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心理诊所”
多动症是孩子常见的行为问题疾病。主要有两大症状,即注意障碍和活动过度,可伴有行为冲动和学习困难。通常发病于6岁以前,症状明显,随年龄增大逐渐好转。部分病例可延续到成年。
下面我们看一个有关多动症的案例:
俊俊不论在何种场合,都处于不停活动的状态中,如上课不断做小动作,敲桌子,摇椅子,切橡皮,撕纸头,拉同学的头发、衣服等。平时走路急促,爱奔跑,轮流活动时迫不及待,经常无目的地乱闯、乱跑,手脚不停而又不听劝阻。当俊俊玩得高兴时,他又喊又叫,又唱又跳,情不自禁,得意忘形;当不顺心时,容易被激怒,好发脾气。这种喜怒无常,冲动任性,常使同学和伙伴害怕他,讨厌他,对他敬而远之。而且俊俊常说一些使人恼怒的话,好插嘴和干扰大人的活动,常引起大人的厌烦。父母对他的种种行为很是痛心,但是打也打过,骂也骂过,俊俊依然我行我素。在大人和同学眼中,俊俊就是一个坏孩子。
其实,俊俊的情况无关道德。他的种种情况都是疾病引起的。患有多动症的孩子有轻微脑功能失调,除了注意力不集中以外,还可能出现交友困难、情绪起伏等症状。父母送俊俊去就诊之后,家庭和医生一起配合,俊俊的情况就出现了好转。
“亲子心理处方”
以往认为,多动症是一种孩子自限性疾病,随年龄增长,可自然消失。现经学者们长期追踪观察发现:仅部分多动症患儿可自愈,多数患儿的症状可延续至成年。治与不治,早治与晚治,在疗效和预后上,可有显著的差异。因此,目前一致的看法是:多动症应及早治疗,综合治疗。父母应认识到:第一,孩子多动症是病态,不应歧视,不应打骂,以免加重孩子的精神创伤。第二,对孩子多动症必须进行药物治疗,但药物不能代替教育,药物可为教育提供良好的条件,并应正确理解药物的作用与副作用。第三,要取得良好的疗效,必须四方面(患儿、父母、教师、医师)的互相配合。
教育多动症的患儿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要求必须切合实际。
首先,父母应该了解多动症的特点,对于多动孩子的要求,切莫像对待正常孩子那样严格。提要求不应过于苛求,只要求他们的多动行为能控制在一个不过分的范围内,就可以了。
2.把过多的精力引导起来。
对于活动力过多的孩子要进行正面的引导,使他们过多的精力能发挥出来。父母要组织他们多参加多种体育活动,如跑步、打球、爬山、跳远等,如有条件,应安排他们做一些室内外活动,使他们过多的精力能释放出来。但是,在安排他们进行活动时,应注意安全,避免发生危险。
3.加强集中注意力的培养。
对于孩子应逐步培养其静坐集中注意力的习惯。可以从看图书、听故事做起,逐渐延长其集中注意力的时间。也可要求老师把他们安排在教室的第一排座位上,以便在上课时能随时得到老师的监督和指导。如果孩子在集中注意力方面有所进步,应及时表扬、鼓励,以利于强化。
4.培养有规律的生活习惯。
要按时饮食起居,有充足的睡眠时间。不应迁就孩子的兴趣而让他们看电影、电视至深夜,以致影响睡眠。
5.培养自尊心和自信心。
对孩子,应耐心地反复地进行教育和帮助,培养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消除他们所存在的紧张心理,帮助他们提高自控能力。父母应和医生经常保持联系,帮助医生了解教育孩子的情况,征求医生关于治疗上的指导性意见,有条件时,应争取医生、父母、教师三方面的合作,共同搞好教育。
如果药物治疗和教育措施配合得当,部分患儿可在短期内变得安静,注意力集中,并取得良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