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曹操最实用
29521700000043

第43章 从大处着眼,从小处着手

曹操在他成事的过程中,从大处着眼,纵观整个局势,高瞻远瞩,准确的把握时机,然后从小处着手,不放过争霸路上的任何一个细节,实现了他自己的霸业。 曹操在兖州打败吕布后,他仔细分析了自己所处的局势。在他周围的异己势力,北面是冀州牧袁绍,东面是吕布,西面是马腾、韩遂,南面是荆州牧刘表,对他形成了一种四面包围的态势。在曹操同刘表之间,还横亘着一个同刘表联合的张绣。

如此的局面,很让曹操忧心。必须及早的一一清除掉才是上策。当时,袁绍势力强盛,而且还没有同曹操彻底闹翻,曹操不可能首先对他用兵。关中马腾、韩遂各拥强兵相争,一时无力对东边用兵,对曹操暂不构成威胁。东边的吕布是宿敌,力量不弱,对曹操的威胁也最大。 所以曹操有意先解除吕布这一威胁,但南边的张绣虎视眈眈,一旦对吕布用兵,张绣乘虚袭击后方,后果不堪设想。为了除去后顾之忧,曹操决定采取由近及远、先弱后强的方针,趁张绣立足未久、根基不牢、力量还不算很强大时对他加以征伐。张绣果真率众投降。 曹操兵不血刃,就取得了第一次南征张绣的胜利。但是曹操知道,这只是他成就整个有利局势的一个小小的起步,后面还有更多、更强劲的对手等着自己呢。 在曹操第一次南征张绣回到许都后,就开始为东征吕布方略创造有利条件。为此曹操又派关中诸将征讨继董卓、王允之后曾控制献帝的梁州军阀李催,李催战败被杀。这期间曾和李催合伙控制献帝的另一军阀郭汜也为部将杀死。至此,董卓、李催、郭汜集团宣告彻底灭亡。同时,曹操为了集中力量对东方用兵,还采取措施稳住西方的马腾、韩遂,派老侍中兼司隶授尉钟繇持节督关东诸军。钟繇到达长安后,写信给马腾、韩遂,讲清利害关系,劝他们不要轻举妄动。马腾、韩遂表示服从朝廷,并遣子人侍。 曹操还用离间分化策略使吕布与一心做皇帝的袁术火并,袁术失败。在袁术力量已弱的情况下,曹操乘势宣布袁术罪状,率军大举南讨。后来袁术退到淮水以南,曹操又趁走投无投的袁术去北上投奔河北的袁绍之机,派刘备等截击袁术,在毫无能力抵抗的情况下,他只好掉头向淮南。当他逃到离寿春80里的江亭时,终于病倒了,连粮食都没有,只用麦屑充饥。时值盛夏,天气炎热,袁术想喝一口蜜浆也办不到。他坐在床上,叹息了许久,突然喊道:“我袁术怎么落到了这个地步啊!”然后吐了很多血死去。袁术急于当皇帝,结果是空梦一场。 随后,曹操又将自己的眼光瞄准了淮南。由于张绣的降而复叛,曹操为稳定南方,三征张绣,至曹操与袁绍在官渡一线对峙的时候,张绣听取谋士贾诩的建议,拒绝了势力强大的袁绍的结盟请求,而归附了曹操。 在南方张绣势力减弱,袁术被打败而一蹶不振,西方马腾、韩遂也被稳住的形势下,曹操开始率大军东征吕布。东征时,曹操阵营内部将领们意见也不一致。有些人认为,虽然袁绍在北方对付公孙瓒,一时无暇南顾,袁术也无力进行反扑,但张绣和刘表合起来力量就大了。如果大军远征吕布,他们乘机就近袭击许都,就会有危险。 军师苟攸自有看法,他说:“刘表、张绣刚打了败仗,势必不敢冒险前来进攻,吕布骁勇,又与袁术勾结,如果让他得势于淮、泗之间,时间长了,豪杰响应他的就会日渐增多。现在我们趁其初叛,众心不一的时候,去攻打他,必然能够成功。请主公放心好了。”曹操认为苟攸的看法很对,当即决定东征。 最后曹操终于在下邳城(江苏睢宁县西北)打败吕布。于是曹操自己的势力又扩展到了江苏徐州一带。一个人立于世间,一方面必须具备一种居高见远,规取大势的战略眼光;另一方面又要从小处着手,事事不可大意,先扫小屋,后扫天下,就是这个意思这在曹操整个争霸过程中,都有鲜明体现,而体现尤为明显的是打败吕布后的战略布置与行动上。 在曹操南征张绣、袁术,西抚马腾、韩遂,东乎吕布不断取得成功的时候,也正是北方的袁绍在河北地区镇压农民起义军,同公孙瓒交兵,向四外扩张势力得手的时候,至袁绍打败公孙瓒止,袁绍已占据了冀、青、幽、并四州,将黄河以北地区控制在自己手中,成为北方唯一能与曹操抗衡的强大势力。

于是曹操开始准备与袁绍决战。为了解除后顾之忧,他又抢时间果断地急袭徐州的刘备。击走刘备的成功,不仅使曹操对徐州的统治得以巩固,同时避免了同袁绍较量时两面作战的被动局面。 曹操这个精心谋划的局实在是环环相扣,一招不慎就有可能前功尽弃,甚至引得敌人反过来联合对付自己。但是精于谋划的曹操,在从大处着眼的基础上,在小处采取先弱后强、先缓后急、各个击破的连环方式,最后终于实现了既定的目标。这当中的每一局都体现了曹操高瞻远瞩却又精于小处的决心和信心。 对于一屋不扫的人,我们很难期待他能够扫天下。对于能够扫天下的人,往往也能够一屋尽扫。对于后者来说,天下与一屋是相辅相成的,前者给了后者着眼天下的眼光,后者组成了前者迈向成功的每一步台阶。从大处着眼,从小处着手,将眼光与行动好好结合起来的人,对于理想的把握和实现总是要比不懂得这种霸术的人来得容易的多。

“成事之道”用扫天下的心做扫一屋的事 扫天下需要从打出着眼,规划全局。扫一屋需要从小处着手,细致入微。全局规划好了要靠从小处细致入微的执行,才能成就大局。从大处着眼,从小处着手,是理论与实践的两个方面,凡是能够将两者结合起来使用的,也必能决胜全局。 曹操一生霸业的成就,不仅是靠他每一次战役中的出奇致胜,也靠他规取大势的战略眼光。他不仅注意从大处着眼,也非常注意从小处着手,善于用规取大势的全局性决策指导每一个环节的执行。 杨阜在评价曹操与袁绍两者的前景如何时,就说过“袁公宽而不断,好谋而少决;不断而无威,少决则失后事,今虽强,终不能成大业。曹公有雄才远略,决机无疑,法一而兵精,能用度外之人,所任各尽其力,必能济大事者也。”这说明他很早就看出来了曹操做事情既能从大处着眼,又能从小处着手的成功素质。 所以说,成事需要一种实干精神,一种既抓大事、也抓小事、正确处理大事小事之间关系的工作态度和工作方法。从大处总揽局势,运筹帷幄,从小处认真实施,处理好每个具体环节之间关系,用扫天下的心做扫一屋的事,自然能够决胜千里以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