾说:“管理离不开规章制度,好的规章制度必须具备三个必要条件:一是必须具备合理可行的条件;二是遵循这一制度办事,必须有助于群体力量的有效凝聚,提高处理事情的效率;三是必须合理对待各阶层的员工,使他们能在公平的基础上发挥、成长。”

为了提高员工素质,台塑对每位员工都编制了“品质作业规范”,除了对他们进行正式训练之外,还要求他们在工作中自我训练。“品质作业规范”是一个总册,里面依据工作性质的不同,再分别设计成一本本的小册子。任何现场员工,只要有一本属于他本人工作项目的“品质作业规范”,就能了解他自己的工作细节。

有意思的是,台塑集团甚至连菜单都实行了制度化管理。

台塑用于建设监督的“施工规划”,仅土木部分就有九大本,内文中对施工的规定巨细无遗:从钢筋怎样切断、怎么存放,到砖墙怎么堆砌、使用什么样的工具,全部有详细的图文说明。这是一位台塑高级官员姚光麟从美国学回来的。一次,他到美国的休斯敦建厂,看到美国人施工时一板一眼,井井有条,就想:为什么美国工人这样规整,因为他们比中国工人聪明吗?原来,美国人有一套严格的“施工规范”。回国后,他动用了七八位工程专家,花了一年多时间,耗资一百多万新台币,终于完成了这部“宝典”。现在台塑在进行工程承包时,就不怕有人作弊,因为这部“宝典”为他们进行预算、监督施工和检查验收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台塑集团的制度管理缜密、规范、可操作性强,更重要的是台塑集团能把眼光聚向世界前沿,不断地充实和修正自己的制度,使它变得适时、适用、高效。

英国首相丘吉尔曾说:“制度不是最好的,但制度却是最不坏的。”远大空调董事长张跃说:“有没有完善的制度,对一个企业来说,不是好和坏之分,而是成与败之别。没有制度是一定要败的。”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商业社会中,制度才是克敌制胜的根本之道。

需要提醒管理者的是,企业制度制定后,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任何制度的确定都很难一次做到完美,在执行过程中还应根据市场需要和商业环境的变化,不断进行调整。如果在执行过程中发现问题,要及时修订,使制度更加完善。企业的制度如果不能随环境的变化而有所改变,制度不仅会失效,而且会起反作用,企业将会被淘汰。

管理学大师德鲁克说:“一个不重视公司制度建设的管理者,不可能是一个好管理者。”制度甚至比资金、技术乃至人才更重要,企业要想做大做强,必须用完善的制度来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