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中国大时局2014:问题、困境和必然抉择
29507000000064

第64章 中国发展的五大“政策性陷阱”

相对于其他经济体来说,中国经济发展呈现出两大特点,其一是经济增长速度快,其二是经济增长比较稳定。但是,笔者认为中国经济仍然面临着5个政策性陷阱,中国经济要想健康发展应该避免这些陷阱:

1.低劳动生产率陷阱。

一个经济体,决定其劳动力价格的只有劳动生产率这一个根本性因素,劳动生产率越高,劳动者在单位时间内创造的财富价值就越高,因此劳动者的收入也就越高。而劳动力价格越高,企业采用机械化及自动化设备的积极性就越高。相反,如果一个经济体其劳动生产率很低,那么其劳动劳动力价格也就非常低,劳动力价格很低,企业也就没有采用机械化及自动化生产设备的动力,因此这个经济体的劳动生产率也就很难升高,这样就导致劳动者收入长期在低位徘徊的局面。

如果要改变这种局面,就必须政府出台政策鼓励、引导和扶持企业提高劳动生产率。当然,机械化和自动化的运用只是改善劳动生产率的一个最主要方面,改善劳动生产率是个系统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长期的改进。

2.货币购买力下降陷阱。

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货币购买力下降非常快。中国的有钱人都非常注重货币的保值,而银行存款利率非常低,显然不能达到保值的功能,因此中国有钱人都将自己的钱用于购买房地产,因为从中国发展的大趋势来看,房地产的保值功能是最好的。因此可以说,货币购买力的下降是中国炒房热的重要推手,而房地产价格的飙升,又直接或间接地推动了通货膨胀,因此中国面临着“货币购买力下降—买房保值—房地产价格飙升—货币购买力再次下降”的恶性循环。

中国要从这个恶性循环当中走出来,笔者认为首先应该控制通货膨胀,其次应该特别防范房地产等具有标杆意义商品的价格大涨。

3.货币紧缩陷阱。

资产泡沫是由于低利率造成的,但是提高利率对抑制资产泡沫影响却不大,因为人们对资产泡沫的追逐是因为更大的赢利预期,而货币紧缩政策会对实体经济造成非常大的伤害。2006、2007年中国出现了巨大的股市和楼市泡沫,央行一次次调高利率,反而导致股市楼市一再创新高。

郎咸平深入研究国内经济的发展困境,提出中国经济是同时存在过冷和过热的“二元经济”,政府投资部门过热,民营经济很多领域出现萧条,而不是国内一些经济学家所谓的国内经济一片繁荣,不断加息只会加剧国内民营企业的困难,导致制造业全面衰退,国内营商环境全面恶化。但笔者还要对郎咸平的理论进行一些修正与补充,那就是股市和楼市等资产市场的投机性繁荣吸收了相当一大部分的银行储蓄,而这些储蓄本来是应该成为贷款支持企业投资的,这样必然导致中小企业融资难出现,当年中国在股市、楼市大繁荣的时候出现中小企业倒闭潮,其最根本的原因就是这种“投机资金”挤占了“投资资金”,导致企业融资难所致,而破产企业又将自己的剩余资金投入资产市场,又进一步推高了泡沫,形成了恶性循环。

4.低利率陷阱。

低利率常常被认为是刺激经济增长的手段,但是实际情况是低利率在刺激经济方面的作用并不明显,而是会导致一系列的问题,笔者认为低利率政策对经济的危害主要表现为以下三点:

第一,低利率导致人们存款兴趣降低。

低利率导致人们存款兴趣降低,这样银行的储蓄规模就会减小,银行储蓄规模减小,也就没有足够的资金支持企业的投资,因此低利率政策会导致用于企业投资的资金减少。

第二,低利率刺激消费会挤占企业的投资资金。

当实行低利率政策时,企业的投资和居民的消费信贷同时受益,但银行更偏好具有稳定受益的居民消费信贷,因为消费信贷比投资信贷更安全,这必然导致本来就不多的银行储蓄又被消费信贷分去了一大部分,这样能够用于企业投资的信贷就更少了。因此实行低利率的结果一般都是刺激了消费,而对投资刺激并不大。

第三,低利率也造成短期投机行为。

在银行低利率下,富人会将自己的资本投向风险更高的资产领域,比如房地产市场、股票市场,这样会将造成资产泡沫,间接伤害到实体经济。

可见低利率政策会从多方面对实体经济造成伤害,实行低利率政策的结果就是信贷消费和资产泡沫严重,而政府所期待的刺激投资效果不但达不到,反而由于储蓄资金被用于了消费和资产投机,导致用于企业投资的资金更少,因此从实质上不是刺激了企业投资,而是伤害了企业投资。

因此我国在制定经济刺激措施时要避免过度依赖货币政策,而应该使用“组合拳”,从多方面下手。中国应对华尔街金融危机的成功就证明了这一点。

5.政策制定时的思维陷阱。

古人云“尽信书不如无书”,理论存在的意义是不容否定的,但错误理论或是理论的错误应用带来的破坏力也是不容小觑的,在国家发展中更是如此。在国家发展政策制定中,理论对政策制定的干扰作用主要表现为两大方面,首先是,明明在实践中已经证明错误的理论,但由于在学术上并没有找出其失败的原因,因此人们还是迷信这个理论,不肯回头,主要表现为对错误理论的执迷以及用过时的理论来指导新出现的情况,其次是明明自己做得很对,但是由于没有理论上的支持,总是不自信,对正确的东西不加以坚持,结果很容易丧失原则而导致失败。

中国目前还没有自己独立的学术体系,在学术上还基本上依赖“进口”,很多人根本就不了解这些理论诞生时的时代背景,就盲目地照搬照用,比如中国在对住房、教育、医疗进行改革的同时都造成了巨大的社会问题,而中国的银行业在交了巨额的学费后才发现了自己所要学的东西其实根本就没用,这些都是经济发展中的教训,而要避免这些问题的存在首先要有本土学术的诞生,其次在制定政策时一定要务实,而不能迷信于某些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