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管理要学解放军
29484500000056

第56章 知人善任——用人所长

★★★没有一无长处的员工,只有缺乏发现眼光的领导人。

——福布斯杂志毛泽东素以知人善任闻名。

林彪是黄埔四期的毕业生,打仗有办法,比较灵活,因此23岁就被毛泽东任命为红四军军长。但林彪个性强,性格古怪,喜欢独断专行,难与人共事,特别与政委的关系搞不好。谁担任红四军政委合适呢?毛泽东想到了罗荣桓。罗荣桓曾任特务连党代表,31团3营党代表,由于他工作出色,3营成为模范营。

罗荣桓出任红四军党代表后,工作开展得很好,与林彪相安无事,以他的厚道、诚恳和坚定的原则性配合林彪工作。罗荣桓在整个战争年代,一直与林彪配合开展工作,取得巨大成就。

罗荣桓在建国后出任中央军委总政治部主任,1956年被授予元帅军衔。他是我军政治干部中惟一被授元帅军衔的人。

解放战争时期,粟裕是我军的年轻干部,他用兵有方,善于捕捉战机,有较高的战略眼光。1945年9月,毛泽东破格提拔粟裕为华中军区副司令员兼华中野战军司令员。全面内战爆发后,粟裕率军七战七捷,一个月内歼敌5.3万余人,使敌闻风丧胆。

★避人所短,不如用人所长

作为一个领导者,知人善任是必备的能力。当年项羽与刘邦逐鹿天下,刘邦虽身无所长,却能用人,张良、韩信、萧何、英布等英雄豪杰都为之所用。然项羽逞匹夫之勇,仅有的一个谋士范增也被他气死。所以最后刘邦击败项羽一统天下。

知人善任,最重要的是能用人所长。

春秋时的范蠡被奉为中国商人的始祖,后人尊称其为陶朱公。他曾辅佐越王勾践打败吴国,随后功成身退,移居别地经商,以他的聪明才智,很快便富甲一方。

后来,他的次子因杀人获罪而被囚在楚国,陶朱公计划用金钱保儿子的性命,就准备让小儿子去办这件事。

大儿子听说后,坚决要求自己前往楚国解救弟弟,他说:“我身为长子,现在二弟有难,父亲不派我去而让小弟弟去,这不明摆着说我不孝顺和不可靠吗?”倔劲上来,竟以死相要挟。

总不能那边还没救出来,这里先死掉一个吧。陶朱公无奈,就派长子去办这事,并写了封信让他带给以前的朋友庄生,说:“一到楚国,你就把信和钱交给庄生,一切听从他安排,不管他如何处理此事。”

长子抵楚,发现庄生家徒四壁,院内杂草丛生,一点也不像个达官显贵的样子。虽说按父亲的嘱咐把信及钱交给了庄生,但心中并不以为此人可以救出弟弟。

庄生收下钱和信,告诉长子:“你可以赶快离开了,即使你弟弟出来了,也不要问其中原委。”但长子由于心存疑虑,所以并未离开,又接着去贿赂其他权贵。其实庄生虽贫困,但非常廉直,楚国上下都非常敬重他,他说话在楚王那里也很有分量。

庄生求见楚王,说近来某星宿来犯,于国不利,只有广施恩德才能消弥灾祸。楚王于是决定大赦。长子听说要大赦,觉得弟弟一定会出来,送给庄生那么多钱财不就如同白花一样吗?于是又去找庄生把送去的钱要了回来,心中还洋洋得意,以为又省了钱又办了事。

庄生觉得被一个小孩子欺骗,很是恼怒,又去见楚王说:“听说陶朱公的儿子在我国犯罪被囚,现在人们议论说大赦是因为陶朱公拿钱贿赂大臣的缘故,这于您的名声不利啊!”几句话说完,楚王就决定先杀陶朱公的儿子再实行大赦。结果,长子只好捧着弟弟的尸骨回家。

长子回家后,陶朱公悲极而笑曰:“我早就知道他一定会害死他弟弟的。他并非不爱他弟弟,只是他少时与我一起谋生创业,知道钱来之不易而吝惜钱财。而小儿子从小就生长在富贵之家,挥金如土,以前我之所以要派小儿子去办这事,就是因为他舍得花钱。”在这个故事里,大儿子与父从幼创业,生性节俭,然而,这些优秀的品质最后却成了他的短处。

管理者能否用人所长,首先在配备公司人员方面遭遇挑战。成功管理者是根据某个人能做什么,来决定人事的安排和晋升。他并不是想减少人员的弱点,而是最大限度地利用长处。

如果一位管理者在为公司配备人员时,刻意注重人之所短,这至多也不过是个平庸的组织。有种看法,认为“各方面都不错”的人,如果不是无能之辈,就是平庸之才。优点突出的人,往往缺点也很突出。哪里有高峰,哪里就会有深谷。谁也不可能在很多方面都有特长。如果以人类的全部知识、经验和能力作为衡量尺度,即使最伟大的天才也不得不被列为完全不及格之列。世上没有“完美无缺”的人。问题是:他在哪方面强一些?

★别问“他能跟我合得来吗”

成功的管理者懂得,他们的下级是被雇来工作的,而不是被雇来取悦上级的,他们懂得,只要一位女歌星能招揽顾客,让她发发脾气有什么关系呢?如果这位女歌星发发脾气就能进行精彩的演出,那剧团的经理,就应该忍受她的脾气。

成功的管理者从来不问:“他能跟我合得来吗?”而是问:“他能做出什么贡献?”他们从来不问:“他不能做什么?”而是问:“他在哪方面能做得特别突出?”在配备人员时,他们要用的是在某一主要方面有特长的人,而不是在各方面都可以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