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管理要学解放军
29484500000049

第49章 快跑快打快转移——让企业在奔跑中成长

★★★时间浪费与物质浪费不同,因为时间浪费没有补救的手段。

——亨利·福特在毛泽东同志军事思想的指导下,在井冈山的革命斗争中,朱德同志的指挥方法有个特点,就是讲究“快”:快跑、快打、快结束、快转移。因为我军的队伍小,打了以后敌人的援兵马上就要过来。当时,凡是领导者心里都明白,我军处在一个非常复杂的环境里,小范围内我军包围敌人,大范围内敌人包围我军;白色区域是个面,红色根据地是个点。特别在初创时期,井冈山的点和其它革命根据地的点尚未取得联系。这种以快制胜的策略,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那时候在部队里流行着这样一句顺口溜:

“同志哥哎,你真棒,两天一百八,整天山上爬。山高你不怕,路滑也不怕,行军当英雄,打仗顶呱呱。”

这种速度制胜的理念,一直是我军军事思想的一部分。

1935年,红三军团长征来到娄山关。娄山关地势险要,一夫当关,万夫莫敌。蒋介石集中了几个师的兵力,妄图把红军消灭在娄山关下。中央机关就要过来了,如果不拿下娄山关,红军大部队就有被围歼的可能。

1935年2月26日清晨,贵州军阀王家烈率部从遵义出发,试图在红军到达娄山关之前将其截住。大约11点钟,彭德怀得到了这个情报。对方部队距离娄山关还有45里的路程,彭德怀命令红三军团全速跑步前进。

这是同敌人的赛跑,也是同时间的赛跑。谁先到谁就掌握主动权,敌人的两条腿没有跑过红军的两条腿。红军比敌人早5分钟占领了娄山关主峰。当彭德怀率领部队登上顶峰俯视遵义方向时,发现山北侧的敌军距离他们只有100多米远。随后,红军利用高度优势,以雷霆万钧之势向山下的敌人发起攻击。在整个娄山关战役中,其实就是时间的争夺战,谁跑得快,谁就能获得胜利。

★大象也要学会奔跑

市场流行着一句话:“喝一杯咖啡回来,你的位子就没有了。”

1981年,日本摩托车行业的本田和雅马哈之间爆发了一场战争——雅马哈宣称要取代本田成为全球最大的摩托车生产厂商,而本田毫不示弱,立即宣战:要彻底打败雅马哈。

大战伊始,双方各投入了60多种型号的摩托车。在随后的18个月中,本田推出了113种型号,且每种型号新颖别致、功能先进;而雅马哈只推出了37种型号,且技术落后,与本田相比相形见绌。到1983年,雅马哈的滞销产品堆积如山,存货期超过12个月。最后,雅马哈宣布投降。总裁Eguchi说:“是我们要求结束本哈大战的,我们失败了。”本田赢得竞争胜利靠的不是削价大倾销和铺天盖地的广告,尽管它也做了这一切,其成功的奥秘是频率极高的产品更新速度和对消费者需求的快速回应,从而把雅马哈淹没在新型产品的汪洋之中。

本田的胜利说明,在当今市场竞争中,不再是一个公司吃掉另一个公司,而是动作快的公司赶超动作慢的公司,做得好的公司赶超做得差的公司。这是因为作为“休克鱼”类型的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已经基本不复存在了,它们要么被淘汰,要么被激活,成为一条鲨鱼。

现在的游戏规则更清楚地表明,企业之间的竞争不再局限于谁吃掉谁的问题,而是比谁的速度快。速度快的鱼能抢先抢到最好的资源,获得最好的回报。而那些动作慢的鱼则会慢慢饿死。

竞争已进入全新的时代,企业过去赢得竞争优势的方式,如成本、质量、技术等等,很难再取得绝对优势,代之而起的是一种不断变化的赢得和维持竞争优势的全新方式——充分利用速度这一战略武器,在竞争中对市场作出快速反应。

杰克·韦尔奇对于通用的速度哲学有一个形象的比喻:大象也要学会奔跑。

有这样一个真实的故事:

那丽华年轻时家里很穷,那时也没有几家富裕的。那丽华一家13口人睡在一铺一丈多宽的大炕上。有一次,那丽华晚上起夜,等她从外面再回来的时候,已经没有她躺的地方了。用她的话说就是挤得连根针都插不进去。

她就站在屋地上想:如果等,就得有人翻身,她才能把自己塞进去。等人翻身可不容易。如果一家13口都躺在炕上,这时有人要翻身就必须叫醒左右两边的人。三个人一起努力,才能完成翻身的动作。但是,那丽华没有等。当时就下决心改变这种现状。她把家里的所有人都叫醒,对他们说她要盖房。

她的街坊谁都没有这么干过,她的家人也怀疑她能否成功。那时买木料很难,她常常在头一天天黑前就赶到木材厂,抢在第一个到场,并朝着她相中的木料,一盯就是一晚上。第二天一上班,人山人海的,而且大部分都是男的,个个都比她身强力壮。“呼”地一声,人们都涌进来了。那丽华朝着她相中的木料冲过去,死死抱住。这样她每次准能抢到最好的木料。

那丽华不但第一个盖起了三间大瓦房,她的儿子还是中关村第一个买私家车拉活的人。

她说反应要快,要抢第一,第一个干,跟你争的人就少。

★一分钟的管理

斯潘塞·约翰逊博士在《一分钟经理》中以新颖的形式、生动的描述和通俗的语言介绍了一种现代企业的管理方法“一分钟管理”。“一分钟管理”被认为是现代医学和行为科学的研究应用于人员管理方面的成功经验,其中所采用的方法简单,而且行之有效。目前,西方许多企业纷纷采用“一分钟管理”法则,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一分钟管理”法则的具体内容是:一分钟目标、一分钟赞美及一分钟惩戒。

有些问题,如“确定目标”这样关键的问题,应该不止花一分钟,斯潘塞·约翰逊博士所说的“一分钟”,是一个象征性的用语而已。然而经常的情况是,很多事的确只需要一分钟。

1.“一分钟目标”。在目标取得一致意见的情况下,领导要设想出与之相适应的行为方式,并把这项目标写在一张纸上。同时,每天要经常抽一分钟时间来察看一下工作的情况,看看行为是否符合目标。

2.“一分钟赞美”。领导要让下属知道领导对他们工作的评价,并及时地表扬他们,告诉他们为什么说他们做得好——具体的指出好在什么地方。

3.“一分钟惩戒”。领导事先以毫不含糊的语言告诉下属在一定的期限内如何完成工作。一旦出现错误,惩戒要及时,具体指出毛病出在哪里,并直截了当地告诉下属,领导为他们的错误而感到难受。

“一分钟管理”法最大的好处是大大缩短了管理过程,而且立竿见影。

一分钟管理的概念在大陆之所以受到追捧,那是人们都已经明白了速度的价值。现在企业之间的竞争,已近乎惨烈,如果你不学会奔跑,要么在原地腐朽,要么被吃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