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品孙子兵法学管理
29587900000012

第12章 决策决定着企业的发展

拉开战斗序幕之前,就已“庙算”(古时战前君主在宗庙里举行仪式,商讨作战计划)周密,充分估量了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开战之后就往往会取得胜利;拉开战斗序幕之前,没能进行周密“庙算”,很少分析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开战之后就往往会失败。

管理大师德鲁克说:“战略规划并不涉及未来的决定,它所牵涉的只是目前决策的未来性。决策只发生在目前,但目前的决策决定着未来的走向。”

万科集团是国内房地产界的翘楚,它在发展过程中的迅速转型为我们提供了明确决策目的的绝佳案例。

1984年,王石在深圳创建了万科公司。面对政策松绑的巨大市场空间,万科抓住机会,多元化发展,并迅速取得了成功。公司创办后的第一个7年内,万科的业务涉及进出口、零售、投资、房地产、影视文化、广告、饮料、印刷、电气工程等13类,可谓什么行业赚钱就做什么。这时候的万科坚持“做加法”。

1992年,中国开放房地产业。万科公司认为这是公司发展的大好机遇。于是,王石亲自带人到房地产热点城市实地考察。当时该市的房地产市场正在热炒地皮。由于万科公司在房地产业已经运作了多年,在全国也有一定的名气,市领导也很重视。该市市长说:“市区的地已被圈得差不多了,你们要的话,还可以给一点,但都不大。这样吧,市区外围有一片40平方千米的土地,地价也非常便宜。”王石大喜过望,回到深圳后,到处扬言说万科要干大事业了。王石首先请了两位专家,一位是香港的投资分析专家,一位是新加坡的城市规划师。他们到该市给市领导讲课,意思是看怎么建设这40平方千米的土地。专家提出:如果1平方千米的土地需要3个亿,40平方千米共需要120亿。按照投入产出的规律,投入1个亿,产出1.3个亿,才能成为有效投资,使其投入不会闲置。按l:1.3的比例,120亿就要有156亿的销售额。当时,该市1年的国民生产总值才15个亿。领导们越听越出神,而王石却越听越坐不住了。课一讲完,他便逃似的回到了深圳,从此再也不提40平方千米的事了。

通过这件事,王石便开始反省,身为决策人,对这么一件天方夜谭的事情,居然没有看出它的荒谬性,而当时类似于这样的开发计划,又何止这一起?

王石意识到,必须明确万科公司的发展方向,并以此明确决策目的。没有论证的盲目投资,会给万科公司带来灭顶之灾。

于是,1993年以后,万科公司开始全面收缩业务,并且力度之大实属罕见。首先,在涉足的多个领域中,万科公司提出以房地产为主业,从而改变过去摊子铺得过大而主业不突出的现象。其次,在房地产经营的品种上,万科提出以城市中档普通住宅为主,从而改变过去公寓、别墅、商场、写字楼什么都干的做法。再次,在房地产投资地域上,万科提出回师深圳,由以前的13个城市转为重点经营北京、天津、上海、深圳4个城市。最后,在股权上,万科公司对持有的全国30多家公司的股票开始转让。

王石通过反思企业的发展方向,敏锐地认识到明确决策目的的重要性,使万科公司改变了多元化发展的局面,从而摆脱了中国民营企业发展初期普遍存在的“短视导致短命”的情况。

决策为未来的发展做好准备,这就需要决策管理者具有超前意识。超前意识是一种以将来可能出现的状况对现实进行弹性调整的意识。它可以对前景进行预测性思考,可以使我们调整现实事物的发展方向,从而帮助我们制订、实施正确的计划和目标。

二战时期,美国有家规模不大的缝纫机生产厂,因为遭受战争影响,生意非常萧条。厂长汤姆将目光转向未来市场,他告诉儿子保罗:“我们的缝纫机厂需要转产改行。”保罗奇怪地问他:“改成什么?”汤姆说:“改成生产残疾人使用的小轮椅。”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整,工厂生产的一批批轮椅问世了。

正如汤姆预料,很多在战争中受伤致残的人纷纷前来购买轮椅。保罗看到工厂生产规模不断扩大,实力也越来越强,非常高兴。但是在满心欢喜之余,他不禁又向汤姆请教:“战争马上就要结束了,如果继续大量生产轮椅,那么未来的几十年里,市场又会有什么需求呢?”

汤姆对儿子说:“人们已经厌恶透了战争,大家都希望战后能过上安定美好的生活。美好的生活靠什么呢?将来人们会把健康的体魄作为主要追求目标。因此,我们准备生产健身器。”

又一番调整后,生产轮椅的生产流水线被改造成了生产健身器的流水线。刚开始几年,工厂的销售情况并不好。十几年后,健身器材开始大量走俏,不久就成为畅销产品。保罗根据市场需求,不断增加产品的产量和品种,随着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保罗跻身到了亿万富翁的行列。

所谓“居安思危”、“居危思危”。如果仅仅局限于眼前,企业就会遇到麻烦。

另外,由于市场同质化、产品趋同化越来越明显,决策者必须对未来市场的不确定性作出回应。这就要求决策者明确决策的目的,明确了目的就明确了决策需要实现什么、需要满足什么。

1984年,本田技术研究所曾面临倒闭的危机,本田投下巨资增加设备,原本受欢迎的产品销量却锐减。面对接踵而来的困难,本田公司一度难以负荷。在这种情况下,本田却宣布要参加国际摩托车赛,要制造一流的摩托车为夺取世界冠军作准备。

这个决策在当时业内人士看来,简直是一个天大的玩笑。但是本田的负责人有着清晰的目标,他期望借此给本田在未来称霸全球摩托市场赢得先机。

这个决策出台后,激发了本田员工的奋进之心。本田负责人以身作则,为了开发新技术,改良摩托车性能,不分昼夜,取消假日,每天都到公司努力工作。他的敬业精神感动了员工,员工们个个精神抖擞,忘我工作,终于如期制造出一流的摩托车参赛,取得了骄人的战绩,本田公司也因此一举成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