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曹操最实用
29521700000045

第45章 打造中央集权的统治集团

曹操从走上发展个人势力的道路后,就非常注重积累自己、增强自己。未成就更大的目的,他王霸行天下,最大的转折始于迎天子于许都,他开始一步步打造属于他的中央集权中心。 到许昌后的汉献帝,曹操就对他严密监控。他只是守着皇帝的空位子,成了傀儡皇帝。皇宫的守卫和内部的侍从人员,都是曹操的党羽亲戚。曹操不允许其他官员和汉献帝接触,对于有损他的控制力度的人,他一概杀之。议郎赵彦曾向汉献帝陈述时策,曹操发现后将其杀死;原来汉献帝身边的一些官员,也被曹操用各种罪名处死。 更为彻底的肃清汉献帝身边的人的行动,始于汉献帝的反抗。他不甘心于傀儡的地位,写密诏给董承、伏完等人,要他们诛除曹操。此时的汉室臣子们,根本没有能力与曹操抗衡。诛曹操的密诏事泄后,曹操利及杀了所有相关之人。而且一不做二不休,他将自己的女儿嫁给献帝,并辅佐她登上后位,让献帝身边尽皆是自己的人。 清理了皇帝身边的人后,为了达到统一集中的政治目的,曹操开始在自己的手下清理难以驾驭、不能辅佐自己集权的人。只要他感到这个人难以任用,不管功劳多大,旧情多深,曹操都会设法除掉。 许攸,自恃在官渡之战中有功,而且与曹操是旧交,所以经常与曹操开玩笑,甚至直接称呼曹操的小名,还经常在曹操的面前说:“要不是我,你就得不到冀州”。虽然 大多数的霸主明君,待人处事都能够做到胸怀坦荡、宽怀大度,但是并不是时时都能做到这样。尤其是对方自恃有功、以贬低他人来抬高自己的情况下,在气量大的人也有不能容忍的时候。所以许攸因自恃其功而屡屡口出狂言,终因触怒曹操而被杀。 而娄奎,本是曹操的旧交,只是在跟随曹操父子出游时说了一句“此家父子,如今日为乐也”,就被曹操以诽谤的罪名诛杀。 为打造自己的中央集权统治集团,曹操对荀彧也痛下杀手。荀彧,曹操第一谋士。替曹操出谋献策,共事二十余年,亲密无间,具有智囊领袖的地位,经常与曹操一起讲论治乱之道。苟或不仅在曹操微时投归,而且竭诚相辅,还给曹操推荐了大批人才。曹操也十分倚重苟璃,两人结成了儿女亲家。如此特殊的关系,只因荀彧表示了一点真正的反对意见,曹操就毫不迟疑地逼迫荀彧至死。 建安十七年,曹操想要封魏国公,加九锡。于是他令董昭秘密去征求荀彧的意见。没想到荀彧明确表态说:“曹公起兵的目的是为了安定国家,匡扶汉室,对皇上一片赤诚。君子爱人以德,我们不能够这样做”。

曹操听到荀彧的意思完全违背了自己的意愿,所以相当恼火。他觉得荀彧很大可能性是有拥汉的倾向,这样的话,以后想要图谋更大的事时,荀彧就很有可能只做对汉室有利而对自己有害的事情。自此,他开始防着荀彧,并伺机清除这个隐患。 于是,曹操南征孙权时,就上表请荀彧代表朝廷到南方劳军,等荀彧一到曹营曹操就将荀彧控制了起来。后来,曹操派人送给他一个食盒,打开却空无一物,荀彧顿时明白了曹操的意图,不久自杀身亡。 曹操一方面是觉得这些人危害到了自己的权力,另一方面也是认为谋臣的力量过大,反而不利于日后权力交接后的天下稳定。为了加强中央集权的统治,他不得不如此做,这也是出于长远的考虑。 曹操从里至外一一铲除不听话的人,虽然心理上有些多疑,手段有些过激,但是群雄逐鹿,时刻都隐藏着险象,为确保能够集权于一身,这些都是他成就霸业必须时刻提防、小心的,必要的时候用他王者的霸气扫清局面也势在必行。 只有将权力集中于一身,实现完全的控制能力,才能有足够的实力说话、办大事,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因此,必须果断的排除障碍,对于任何可能的危机都要善于支付。否则,稍不留心,就有可能功亏一篑。

“成事之道”集权的霸术 君主治国,治天下不能没有统一的法度,而统一的法度则源于君主集中的权术和势位。只有法、术、势三者相结合,相互辅用,三位一体才能实现完全的集权思想,才能谈得到治国、治天下。 所以,集权是曹操治天下前必经的一步。他运用以军谋政、以政制军的谋略,军政相互为用而谋取实权,逐步铲除群雄,控制东汉王朝。进而废三公,恢复丞相制度,把持朝政,封公建国,设天子旌旗而不为天子,建立了自己的集权统治。 韩非,他认为君主是至高无上、极为尊崇的,因而在韩非的理论体系中他将君主的权术和势位放在重要地位。他觉得,为国计为民计,君主无疑应独掌大权,什么东西都可借人,唯有君权不能借人。所以,曹操集权的霸术势在必行,这也正是他中央集权的特色。 实现集权,不仅有利于集中领导、统一指挥,政令的统一也便于统筹全局。在气势上,容易形成排山倒海之势,有利于集中力量应付危局。因此,想要实现绝对的领导和掌控,就要适时的进行合理的集权,为完成大业提高保障和支持力。

一切事业之争,都是人才的较量。曹操说:“吾任天下之智力,以道御之,无所不可。”一语道出:得天下之功,不仅在于帝王才智兼备,更在于其驭人有术,让杰出人才皆为我所用的千古智慧。曹操三分天下得其二,三分人才也得其二。凡曹操认为是特异之人,必揽入己怀而后快。撕尽脸皮、屈身下拜也要达到目的。 曹操生性多疑,这份疑心来自于他对人性的戒心,并非没有道理。虽然他错过了张松、庞统等优秀人才的帮助,不过在更多时候,疑人的同时,他也能放手让人去干,发挥对方应有的才华。这才是曹操令人称道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