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中国民间文学史
29576800000023

第23章 快书与快板

快书、快板的概念与源流

快书、快板,是用竹板、铜板或骨板等伴奏,词句合辙押韵、节奏较快的一种叙事性说唱形式。一般来说,快书指篇幅较长的快板书,有较强的故事性,有人物形象;快板指篇幅较短的快板书,不注重故事、人物,而以叙事、抒情或议论见长。有时也将二者混用,或在某地依当地的命名习惯而定。快书,主要有山东快书、天津快书,以山东快书为代表。快板,有北京数来宝、天津快板、陕西快板等,以北京数来宝为代表。快书与快板的语言一般通俗易懂,刚健明快,风趣活泼,朗朗上口,节奏感强。

山东快书源于鲁西南一带,传说有百年以上的历史,传统上主要讲述英雄武松的故事,曲目名为《武松传》,从武松大闹东岳庙开始,到蜈蚣岭遇见宋江为止,共12个段子。其内容与《水浒传》有较大差异,有些回目是后者所没有的。它塑造了一个勇敢侠义、武艺过人的英雄形象,深受人们喜爱。

《东岳庙》是山东快书《武松传》的第一部分。《武松传》是评书艺人在《水浒传》里相关内容的基础上加工、再创作而成的,增加了一些原著没有的情节。根据高元钧等演唱的快书整理而成的《武松传》分为12部分,29个段子,长达数千行。《东岳庙》讲述好汉武松在东岳庙庙会上剪除恶霸的故事。快书共分四段。第一段,讲武松在少林寺学武八年后返回故里,听武大郎说起李家五兄弟在庙会上欺男霸女、为非作歹的恶迹,义愤填膺,决心到庙会上为民除害。第二段,讲武松奔赴庙会,描述描绘盛况。第三段,讲武松见到李家第五虎瞎小五调戏、霸占民女,与瞎小五展开打斗,不小心让瞎小五溜走、去搬救兵。第四段,讲武松勇战李家五虎,打死四虎后,瞎小五又叫来众多打手,与武松交战,武松打散众打手,又打死了瞎小五。该段评书以生动曲折的情节塑造了武松疾恶如仇、好打抱不平、刚直强硬、武艺超群的英雄形象。故事情节紧张,冲突激烈,并时有喜剧诙谐之语,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

山东快书也有其他题材,但以说武松为主,故原名“说武老二的”(因武松行二)或“说大个子的”(因武松个子大),也叫“竹板快书”、“滑稽快书”。建国后,评书家高元钧在上海用山东语音演唱、录制快书,定名为“山东快书”,后沿用至今。山东快书建国后成为全国性曲目,并出现了许多新曲目。

数来宝流行于北方,由一人或两人说唱,用竹板或系以铜铃的牛髀骨拍打作为节奏,内容以见景生情、即兴编演见长,常见句式是“三、三”六字句和“四、三”七字句,隔句押韵,可两句、四句或六句换韵。起初数来宝是被乞丐沿街行乞使用的一种唱诵形式,原名“善人知”,在要行乞的店铺或人家门前即兴编词,念诵吉利话,如“老爷您,发善心,买卖好,获千金”;“叫声太太赏俩钱,福寿康宁万万年”。后来,出现了以此为艺者,在固定场地演出以谋生,讲唱内容也转变为民间传说、历史故事等,并出现了北京天桥的“曹麻子”这样的著名艺人。解放战争时期,数来宝曾被部队文艺工作者作为一种用于鼓动宣传的艺术形式,建国以后作为一种轻便快捷的艺术形式在全国流行。

快书、快板的特点

快书、快板的主要特点主要有三个方面:

第一,表述紧凑,叙事精练。快板书的讲述是随着快板击打的节奏吟诵的,节奏较快,语速匀称,不能有较大的停顿,因而快板书的表述显然比有唱腔的鼓词、曲词等节奏快,也比散说体的评书紧凑,在同样长的表演时间里,快板书所传达的内容含量要大得多。快板书艺人一般口齿特别伶俐,舌如利剑,话似连珠,语言明快酣畅,造成快板书表述的“快”。相应地,快板书的叙事也很精练。它的内容都集中在关键的故事情节上,没有枝枝蔓蔓的内容,一般故事沿着一条线索叙述,结构单纯;它的语言是韵文体的,经过艺人演出生涯中的长期磨炼,字字珠玑,句句精粹,每句话的意思都是相对完足的,一个意思不多作演绎。但叙事精练的同时,快板书也有较多的细节描写。

第二,情节紧张,冲突激烈。快板书的主要魅力除了其语言的明快动听以外,就在于其情节的生动精彩。一段讲故事的快板书都有吸引人的情节,通常以讲述有紧张激烈的矛盾冲突的故事见长。它所讲的故事都有一个完整、曲折的发展过程,经过起承转合的几个阶段,高潮过后迅即煞尾,显示出快板书干净利落的特点。

第三,张弛有致,庄谐并出。快板书讲故事比其他文体更注重紧张的情节,但也不能自始至终都紧绷着,也要有较轻松的内容和节奏来调节,所以优秀的艺人编创和表演快板书都讲究急速与舒缓相搭配,使张弛有致,说到紧张时如同疾风骤雨,说到舒缓处仿佛流水潺潺。同时,快板书很注意在紧张的情节和讲诵中穿插轻松的笑料和俏皮的语言,富于幽默情调和喜剧风格,故快板书又称为“滑稽快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