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曹操最实用
29521700000098

第98章 一个移风易俗的专家

曹操一生叱咤风云,气吞万里。他官至丞相,受材魏王,功成名就,以他的身份之高可以说应右尽有,但他对自己依然严格要求,凡事从我做起,并以此要求身边人,而且主张言出必信,行必果。其一生俭仆的事例就是一是很好的证明。 曹操吃饭穿衣从来不讲究,吃饭肉不会太多,穿衣也不穿锦缎丝绣。他生活当中所用的各种东西,很多都是用了很久,就是旧了、破了,他也舍不得扔掉,有时候补一补继续用。 曹操在《内诫令》中曾说:“我的衣被都已经使用十年了,年年把它拆洗缝补一下罢了。”曹操使用的被子、床褥之类的东西,只要暖和就可以,四周也不做什么刺绣等修饰。他所用的器物,讲究实用,不追求华美,不涂彩色油漆。他用的帷帐屏风,坏了也是缝补之后再使用,从不轻易更换。在使用器具方面,曹操说:“孤不好鲜饰严具”。

《魏帝·武帝纪》注引《魏书》说:曹操的“椎帐屏风,坏则补纳,茵蓉取温,无有缘饰。”对此,他不仅洁身白好,而且亲门倡导,带动部属,改变了东汉以来奢侈糜费的社会风气,影响所及,当时一些达官贵人也“布衣蔬食”,形成了尚俭节约的好风闹。 曹操的这种节俭朴素的作风和当时达官显贵的奢侈浪费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大有移风易俗的作为。同时,他也把他坚持的这些带给了他身边的人。 从平定河北之后,考虑到天下初定,人心不稳,为了安抚人心,成就更大的事业,在生活做风水曹操就更加严格的要求自己和他人。他不准家中薰香,避免浪费。三个女儿嫁给献帝时,因为是皇室嫁娶的惯例,所以曹操破例允许为她们薰香。之后,曹操继续禁止家里人烧香,即使是把香放在衣内或带在身上也不允许。而且,他很看不惯那种铺张浪费的行为,所以,即使女儿出嫁时,他也只允许用黑色的帷帐,随从的婢女也不过十人。 曹操节俭的作风深深的影响着他色和身边的人。以至于曹丕称帝时,曹操的妻子卞氏仍然坚持这样做,同时还严格要求自己的外亲,并告诫他们说:“居处当务节俭,不应誓奢望赏赐。外人或许会怪我对待你们太薄,其实这是我自己的主张。我侍奉武帝四五十年,已经养成了节俭的习惯,不能变得奢侈起来。” 在《内诫令》中,曹操告诫官吏和家人说: 官吏和百姓多制作刺绣衣服,穿丝织的鞋子不得用朱红、紫、金黄几个颜色。以前,我在江陵得到的各种花色的丝鞋,把它给了家人,和他们约定,穿完了这些鞋子,不准再仿作。 朱红、紫、金黄几种颜色表示尊贵,所以曹操下令不准丝织的鞋子用这几种颜色。关于家人穿各种花色的丝鞋是在特殊情况下允许的,平常不可以。这都体现了曹操的节俭精神。 在对待下属时,曹操还把节俭作为选拔官吏的条件,作为衡量一个官吏品质好坏的标准。一时间在朝野形成了俭朴节约的风气,并形成廉政的新风。对待不廉洁的人,曹操总是认真作出处理,比如同乡好友丁斐因私自调换官车一度被撤职,曾为曹操上表捏造孔融罪名的路粹违禁以低价买驴被处死,决不徇私枉法,这反过来又维护了俭朴节约的良好社会风气。 上至自己,下至家眷官吏,曹操都严格的要求自己,严肃对待他人。这可以说是曹操本性使然,也可以说是他所采取的一种移风易俗的策略。在社会浑浊不清的朝代,需要的是一股清流清澈人们的视线。而曹操的做法正好如此。节俭朴素的作风,百姓知道了自然拥护爱戴;贤人知道了,当然能够看出他的志向和有所作为的决心。通过这种方式选拔官吏,得到的肯定都是能够严于律己又能帮助治理国家的人才。无论从哪个方面看,曹操都成功的俘获住了人心。这也正是他明辨时势、机变应对的成功之处。 想出头,就用巧。做大事需要出众的榜样力量和魅力。勇于打破既有程式,用严于律己的人格魅力和移风易俗的作风,让人们看到一个负责的,能够担负起大任、大有前途的领袖,那么这时候,你绝对是人心所向的中心。

“成事之道”移风易俗保稳定 古人云:俭以养德。节俭朴素不仅是个人的良好生活习惯,更是一个人品质方面的价值体现。而能够用自己的道德品行来影响和改进社会风气的人,更可以称之为移风易俗的专家。 曹操以自身的节俭大大的改进了当时的社会风气,“由是天下之士莫不以廉洁自励,虽贵宠之臣,舆服不敢过度”。这说明曹操当时提倡和坚守的节俭之风起到了切实的社会影响,对社会俨然是一种良好的促进作用。

其实,曹操的节俭可以说是为了修身。俭以养德,勤以修身。雷锋用他的简朴风格将他年仅二十岁的生命绽放的无比灿烂,感染了一代又一代的人;朱元璋以节俭严格要求自己和军队,开创了大明王朝的辉煌篇章。 “历览前贤家与国,成由勤俭败由奢。”历史上的开明之士,不仅都懂得把俭朴视作美德,而且倡导俭以养德,以之作为培养道德、砥励精神之“道”。 因此,一个人成事的关键是看能否在社会的大环境下勇于改变现状,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早就对自己有利的局面。除了节俭,还有更多的东西都可以作为制胜的策略。勇于移风易俗,机变应对,把握主动权的就是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