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亲子关系实用手册
29586100000062

第62章 性别认同障碍,不要随心所欲打扮孩子

“亲子性教育诊所”

人类的性别有一个发育的过程,基因性别、脑性别和生理性别的发育需要一定的性激素环境,而认识性别、性取向性别及行为性别的发育除与前三种性别发育的生理基础密切相关外,更与后天成长的环境和教育条件紧密相关。研究证明,孩子的认识性别和性取向性别发育在4岁前,有的甚至早在2~4岁即已定势,4岁以后再想改变孩子的性别认识和性取向的性别定势已经是十分困难或几乎不可能。

尽管现代社会及家庭中男女的分工概念越来越不清晰,但由于社会处于整体化进程中,以及男女差异在其他方面进一步的细化,并不会致使男性和女性的混淆。一个人(男人和女人)的言行使人联想到这个人是男性或是女性,仍然是十分明晰的。但有个别人在个别的社会氛围中产生了变化。

下面我们看一个案例:

杰杰小时候受母亲的宠爱,父亲因为他爱玩女孩子的玩具而不喜欢他,这就更加强了他对母亲的感情依恋。从他懂事起,就开始玩弄母亲的衣服鞋子,还模仿母亲的样子打扮自己。他和母亲形影不离,就连母亲洗澡的时候也都跟着。看到母亲有不同于自己的生理结构,他感到很失望。晚上,他躺在床上,常常想象自己两腿之间的阴茎没有了,变成了阴道。他还做过这种梦。早晨醒来,他的第一个念头就是往下体摸去,心里顿时充满了悲伤。大约从这个时候起,他养成了好穿女性衣服的习惯,他母亲并没有制止他。在学校里,他从来不和男同学一起玩,交的朋友全是女孩子。长大之后,他做了变性手术。他说:“当人们彻底把我当成一个女人时,我的心里就很舒服,感到很高兴。”

假如父母对孩子的性别进行错误的指定,即不管孩子的真实性别是什么,硬要按照自己对孩子的性别好恶和愿望打扮孩子,男扮女装或女扮男装,甚至将女孩当男孩抚养,或男孩当女孩抚养,在取名、购买玩具和衣着、对婴幼儿谈话、对孩子行为要求以及做游戏等方面都不能按照孩子正常的性角色去强化,则最终可造成孩子性身份和性角色的认同障碍,成为成年性倒错患者、异装癖患者及同性恋患者。如果在这一时期让孩子着异性打扮,就会使孩子心理状态发生变化,潜意识地存在异性化的心理,这就可导致孩子将来性变态。

童年时期的心理障碍和精神创伤,不正常的家庭教育及不良的社会环境影响,是造成性变态的重要因素与潜在的危险。幼儿时期是培养健全人格的关键时期,而心理健康与否又直接影响人格的形成。因此,培养健全的人格必须从孩子做起,这一点是不可忽视的。

“亲子性教育处方”

性别认同是一个人对自己的生理性别的自然认知,如果孩子在幼儿期不能及时完成性别认同,日后就有可能出现不同程度的性别偏差行为,影响各方面的发展,甚至影响身心健康。生理创造了雄性与雌性。社会造就了男性与女性。作为父母,在孩子正常性别发育过程中,应注意以下问题。

1.给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性别发育的家庭环境。

孩子从一生下来接触的就是父母,父母是孩子早年生活环境的缔造者,是孩子教育的启蒙者,父母主要通过自己的性别和与孩子之间的相互关系,对孩子的性别发育施加影响。父亲一开始就是儿子的认同偶像,是女儿的性爱偶像;母亲是女儿的认同偶像,是儿子的性爱偶像。

由于孩子自身性别的特点,对各种感觉信息有不同的感受和偏好,男孩天生就更欣赏父亲那有力的臂膀,还有那洪钟般的嗓音;女孩更羡慕妈妈那温暖的怀抱,喜欢亲切的爱抚和典雅的女性风韵、气质。倘若父亲是典型的男性,母亲是标准的女性,为孩子提供的是典型的男性和女性信息,男孩就会很自然地接受父亲的影响而认同于父亲,女孩会接受母亲的影响而认同于母亲。这样就使孩子有一个性别认同和发育的良好环境。

2.喜欢自己孩子的性别。

对待孩子,无论是男孩还是女孩,父母都应有同等的评价。对孩子的性别不但要承认,还要赞赏、喜欢。男孩有男孩的优点,女孩有女孩的长处,都是父母爱的结晶,没有理由重男轻女,或重女轻男。父母应以与孩子的性别相一致的态度对待他们,以传统的与孩子性别相一致的方式抚养,给予与孩子的性别相一致的性角色行为要求。如男孩,应该男孩打扮,买大多数男孩所喜欢的玩具,鼓励他和其他男孩一起玩打仗、爬树、踢足球等,培养他的男性气质;反之,女孩也是一样,无论是衣着打扮,还是玩,注意发展她的女性个性特征。让孩子认识到自己的生理性别就是他的父母所期望的所喜欢的性别。学习同性父或母的角色行为和社会行为。

3.加强孩子的性角色教育。

性角色是一个人的社会性别。指的是一个男人或女人,应有的社会地位和行为规范。比如说男孩子该干什么,女孩子该干什么等。性角色的概念和内涵并非一成不变,它随时代的进步而有所变化。父母通过自己的行动和教育直接地或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性角色的学习。父母通过对孩子的性别的评价和期望,到对孩子的性别态度和抚养方式,给予孩子的性别环境和性别影响,以及正确的性别教育,来影响孩子的性别认同和性角色行为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