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曹操最实用
29521700000059

第59章 关键时刻使出狠招

作为一代霸主,很多时候心慈手软只会误事而不会促进事情的进展。因为对于曹操来说,弱肉强食的年代,自己的心慈手软只会成为被敌人利用的弱点。有时候,必要的强硬和关键时刻的狠招才能帮助自己打赢一场仗。 初平四年(公元193年)夏天,在汉末乱世中横绝一时的董卓遇刺,顿时长安政府陷入纷乱,名存实亡。而东领袖袁术,又被新兴的曹操击败,天下时局一时间发生了较大的逆转。陶谦看到这种转机,心中的贪念滋生,决心以徐州为根据地,参与争夺天下的行动。 但谨慎的陶谦不愿自己出面,于是他让阙宜在他管辖下的下邳城称帝。他攻打已被分割的青州,并且攻占青州泰山郡的华城及贵城。之后,陶谦的目标是司隶区,因此必须先经过曹操的地盘兖州。自信实力十足的陶谦不向曹操打招呼,就直接攻人曹操控制的兖州南端的任城。 对于陶谦的无视和挑衅,曹操采取了避开正面针锋相对的策略。他只派军严守几个重要地方,甚至故意让出兖州南区,让陶廉自由出人,充分显示出不愿正面对抗的姿态。等到秋天,兖州地区收成完毕,曹军粮秣充实,曹操果断的采取行动。他避开陶谦的远征军队,进而采用“围魏救赵”的策略,直接攻打徐州。 曹操率军大破徐州诸镇,陶谦知道中计后,马上回师,在军事重镇彭城城北原野布阵。长期固守徐州的陶谦,既不“知己”,又不“知彼”,徐州军大多是农夫,根本不擅骑马,主力部队也是以步兵为主;相反,曹操本人最擅长指挥骑兵突击战,曹军阵营中最具有摧毁力的也便是骑兵部队。因此在乎坦空旷的原野中布阵,还没开始,战争的胜败便早已经决定了。曹操的骑兵队,饿虎扑羊般地冲向手持短兵器、又缺乏机动性的徐州军,徐州军遭到无比惨重的屠杀,死伤一万余人。陶谦只好往东撤退到一百五十里外的郯城,徐州的领地也丧失一大半。 一开始曹操的避让是曹操从他的军队士气状态考虑的。因为此时的曹军已经和袁术做了四个多月的追逐战,如果曹操贸然迎战陶谦,军队疲劳,士气低落,肯定打不赢。所以曹操休养生息,让军队彻底休息,在重整部队后给陶谦来个釜底抽薪,将其大败,而且是充分的发挥出了曹操的狠劲儿,此时的陶谦恐怕后悔他当初的骄傲自满也来不及了。 兴平元年(公元194年)春,曹操由徐州返回甄城,接到父亲曹嵩被陶谦部将张门劫财杀害的噩耗。愤怒的曹操夏天一到,便编组军队,二度攻击徐州。 为纪念遇害的父亲,曹操在第一次进攻陶谦得到的彭城及下邳郡建了一座曹公城。同时,他下令向睢陵、夏丘等郡县的徐州百姓,进行大规模屠杀,不留下一个活口。 曹操的行为举世为之震惊,而且立即招来许多非义。北海太守孔融及原公孙瓒盟友的刘备,也前来助陶谦一臂之力。加上徐州人民奋力据抗,几次作战,陶谦便对曹军的侧地包围的作战策略和战斗力有了相当的了解,所以陶谦相应的和联军制定出攻守互为犄角的作战方法,与曹操抗衡。

但是陶谦完全低估了曹操的能力和决心。曹操很快便发现陶谦的企图及弱点。徐州军缺乏实际作战经验,彭城会战时曹军凶猛无比的毁灭性屠杀,已将他们吓坏。陶谦自己带主力部队躲在防守坚固的郯城,作为先锋的襄贲城及曹豹、刘备的椅角部队又力量太弱,根本缺乏战斗力。表面似乎积极备战,其实襄贲军及曹豹军仍是消极用来防守郯城的。换句话说,陶谦和他的徐州军都已无再战的斗志力。 根据这种情况,曹操派曹仁在襄贲城外野布阵,封锁住陶谦出城的企图,自己则亲自指挥主力军,攻击曹豹及刘备的联合部队。果然不出所料,眼见曹豹及刘备联军节节败退,陶谦的主力部队却不敢出城。曹操立即调转军队,配合曹仁攻打襄贲城。 襄贲城守军看到曹豹军队溃散,士气低落,不到三天便被曹军攻破,曹操又一次下令进行残酷大屠杀,兵锋所到之处,鸡犬不留。驻守郯城的陶谦看得心惊胆战,便下令弃守郯城,投奔扬州的丹阳郡。 公元198年,曹操攻下彭城后,又像当年东征陶谦一样,下令屠城,不少无辜百姓惨遭杀害。 曹操攻打徐州,与其说是报仇,不如认为是扩充自己地盘及力量的行动。他在徐州所作的惨酷屠杀,与其视为怨恨,不如看作政治上的恐怖诉求。徐州人民很少接受战争的恐怖洗礼,对陶谦的向心力较高,用这种惊吓人心的恐怖屠杀,的确最容易摧毁徐州军民的士气。曹操这种关键时刻使出狠招的手腕的确起到了良好的震慑作用。 想要成就事业就要有成事的决心和狠心。但不是泯灭人性的惨绝人寰,而是关键时刻做事果断的思维和凌厉的作风,自身能够散发出一种震慑住对手的气势,从而尽量的争取到优势和主动权。没有一股狠劲儿,绝对的领导力就会受到挑战,有碍于事业的发展和进步。把握关键时刻的手腕政策,将狠劲用到关键时刻,自然会收到好的结果。

“成事之道”狠劲用在刀刃上 乱世称雄,不仅要善待众人网罗人心,也需要时刻提防他人。为了更长远的目标,关键时刻使用狠劲震慑人心,使不逊之人屈服,即使是做出一定的牺牲也在所不惜。如此,方能成就大事。 曹操在与对手的一生争夺当中,多舛的时事和命途更加让曹操学会了在关键时刻,用赤裸的“狠”劲,甚至残酷性来使他人感到屈服,达成目的。这是利用心理使人屈从的一种手腕方式。 为树名,他棒杀权贵蹇图;为活命,他枉杀吕伯奢及其一家大小;为保持政权顺利、平安交接,他痛杀心爱谋士杨修。曹操爱民、爱才,从不滥杀,但是一旦到了危机紧要时刻,在权衡利弊的情况下,他也绝不手下留情。他每杀一个人,无不透露其人性深处所隐藏的狠劲。正因为他几乎都把这股狠劲儿用在了关键时刻,所以他的狠才会有力。 所以,成大事就要该软则软,该硬就硬。关键时刻,如果软的不行,那么就要毫不犹豫的使出狠招,用最有力直接的出击,一举实现效果,达到目的,才是上上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