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品孙子兵法学管理
29587900000018

第18章 管理者的胆识决定目标的高度

预见胜利不能超过平常人的见识,算不上最高明。

孙武的言外之意,真正的成功是要获得别人意想不到的胜利。因此,对于对于企业管理者而言,要想出其不意,就需要有胆识。

英特尔公司前总裁葛鲁夫说过:“只有偏执狂才能生存。”如今,这句话被许多人接受并且传诵,甚至成为他们的座佑铭。其实在中国人的传统思想里,温和与中庸才是取得成就的重要因素。偏执狂在中国人看来,不是疯子就是傻子,或者是刚愎自用者的代名词。但是,偏执也意味着过人的胆识,而俞敏洪就是偏执者之一。

创业伊始的俞敏洪是一介“怯生生、嫩乎乎的北大书生”,如今的他已经成长为一个坚毅、成熟的董事长,变得勇于面对任何困难和挑战,能够运筹帷幄、轻松应付各种复杂局面。

回首自己的成长史,俞敏洪说:“一个男人的生命意志是怎样长成的?起先,年轻的时候,人就像一堆面粉,洁白、纯净、好看,但没有黏性、韧劲和分量,一阵风过来,就能把你给吹散了。后来,公司内外、社会各方、黑白善恶、雅俗圆钝、各路神仙、各种力量都加入进来,就像往面粉堆里掺水,使劲搅和、揉捏一样,反复这般,纯洁的面粉就慢慢地被揉成面团了。这时候,开始有了韧劲、弹性、张力和分量。继续揉下去,就可成拉面了。一旦成了拉面,那么,用开水煮都不容易把它给煮烂了。一个男人的成长,从面粉到面团最后到拉面,不过如此而已!”

俞敏洪不断被社会中各种各样的苦难所搓揉,揉到最后,他变得越来越有韧性,成长为一个真正的男人。

2000年,新东方面临转型的问题,因为大家都意识到公司必须按照正规的公司章程来运营,不能再像“草莽”阶段时一样,你干你的,我干我的。

2000年5月,新东方公司化改造正式启动。公司成立后,无论是内部结构还是利益分配上,都发生了很大的改变。结果让新东方的元老们很不满意,于是,矛盾开始频频出现。

这让俞敏洪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在友谊和利益纷争的夹击下,俞敏洪几次面临绝境,现在的他回忆起这段经历时,用了“很多次都差一点崩溃”来形容他当时痛苦而复杂的心境。

俞敏洪意识到了现代体制的重要性。他想,如果这一次矛盾冲突处理得好,新东方也许能获得一种更清晰、更有力的发展模式,朝着一个更健康的未来前进;一旦处理不好,新东方将可能面临盛极而衰、瞬间就分崩离析的结局。

在当时连“有限公司”和“无限公司”都分不清楚的情况下,为了找到一个打破僵局的好办法,俞敏洪下狠劲攻读了几十本企业经营管理的书,到处请教专家学者。

在巨大的压力之下,俞敏洪不仅找到了一个打破改制僵局的好办法。而且显示出超人般的魄力,俞敏洪重新执掌新东方,以令众人刮目相看的魄力结束了这次内部争斗。他重新梳理了新东方的权力结构,重新定位了新东方的发展方向,以“打碎一切,从头再来”的举措迅速建立起一套新的薪酬体系和组织结构,从而稳定了军心。

一位哲人说过:一个真正伟大的人或企业首先是内心强大,当心灵强大了,便没有什么可以阻挡。而内心的强大,也许可以理解为是一种自信,但更重要的,或者说是更难以做到的,其实是屡战屡败后还能屡败屡战。其实我们需要的就是俞敏洪的这种不怕困难的良好心态。

成功的高度取决于目标的高度,而目标的制定取决于管理者的胆识。具有卓越的胆识是管理者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之一,也是管理者获得非凡成就的基础和先决条件。事业的发展靠的就是胆识,没有胆识,事业就会停滞不前。胆识不仅决定了目标的高度,也决定着成就的高度。

1997年李书福准备进军汽车市场的时候,中国的汽车市场大部份已经被大众、通用、标致、丰田这样的跨国巨头占领,基本上没有国产自主品牌的立足之地。1991年11月25日,中国仅存的国产轿车——上海轿车宣告停产。在此之前,国人曾经引以为傲的红旗轿车已经停产。至此,新中国成立后的两大轿车品牌均告消亡。

李书福不甘心中国汽车市场被外资企业蚕食。1997年,他不顾亲友反对,决意投资5亿元资金进军汽车行业,并抛出“汽车不过就是四个轮子加沙发”的疯话。1996年,李书福改装两辆奔驰造车的故事在当地更是引起轰动,甚至有人去问他这两台改装车的价格。

李书福要打造一家百年汽车公司,要让吉利的车走遍全世界,而不是让外国车走遍全中国。为了实现他的造车梦,他还曾到国家各部门游说,当时某官员告诉他“民营企业干汽车无异于自杀”时,他说,那你就给我一次跳楼的机会吧,由此可见他对自己梦想的执著。

“蚂蚁要避免与大象正面竞争。我可以制造那些大企业认为利润少、不想制造的产品。”李书福分析中国汽车工业发展近20年,从夏利到大众,从广州标致到别克、雅阁,从低档到高档,排量越来越高,级别越来越高,价格越来越贵。

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说,他们需要三四万元价位的小型汽车,因为他们口袋里只有那么多钱,买不起十几万元的汽车。“只要成本比别人低,质量比别人好,价格比别人低,薄利多销,就会有机会。而中国恰恰有这样一块市场没人去开发。”

李书福成竹在胸,一方面,他认为自己的企业经过近20年的发展,已经培养起来一大批高级专家、实用型管理人才,他们在控制成本、加速技术进步、提高质量上有着丰富的经验。现在他造小客车,也是在为3~5年后进入轿车市场积累资金和技术。

李书福认为,汽车制造厂与国内汽车巨头、国际老牌公司相比,就像刚出生的婴儿,体内没有脂肪堆积。那些老牌公司时间长了,体内堆积了厚厚的脂肪,成本就高了。自己的产品质量不比别人差,但价格可以比别人更低,这是自己的优势。对于这一点他很自信。他深知那些大企业不愿意生产这种利润极薄的经济型轿车。

李书福正在将自己的梦想一步步地变为现实。无论时空如何转换、环境如何变迁,这位中国民营汽车业的先驱人物,始终坚守着自己的梦想。经过10余年的发展,他领导的吉利集团连续进入中国企业500强和中国汽车行业十强,被评为首批国家“创新型企业”和首批“国家汽车整车出口基地企业”,是“中国汽车工业50年发展速度最快、成长最好”的企业。

李书福不是那种商学院里教科书上定义的管理者,有许多人说他是“汽车疯子”。其实“疯子”是一种精神、一种战略,更是卓越胆识的体现。正是这样的“疯子”精神,不仅让竞争对手和业界折服,也让许多年轻人视李书福为榜样和传奇人物。

大人物的信念往往成为团队的核心价值观,他们的美好愿望终将成为大家共同追求的目标。只要相信自己,保持坚韧不拔的信念,就有可能实现他人看来不可能实现的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