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曹操最实用
29521700000074

第74章 诗歌里的浪漫情怀

曹操是一个军事家,一个谋略家,也是一个诗人,且是将现实的感悟和对未来的美好期望融入到诗歌当中的浪漫诗人,寄托了他超凡脱俗的浪漫情怀。 曹操将政治上的革新精神用于写文章,无论是叙事说理还是抒情言志,都能够做到随心适意,笔下所写即心里所想、口里所说,既不矫揉造作,也不故弄玄虚。《让县自明本志令》、《求才三令》、《遗令》等,就集中体现了他对现实的所感所想,真切而实在。至今读《让县自明本志令》,还能读出其中曹操胸襟的博大和磊落。

孔子说:“不学《诗》,无以言志”。曹操在《诗经·国风》和汉乐府民歌现实主义的基础上推陈出新,用乐府旧调旧题叙写汉末社会动乱,抒发人生理想。《短歌行》中的“青青子衿”、“呦呦鹿鸣”正取材于《诗经》,曹操借“青青子衿,悠悠我心”,把本是女子对情人的深情相思,变成了自己对贤才的渴望。 “呦呦鹿鸣”四句,是《诗经》中诚恳热情欢宴宾客的诗篇,曹操又信手拈来,表示自己期待贤者的热诚。“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又把贤者比为高空的明月,光照宇内;可望而不可即,不由使人“忧从中来,不可断绝”。这些意象虽含蓄,却形象生动,非常贴切,表现了他渴望贤能、安治天下的美好期望和决心。 曹操多年掌兵执政,权力几乎倾覆朝野。源自于此的自信和霸气决定了他写诗作文敢于突破妨碍思想自由驰骋的藩篱,高屋建瓴,挥洒任意,随意展现他的浪漫情怀。 曹操还写过一些游仙诗,反映对人生短暂而事业无限的矛盾认识,探讨一个永远常议常新的问题答案,即如何自觉而充分地把握对生命意义的思索和追求,使之放射出璀璨的光华。它借神仙之事寄托深沉复杂的情怀,浪漫而富含深意。 例如《陌上桑》写欲借游仙延寿: 驾虹霓,乘赤云,登彼九嶷历玉门。 济天汉,至昆仑,见西王母谒东君。 交赤松,及羡门,受要秘道爱精神。 食芝英,饮醴泉,拄杖挂枝佩秋兰。 绝人事,游浑元,若疾风游飙飘翩。 景未移,行数千,寿如南山不忘愆。 他的语言古朴率直,用平易近人的语言倾诉衷情,寄托情怀。 曹操的理想浪漫主义体现在诗歌中,而诗歌则是源于他对生活和时间的感悟。汉末连年的战乱,出现了“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的悲惨景象。曹操统一中国北方,创立魏国。那时黄河流域是中国的中心地区。他改革了东汉的许多恶政,抑制豪强,发展生产,实行屯田制,还督促开荒,推行法治,提倡节俭,使遭受大破坏的社会开始稳定、恢复、发展。 他以博大的胸襟包容天下,他渴望社会更加进步,所以他下令兴建学校,奖励文艺创作,召集文士。“建安文学”的形成,曹操具有诱掖奖进之功。 曹操如同“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般的作品,呈现出一种清新自然的风韵和浪漫的情怀。因此说,“建安风骨”就是曹操文学作品的风骨。曹操在建安文坛上独树一帜,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盛誉不衰。 不需要过多的掩饰,不需要太华丽的辞藻,曹操就能够为我们呈现出他灿烂多彩的人生和他一生中的浪漫、理想情怀。这是真正的心怀宽广之人、能成大事之人的又一伟大之处。忧人间苦,容天下事,才会有这样的情怀和壮志。我们必须谨记的就是,胸怀宽广,前面的路自然也就更宽更广。

“成事之道”博大胸襟显浪漫 浪漫是一种情怀,是一种风情,是一道风景,是腹有诗书气自华的魅力,是需要博大的胸襟撑起的气魄,更是欲成大事之人、能成大事之人的自然体现和真情流露。 曹操以他慷慨悲壮、气势豪迈,意象蕴藉、劲健有力,意境浑成、超乎象外、得其环中的诗赋,征服了万千后人,不仅为自己这个“奸雄”的名号翻了案,而且还生动真实的诠释、演绎了博大胸襟所展现的浪漫情怀。

鲁迅说,曹操写文章“胆子很大”,“没有顾忌,想写的便写出来”,写得“清峻”、“通脱”,“简约严明”。文章风格清淡质朴,不落俗套,又充满了浪漫的文人气息。从文学史地位而言,曹操“是一个改造文章的祖师。” 浪漫是一种性情的体现。成事作为需要能够秉承行为上勤勉、努力、奋斗不息,也要在思想上睿智、机变、敢于创造和发挥。行为上的进取增强信心和勇气,激发思想上的开阔,正如连环效应,思想上的尽情释放也能反过来激发行为上的爆发力,增强升值的能力。关键是胸怀天下和万物,一切都自会有发展的空间。

“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干成一番大事,必须善审时势、善抓机遇。成功者之所以成功,全在于其对时势、机遇的把握。无机会时顺应大局,依势而为;有机会时迅速出击,“不飞则已,一飞冲天。”曹操首先借社会战乱,“挟天子以令诸侯”;然后巧借时势,发展武装,走上个人发展的道路。这番借时做事的手段值得今人借鉴。 一个人要想成就一番事业,单靠自己一方面的力量是不够的。在力量不强大时,就要善于借助他人的力量,或得到对方的帮助,或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或假借他人之手成全自己的好事。当凭一已之力已达不到目的时候,你就要观察身边的情势、动用一下自己的各种资源,找到成功的最佳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