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大中国上下五千年:中国节俗文化
29502100000093

第93章 香羹煎饼庆人胜

人胜节的传统食俗,也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含义,如烧七果和七菜羹拜祖,不仅可得财运亨通,还可除去邪气、医治百病;摊煎饼熏天,纪念女娲造人;吃面条祈寿等,古人将饮食文化融于节日习俗中,表达美好愿望。

正月初七的人胜节,几经演变,逐渐形成了固定的民间食俗。民间在人胜节这天,要吃春饼卷“盒子菜”,并在庭院摊煎饼“熏天”外,还以七样蔬菜混煮作羹充食,谓食七宝羹。

七宝羹

七宝羹,即用七种菜做成的羹。人胜节吃七宝羹,十分普遍。

其中的七样蔬菜,多用芹、葱、蒜、春菜、大(芥)菜、芫荽、百合。取义是:勤快、聪明、能划算、有缘遇、新春发大财、百事合想、万事如意。如果换入韭菜,那就是久久发大财之意。当然,各地物产不同,所用果菜也便不同。比如广东潮汕用芥菜、芥兰、韭菜、春菜、芹菜、蒜、厚瓣菜;台湾、福建则用菠菜、芹菜、葱蒜、韭菜、芥菜、荠菜、白菜等。

这一习俗,由来已久。《荆楚岁时记》说人日“以七种菜为羹”。根据唐《金谷园记》记载,人食此羹,可无万病。推定此俗是人们祈愿无病息灾,保证人体健康。

宋代人日仍有吃菜粥的风俗。如宋祁《人日》诗云“彩胜香羹乐上春”,香羹应当就是七宝羹。唐庚《人日》有“挑菜年年俗”句,讲摘菜准备做羹。明清时期,此风俗还有。明何乔远《闽书风俗》说福建泉州风俗:“人日,泉人以是日取菜果七样作羹,名七宝羹。”

煎饼

人胜节还有在庭院摊煎饼,“熏天”的风俗。《荆楚岁时记》引晋人郭缘生《述征记》说:“北人此时食煎饼,于庭中作之,云熏火,未知所出。”南朝以后,该俗在文献中间或记载。如《唐六典》卷四讲:“节日食料,正月七日、三月三日煎饼。”《契丹国志》卷二七说:“人日,京都人食煎饼于庭中,俗云熏天,未知所从出也。”民国年间《续修陕西通志稿》卷一九八记载,华阴县尚有此俗。“熏天”之俗大概同女蜗神话有关。女蜗的故事中,要点是造人和补天,“熏天”就是以火克服天漏之水,煎饼是为了补天。这些民俗在于纪念女蜗造人,是女蜗造人渗入人日节所致。

吃面条

大部分地方在这天还有吃面条的习俗,寓意着用面条缠住岁月的双腿,取长寿之意。此外,正月十七和正月二十七也被视为“人日子”。正月初七,十七,二十七,此三天分别为小孩儿,大人和老人的“日子”,谁要过“日子”就要吃面条。正月初七吃面条“绊小孩腿”保小孩平安;正月十七吃面条保中年人平安;正月二十七吃面条保老人平安。

延伸阅读

人日为何要化梅花妆?

梅花妆是指女子在额上贴一梅花形的花子妆饰,是古代妇女的一种妆饰。

传说宋武帝时,寿阳公主在人日卧含章殿,下梅花飘落在公主额上,成五出之花,拂之不去,形成一种装饰,宫女们都随之效仿她,用红点额成为当时流行的梅花妆。有诗云:“初七人日又立春,梅花点额颜色新。此身若在含章殿,疑是寿阳宫里人。”

这种习俗传至唐宋,妇女大多在脸上画各式图案,有斜红、面等名目;涂唇有万金红、大红、内家圆等。其实,妇女在脸上点画装饰,早在春秋战国时就已经兴起了。长沙出土的楚国女的脸上有圆点的图案就是最好的证明。到唐代发展成为往脸上贴金箔花,还成为一种化妆时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