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不要为孩子安排好一切
29481400000059

第59章 孩子生活能力低下问题不容忽视

目前,国内家庭教育存在的一大弊端是忽视孩子生活能力的培养。父母全办一切,认为孩子的一切时间却应该用来学习,做家务是浪费时间。

据某省的一份调查表明,孩子每周从事家务劳动的时间极少,18.72%的学生根本不参加任何家务劳动;47.78%的学生只参加1小时以下的家务劳动;60.12%的学生不会洗衣服、做饭;54.75%的学生上下学时需要家长接送;41.19%的家长是把洗脚水端到孩子面前的。

就这样,“累坏了”父母,“闲坏了”孩子。久而久之,孩子认为,这些是父母应该做的,谁让他们当了爸爸妈妈呢?也不能白当啊!

真正爱孩子的父母,不要为孩子服务得那么周到吧,不要替他们处理好一切生活问题,要给孩子一点儿爱他人的机会,别总把自己看成是高山,视孩子为小草,永远让孩子靠着你;更不要当大伞,视孩子为小鸡,永远为孩子遮风挡雨,让孩子弱不禁风。

换个位置、换个形象吧!让孩子做回高山,孩子就会长成山;让孩子当回大伞,孩子就能顶天立地。

一只蝴蝶,在脱离蛹壳的时候,需经过顽强的挣扎,才能锻炼出有力的翅膀,飞向天空。一个孩子,如果整天饭来张口,衣来伸手,四体不韧,五官不分,日后如何走向社会?

下面我们先看两个事例:

陈辰是一个初一女生,前几天上演了一场“失踪”戏,弄得父母着急上火。假期伊始,陈辰的妈妈就给女儿分别在两个地方报了文化辅导班。第一个学习地点,距离家只有公交车两站地,妈妈以前曾多次带陈辰去过;第二个学习地点,虽然需要倒两次公交车,但交通非常便利。

陈辰上课的第一天,正逢爸爸、妈妈上班没时间送,妈妈就给了陈辰零用钱让她自己去上学。陈辰离家一个小时后,突然给妈妈打电话,说是迷路了,妈妈立即紧张起来。陈辰从小到大,几乎大多数外出时间都是与爸爸、妈妈一起,很少自己单独乘坐公交车、逛街,对周边的环境非常陌生。在电话中,妈妈问清陈辰所在的位置是劳动公园,就告诉陈辰往昆明街走的主要路标。20分钟后,妈妈再次接到陈辰的电话,陈辰走错了方向,正在胜利广场。心急如焚的妈妈耐下心来又一次详细地说明了往昆明街走的路标,希望陈辰能顺利地找到。15分钟后,陈辰第三次给妈妈打来电话,告知妈妈自己的位置在百年城,不知道再应该怎么走。另外,自己没有IC卡、找公用电话很难,问妈妈该怎么办。无奈,妈妈只好让陈辰等在百年城正门口,自己跟单位请假,去接送女儿。

袁毅已经是高一的大男生了,可自从放假以来,父母反倒比平时更加操心——袁毅没地方吃午饭。上学时,袁毅中午在学校吃盒饭,放假了,父母都上班,袁毅不会做饭,午饭就成了大问题。开始几天,妈妈买些面包、火腿肠让袁毅自己吃,但几天下来,袁毅就够了。这又难坏了妈妈。

孩子生活能力低下的例子很多,如,小学生由家长接送上学,自己不会过马路,不会乘公交车;父母包办了一切家务甚至包办了除学习之外孩子的一切生活,孩子不会洗衣、做饭、收拾家务,缺少生活能力;许多在外地读书的大学生,因为缺少生存能力,父母只好不远万里在大学周围租房子照顾孩子。前不久,一位孩子出国留学的母亲透露,已经20岁的女儿在国外生病,躺在床上高烧一周,不知如何上医院,也不懂如何向他人求救,让远在国内的父母担心。

生活能力低下,缺乏正常的与人交往、与人沟通的能力,是时下许多独生子女存在的共性问题。究其原因,多是由于父母长期包办了孩子的日常生活,甘愿当孩子的拐杖,不肯放手让孩子锻炼,久而久之,孩子养成了依赖父母的习惯,缺乏自立能力。

有许多家长认为,孩子的首要任务是学习,只要完成好学业,其他的能力低一点儿可以忽略不计。孩子生存能力低下,对他们的成长是很不利的。

当今社会,需要的不仅仅是有文化、有知识的人,而是需要既有知识又有能力的综合人才。只会说,不会做的人已越来越找不到市场。

老师和家长不再再做孩子的拐棍了,应该让孩子学会学习、学会认知、学会生存。

要想让孩子能够健康地成长,就要敢于放手,让孩子享受在风吹雨淋中搏击的快乐,让孩子在生活的磨砺中不断地成长和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