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曹操最实用
29521700000087

第87章 给人活路就是给自己出路

曹操一生多年行军打仗,胜负也是常有的事。很多时候他都能够做的决绝和够狠,对敌人坚决的斩草除根。但是,对他自己有利的情况下,他很清楚的知道为了给自己留下更多、更好的出路,适当的给他人一些活路会更加有益于自己。 平定河北后,曹仁跟随曹操包围壶关。曹操想尽快的拿下壶关,而且看守军顽强抵抗的情形,他便下令说:“城破以后,把俘虏全部活埋。”但是,这样愈发的激励了守军的抵抗斗志,他们殊死抵抗,结果曹操连续攻了几个月也没有攻下来。 此时,曹操的堂兄曹仁对曹操说:“围城攻敌,我们告诉他们,城池被我们攻下后他们只有死路一条,那么敌人就会人人奋勇守卫。再加上城池坚固粮食又多,这样持续的攻下去,我们的士兵伤亡就多,围而不攻只是守着时间久了,对我们也不利。如果让敌人看到有逃生的门路和机会,他们看到有了活路,自然就会放松抵抗,我们也可以尽快把城池攻下。今日陈兵在坚城的下面,去攻击拼死命的敌人,不是好办法。” 曹操听后觉得有道理,于是采纳了他的意见,采用招降的方法,将城上守军全都归降。如此一来,不仅很快的攻下了城池,减少了己方的伤亡和损耗,同时还通过收编降军壮大了军队的力量,也加快了自己拓展疆土的步伐。 之后,曹操又积极远征乌桓,消灭袁氏残余势力。乌桓不敌,二袁兄弟、楼班、乌廷、苏仆延及辽西、右北平两郡的许多乌桓酉豪无法再在本郡立足,带着数千骑兵逃往辽东郡,投靠辽东太守公孙康去了。 此前,辽东太守公孙康自恃远离中原,不服从朝廷管辖。其父公孙度在世时,曾自立为辽东侯、平州牧。曹操企图拉拢他,表荐他为武威将军,封永宁侯,谁知公孙度不领情,说:“我要作的是辽东王,封我个永宁侯干什么!” 建安九年(204),公孙度死,公孙康即位,把永宁侯的爵位让给了其弟公孙恭。这时,有人劝曹操乘打败乌桓的势头,远征辽东公孙康,捉拿袁氏兄弟。曹操不仅没有开始远征,反而还从柳城撤军。曹操说:“我要让公孙康把袁尚、袁熙的首级斩了给我送来,用不着再劳动大军前去远征了。”结果,没过多久,公孙康果真把二袁的头斩了送来 众将很不解,曹操微笑着答道:“公孙康一向对袁尚等人心怀疑惧,假如我们攻得急了,他们就会联合起来对付我们;如果我们暂时不去进攻,他们就会自相残杀起来,二袁被杀也就势在必然了。”

大家听了,恍然大悟,无不表示佩服。事实确如曹操所分析的那样。当袁氏兄弟逃到辽东时,公孙康担心曹操来攻,就暂时接纳了二人。后见曹操并不来攻,而且在攻占柳城后很快撤军,顿时感到对自己的威胁不是来自曹操,而是来自近在咫尺的袁氏兄弟。他担心袁氏兄弟夺走了自己的地盘,就设计将其除掉,并割下他们的首级送给曹操,以表示归附。曹操即任公孙康为左将军,封襄平侯。 曹操用给人活路的方法多次为自己谋得了新的生机,这是一种以退为进策略的体现。他巧妙地利用进退之间的学问,紧紧抓住对方的心理,取得事半功倍的收获。 话不可说死,事不可做绝。只有用宽阔的胸襟和前瞻的眼光对待事情,在适当的时候给别人留下一条活路,那么,不仅是给了对方生机,也是争取人心的好方法。即使是敌人,得到了他人给的活路,也会放下戒心诚服。那么,自己不仅少了一个敌人,还多了一个朋友、一个好帮手。如果做的太绝,那么不仅不容易得到,反而还会得不偿失,树立更多的敌人。

“成事之道”屠刀下的柔情 《孙子·军争篇》中有“归师勿遇”的话,意思是返回驻地的军队不要阻挡。(孙子,九地篇》中还有这样的话:“投之亡地而后存,置之死地而后生。”“疾战则存,不疾战则亡者为无地。”意思是说,将部队置于没有退路的死地,士兵就会拼死决战,去夺取胜利。 胜负乃兵家常事。因此,胜者难以久胜,败者也不大可能屡败,在双方力量势均力敌,旗鼓相当的情况下,尤其这样。因此,当一方得势后,如何对待失败的一方,是一个策略性、政策性很强的问题。以礼待人,以理服人,合情合理的处理,可以息事宁人;恃胜而骄,出言不恭,逼人太甚,不给一方以应有的道义上的尊重,很容易使对方孤注一掷,再决雌雄。这样,胜者未必再胜,说不定还有前功尽弃的可能。 作为一名乱世之主的曹操,一生百战,胜败在所难免。所以他杀人却不是赶尽杀绝,而是坚持不杀降,向天下人显示自己的宽阔胸怀和不计私怨的品格,从而为曹操取信于天下,争取更多的智能之士归附他,壮大自己的力量,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终成一代英明霸主。 毛泽东在很多场合中这样评价着曹操,说曹操是一个有武功的人,特别是对曹操临山观海而留下的不朽之作有着深沉的怀念。还有毛泽东很反对杀降反对杀俘虏,在《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中充分体现出了三国时期曹操主张的给人留条活路的做法。可谓“英雄所见略同。” 因此,做人做事都不能做的太绝,即使自己有举起“屠刀”的资本,那么也要在适当的时候释放一些柔情、和善的信号,留给对方一点“生”的余地,不仅可避免由以死相拼导致的反弹力而可能导致的角色互变,还能利用现有形势,在给对方活路的同时为自己创造更好的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