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学洒脱斋夜话
2949800000033

第33章 说一说河东文化

运城古称河东。

现在我们运城人喜欢说:十年看深圳,百年看上海,千年看北京,三千年看西安,五千年看河东。这话说得不错,挺长自己威风。可是你叫人家怎么看?这是一个问题。

我们知道自己的家底雄厚:有目前地球上发现最早生成的猿类化石的垣曲古城寨里文化遗址,有证明人类最早在180万年前用火的西侯度文化遗址,有黄帝和蚩尤为争夺潞盐而展开的涿鹿之战,有舜弹五弦琴歌唱于盐湖之畔,有嫘祖养蚕缫丝,有后稷教民稼穑,有天下商家鼻祖猗顿,有秋风楼和汉武帝的《秋风辞》,有武圣关公和天下最大的关帝庙,有书圣王羲之的恩师女书法大家卫夫人,有享誉世界地图界的地图大家裴秀,有“初唐四杰”之一的天才诗人王勃,有名将薛仁贵和名妃杨玉环,有“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柳宗元,有四代名相裴度,有“八仙”之首的吕洞宾和比他名气更大的“东方壁画艺术宝库”的永乐宫壁画,有“诗佛”王维,有《资治通鉴》的作者司马光,有元曲名家关汉卿,有明代大理学家“河东派”代表人物薛瑄,有“戊戌变法”六君子之一的杨深秀,有后土祠、鹳雀楼、莺莺塔、大铁牛等一大批国之瑰宝,还有无数全国少见的古城古镇、古桥古渡、名寺名观、名碑名帖、名产名吃……真应了常讲的那句话:人杰地灵,物宝天华!然而,问题是,家里这么多好东西,你怎么叫天下更多的人知道呢?如数家珍怎样变成资源共享?否则,好多中国人仍会连河东地区就是如今的运城市都不知道,好多人都将我们的名人、名胜安在别人的头上去了,就更别说外国人了!

千百年来,是谁在承载和传承我们河东厚重的历史文化呢?除了历朝历代片断的正史,除了流传下来的不多几本学术专着,除了谱牒学的侧面零星涉猎,除了笔记小说之类野史的不准确记载,主要就靠地方史志了。府、县长官分内大事之一,就是主持编修地方志,不惜重金聘用高才,不惜花费时日和财力,务求超越前志,做成当今最好。这倒是我们中国一个非常优秀的文化传统!正是通过这些记述翔实的府志和县志,后人们才得以知晓河东的历史沿革、政经军文、名胜古迹、忠义节烈、诗文书画、风俗人情、衣食住行、方言俚语……从这个意义上说,方志文化功莫大焉!

但是,用现代眼光看方志,就会发现它存在着极大的局限性,而且是先天形成,不可改变。这个局限性是什么呢?就是“四化”:一是内容上的简略化。一部包罗万象的地方志书,务必做到面面俱到,尽管动辄上百万字,然而用笔到每个细处,仍不得不惜墨如金,删繁就简,挂一漏万。二是形式上的格式化。从古到今,方志编纂已然程式化,所开条目,无非就是疆域区划、历史沿革、自然环境、农林牧水、政权司法、文化文物、先贤先烈、传说轶闻、大事记……那一套。三是语言上的学究化。从来治方志者,皆为专家学者,其学养老到有成,其语言亦同时专业化、规范化、刻板化,一字一句求精到,一吟一咏如礼圣,严肃有余而灵动不足,书卷气重而少有人间烟火味。四是流传上的馆阁化。象牙塔里修志,一俟底定,多则刊刻千余,少则只印数百,赠阅之外,大多藏之馆阁,极少对外发布,难得民间流传,千百年来吾民百姓有几人得识尊颜?有此“四化”框定,天下万民怎么能知道河东、了解河东、热爱向往河东?尽管家藏锦绣,一如明珠暗投。

那么,有没有一种新形式,或者说一种新文体,既能像方志那样承载和传承河东那山重海深的历史文化,又能突破“四化”束缚,以一种轻松、灵动和曼妙的芳姿,灿然走进现代,走进社会民间,走进日新月异的信息时代,走进现代读者的渴求与爱恋?正是起意于此,我们方才着力推出面前这套《河东文化丛书》,以期标新立异,希冀造就辉煌。所要追求的总体目标是:集文学性、学术性、可读性和效益性于一身,图文并茂,雅俗共赏。具体说就是设篇布局应有学术支撑,言必有据,史实准确真实,但是只以学术界现有定论为基础,不作歧义研究、考辨和训诂;叙事行文则要一反史志笔法,以清朗健爽、明丽流畅的散文语言怡然成篇,不是炒作历史教科书和文化讲义,也不是用现代观念将历史文化作照相式简单解读,而是要将物态文化的历史遗迹,抽象化的档案资料,民俗化的文化现象,与写作者的心灵感应有机地结合起来,突出创作者的文学个性,强化作品的文学色彩,并能给古老厚重的河东历史文化注入现代气息和新的思考,吸引最广大的读者群参与其中,抬升河东历史文化的整体价值和人文地位。

应该说,这是一种彰显地域文化的新文体。此前并非没有出现过,近十几年来,与河东历史文化相关的此类出版物也可以说层出不穷。但因为当时的条件和种种原因,显得不成系统和规模,比较分散,挖掘深度也不够,有些重要内容甚至还没有认真涉及,更重要的是,整体的文学性和可读性尚显不足,缺乏现代大散文的气派与风骨。所以,还不能从整体上反映河东文化作为华夏文明之源的重要历史地位,还不能适应当今开发河东文化、创建文化强市的迫切需要。为此,根据运城市委一届八次全委会和市政协二届一次会议决定的关于文化建设方面的目标和任务,由市政协牵头,编纂这套《河东文化丛书》,将河东五千年文明史作一集大成式的清盘整理,以一种新的文体文风描龙画凤,打造河东——新运城的崭新形象。

2005年以来,市政协就积极筹划这件事,做了大量前期准备工作。2006年2月26日,市政协主持召开了首次《河东文化丛书》编委会座谈会,诚邀本市文化界有影响的20多位知名人士参加,就丛书的相关事宜进行热烈讨论。大家畅所欲言,各抒己见,达成共识,认为这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在文化领域的具体表现,是历史赋予当代河东人的无可推脱的重大使命,是服务当前荫及子孙的无量功德。会议并就编纂《河东文化丛书》的领导和编务机构、丛书文化定位、分辑规划、选题认定、印制风格等诸多事项提出了初步设想。

今天,春去冬至的今天,正值我们运城市当选为2006年全国十大魅力城市的历史性辉煌时刻,在运城市委、市政府、市人大、市政协领导同志的关怀指导下,在中国作家出版社的支持关照下,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河东文化丛书》第一辑即将付梓问世,它包括《守望潞盐》、《遥望远古》、《吏事千秋》、《永远的风景》、《人中龙凤》五部着作,洋洋百万言。无疑是送给广大读者的一份新礼品,也是献给我们运城这个魅力城市的一份贺礼。

限于我们的思想水平和专业能力,第一辑丛书难免出错,或有学术上的硬伤,或有文字表达的疏漏,敬请各路方家和广大读者不吝赐教,以期改正,并将未来丛书做得更好。

(2006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