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曹操最实用
29521700000041

第41章 对拦路虎绝不心慈手软

曹操迁天子都许,便皇帝完全摆脱了其它军事力量的控制,而置于自己的掌握之中。对立的军事力量赶走了,但这并不意味着曹操在遍往帝王的路上就可以一帆风顺了。因为忠于辅佑汉室与自己誓不两立的人还大有在在。 曹操虽控制了天子,但随驾的文武大臣,尤其是颇有名望的三公宰辅,对于自己握权仍不失为一种威胁。曹操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和毫不手软的镇压,力争扫除前进道路上的一个个障碍。 从建安元年(公元196年)迎献帝都许到建安二十五年(公元220年)正月去世,在这“挟天子以令诸侯”的二十四年中,曹操遇到了来自方方面面的抵制和反抗。除了以孙权、刘备为代表的武装集团将他视为“汉贼”,不断对他进行口诛笔伐和武装征讨外,刘氏王室势力和曹操阵营内部的拥汉派及其他反对势力也采用各种手段同他进行较量。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对待王室不满势力,是考验曹操是否具备王者风度的一个关键问题。在这个考验面前, 建安元年九月,罢太尉杨彪,司空张喜。太尉杨彪,同袁绍一样出身世代官僚地主家庭,曾祖杨震、祖父杨秉、父杨赐,都曾在朝任三公之职,极有影响和势力。献帝刚都许时,大会公卿,曹操上殿,见杨彪有不悦之色,顿时惊觉起来,深恐被暗算,还没等到设宴,便借口不舒服要上厕所,回到了自己营中。曹操从此忌恨上了杨彪,必欲除之而后快。 建安二年(公元197年),袁术称帝。曹操借口杨彪与袁术有姻亲关系,诬陷他企图废掉献帝,下令将他逮捕,准备处死。孔融得到消息,来不及穿上朝服,就跑去见曹操,说: “杨公四世清德,海内所瞻。《周书》上说父子兄弟罪不相及,何况将袁氏的罪行归到杨公身上呢!” 曹操搪塞说:“这是上面的意思。” 孔融紧迫不舍:“假使成王要杀邵公,周公能说他不知道这事吗?今天如果横杀无辜,我孔融堂堂鲁国男子,明天就要拂衣而去,不再上朝了!” 孔融的强硬态度,使曹操不得不有所收敛。加之尚书令苟或和许令满宠都有意回护杨彪,杨彪才得以安然释放。此后,杨彪见汉室日渐衰微,曹操独揽了朝政,于是假称有脚疾,十余年不出门,这才保住了性命。 议郎赵彦,曾向皇帝陈言时策,曹操知道后很不高兴,就把赵彦杀了。

曹操从入洛迎帝即已开始他的清除异己的步伐,一期稳定局势,巩固并提高自己的权势。其实,许多人很难算得上是异己,只不过是稍出微辞或略示愠色而已。但是都被曹操当做拦路虎而给杀害。 随着时间的推移,献帝越来越受不了曹操的专威逼,终于采取了一个大胆的行动。 建安四年(公元199年),献帝下了一道密诏,夹藏在衣带当中,让人送给他的丈人车骑将军董承,要董承联络天下义士,共同除掉曹操。董承接到密诏后,先后联络了刘备和偏将军王服、长水校尉种辑、议郎吴硕等人。刘备作为皇室宗亲的一脉,早已对曹操的专擅朝政心怀不满,但他身栖虎穴,处处小心翼翼,只能耐心等待机会。 恰在这时,袁术准备取道徐州北依袁绍,曹操派刘备带兵前往截击。刘备一到徐州,便杀死了曹操所置的徐州刺史车胄,公开背叛了曹操。不久,董承等人的计划泄露,在建安五年(公元200年)被曹操处死,并被灭三族。董承的女儿是献帝贵人(妃子),当时正有身孕,曹操也要把她杀掉,献帝一再请求宽恕,也被曹操断然拒绝。 曹操在朝中大刀阔斧清除异已的同时,为了许都的安宁和便于行使权力,立即对近许的三敌对势力用兵。 当时兵马最强、离许最近的是杨奉。杨奉曾相信董昭以操名义写的信,以为操能与自己“死生契阔,相与共之”,因而表举曹操为镇东将军,袭爵费亭侯。及至曹操“移驾”,杨奉始知上了当,曾想发兵截击,但没有来得及。杨奉驻粱(今河南商丘境)是直接影响朝廷稳定的一股势力,因而曹操把杨奉视为心腹之患,确定为第一个用兵目标。冬十月,曹操发兵征杨奉,杨奉、韩暹南奔袁术,从而解除了近兵之忧。· 打跑了扬奉之后,曹操开始想法对付最大的一个妨碍自己的对手袁绍。曹操深知,靠武力是不行的,但太软也不行,于是便采用了硬软兼施的两面政策,先是以皇帝诏书的名义责绍“地广兵多,而专自树党,不闻勤王之师,而但擅相讨伐”。既然是天子诏书,袁绍不能不认真对待,否则更授曹操以柄,因而写了很长的一封信进行辩解。这一招,无疑是曹操初试奉天子之令的成功之举,袁绍果然诚惶诚恐,反复表白。诏责袁绍,沉重地打击了袁绍的气焰。 曹操清除,打击异已势力,同进让自己的党旧姻戚把持要职,近百掌握了朝中的实权。特别是他赶走了杨奉,稳信了袁绍,进一步控制权力的条件也更加俱备。 曹操对于不同政见或不顺从自己的异己势力,向来都是十分惨忍,即使是自己亲近的人或有功之臣也不放过。就像曾经背叛自己的女婿一样,他也毫不留情的将他杀死。曹操这种绝不心慈手软的做法,的确是达到了他预想的效果,自己的权势不断加强,势力不断得到巩固,为他以后的霸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任何人在成功的道路上都会遇到拦路虎。而成长和成功的轨迹很大一部分都取决于对待拦路虎的方式。想要成功就必须具有一定的魄力和霸气,对待拦路虎能够收服的当然好,但是不能够收服的,就不能轻易心慈手软,尽量的用强硬的方式清除他们。因为很多时候都是以成王败寇论英雄的,你不争取成王就会成为别人的败寇。

“成事之道”拦者必杀方成大业起家之初始,最重要的就是能够保证自己的根基稳固,不被动摇。而越是这时候,反对的人越多,阻力越大。观能成大业者,都是当机立断,斩除一切拦路虎,用霸气保持根基稳固。 曹操向来都是对拦路虎不心慈手软。他霸道、强横、决绝。只要有人敢阻碍自己谋权,或对自己谋权表示一点不满,无论是谁人,曹操都要给予极为严厉的处罚,一点不肯手软。 《后汉书,伏皇后纪》说:“自帝都许,守位而已,宿卫兵侍,莫非曹氏党旧姻戚。议郎赵彦尝为帝陈言时策,曹操恶而杀之。其余内外,多见诛戮。”曹操正是通过这样的杀伐,才逐渐清除了自己谋权道路上的拦路虎,一步步实现权力的魏化。可以想见,如果他不如此的决绝,在阻力重重的情况下,他也许就是下一个被历史埋没的人。这是曹操的霸气绝对不允许出现的情况。 成事伊始,肯定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无论阻力多重,都不能被困难吓倒。对挡路的人和事,一定要想办法剔除。如果任由其发展,就会因为你的心慈手软而得寸进尺,成为人前进的拦路虎。所以,必须扫清前方的路,才能更顺利的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