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不要为孩子安排好一切
29481400000088

第88章 教孩子以乐观的心态面对挫折与失败

乐观的人可以坦然地面对一切,包括成功和失败,痛苦与幸福,用平静的心态去对待,并不是消极地面对世界。

乐观者与悲观者之间,差别是很明显的,面对挫折,乐观的人常常看到的是事情光明的一面,他不会纠缠在黑暗的一面中,因此他能够保持清醒的头脑,积极的思维,在最短的时间内找到最佳的解决办法,并在最短的时间内就采取行动,化解危难,走出困境,离成功也就越来越近。面对挫折,悲观的人常常唉声叹气,指责抱怨,甚至“挫折蔓延”——对其他正在顺利进行的事情也丧失信心,使自己被挫折重重包围,彻底丧失了明智的头脑和理智的思考,导致采取消极的态度对待眼前的挫折和一切事物,并影响周围的人。这样,悲观的人,失败又总是接踵而来,接踵而来的挫折又更加加重了他的悲观。

人的自信心是从哪里来的?对孩子来说,很大程度来自激发、表扬与夸奖。小孩子学走路,开始时总是抓住大人不放手,因为他没有尝试过走路,怕摔倒。大人拉着走,扶着走,一边学,一边夸,经过反复尝试,摔倒了,爬起来再学,终于学会了走路。再往后,他们走路时不愿意让大人拉着或扶着了,因为他们有了独立行走的自信心。如果当初怕摔倒而不让他们学习走路,他们很可能永远不会走路。

有位父亲曾苦恼地说:“我女儿学习成绩较差,且做事畏畏缩缩,认为自己什么都不如别人。我常忍不住数落她,骂她不争气,没出息,希望她能好起来。可越是这样,她的成绩越差,性格也越孤僻,我该怎么办呢?”

其实这类问题相当普遍,由于孩子心理发育尚未成熟,挫折、失败、不良刺激都有可能对孩子的人格发展产生消极影响。比如孩子学习遭受挫折时,家长们恨铁不成钢,望子成龙心切,经常出言不逊,骂孩子:“太笨”、“根本不是学习的料”。孩子往往在这些语言的反复“暗示”下,接受了这种错误的判断,并将这些判断作为自我评价的一部分,长此以往就形成了怯懦自卑的心理,认为自己什么都不行。他们往往对自己评价过低,失去战胜困难的勇气和动力,因此也妨碍了自己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最终可能一事无成。

由此可见,激发和保护孩子的积极乐观的心态是非常重要的。所以,当孩子遇到困难时,父母要与孩子共同向困难挑战,鼓励孩子去战胜困难。当孩子遇到挫折或挫败时,父母要与孩子一起分析失败的原因,鼓励孩子下一次做得更好。

孩子的乐观首先来自家庭和谐、幸福的气氛,来源于父亲的乐观自信、幽默豁达,来源于父亲不仅自身而且能够切实地帮助孩子正确对待并战胜他所面临的困难,以自己的乐观精神感染孩子。这样,即使在以后的生活中碰到困难挫折,他也能始终保持健康的心态,具备心理承受力,克服困难,实现既定的目标。因为父亲已使他相信世上的一切东西都是美好的。一个对自己的童年有着幸福与温馨回忆的人,胸中会永远充溢着幸福。

培养孩子乐观的性格、精神,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以身作则

做父亲的要以身作则,对人生、生活、挫折等要有正确的观念、承受心理及应对良策;即使面临极大的困难,也不要在孩子面前出现一副唉声叹气、无能为力的样子。如果事情直接关系到孩子,需要孩子一起来面对困难,父亲也应给孩子一种克服困难的信念。

(2)不要苛刻地要求孩子

对孩子的举止、行为不要苛刻。孩子写字不规范,你可以让他看书上是怎么写的,鼓励、引导他把字写得更好。做父亲的每天抽出一点时间与孩子一同游乐,会令孩子特别开心。教会孩子调整心理状态。当孩子陷入痛苦或忧虑时,父亲应当帮助他们找到摆脱的方法,可采取听音乐、阅读、骑自行车或与朋友交谈等方法,让孩子从失望中振作起来。

(3)不要伤害孩子的积极性和自尊心

切记少用、不用否定性、伤害孩子积极性、自尊心的批评。即使孩子真的犯了错误,父亲也应在客观上分析、指正之后,再教他正确的方法,而不应过多地替他惋惜、后悔,如“你要是那么做,一切就好办了”等。孩子沉湎于回忆、懊悔多一分,他的乐观精神便会少一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