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不要为孩子安排好一切
29481400000032

第32章 为孩子创造良好的家庭环境

良好的环境是孩子成长成材的必要条件。家庭是对孩子影响最大的环境之一,要想培养出聪慧的孩子,就必须为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

为孩子创造良好的家庭环境,包含着三方面的内容,第一,是良好的文化环境;第二,是真挚的情感环境;第三,是舒适的物质环境。良好的文化环境是指一个积极向上、追求上进的富有文化色彩,或者崇尚知识,崇尚文化的环境;真挚的情感环境主要指父母及亲友对孩子真挚的爱心和这种爱心的正确的表达方式;舒适的物质环境主要指能为孩子提供舒适的或者哪怕是起码的生活条件,让孩子的生理能够得到健康的成长。

(1)孩子成长需要良好文化环境

瑞士动物学家波特曼,对即将出生的婴儿及各种动物的胎儿,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之后发现,人无疑是所有动物中大脑发育最高级、最复杂的动物,然而却是在大脑发育极不成熟的状态下出生的。除人以外的其他哺乳类动物,如马、象、狮、虎等的幼畜,出生后很快就会站起来,并能像它们的父母一样行走。这就说明,这些动物生下来的时候,就已具有成熟的大脑。波特曼由此推算出,要想使人类的婴儿出生时达到像大多数哺乳动物的胎儿出生时那样的成熟程度,那么婴儿就需要在母体内呆21个月而不是现在的“十月怀胎”。可是,如果人类的婴儿在黑暗、没有什么刺激的母体内再多呆11个月,像其他动物那样使大脑发育成熟以后再出生的话,恐怕人与其他动物的成长状况也就没有什么区别了。

人类的智力大量的是靠后天的学习获得的,因此在孩子的智力定型之前(据有关专家研究,人类的智力到了17岁就基本上稳定下来,除非特殊情况,一般再不会上升或下降),能否从周围环境中获取知识,或者从周围环境中获取什么样的知识,对孩子一生的成长都是极为关键的。

2500年前,古埃及一个叫普赞麦迪彻斯的国王,为了要知道哪个人种最古老,将两个奴隶的新生婴儿交给一个牧羊人去抚养,并下了一道残酷的命令,既不准牧羊人在孩子面前说话,也不准其他任何人同孩子接触。这位专横和愚蠢的国王以为,通过了解没有与人交流过语言的孩子所说的第一句话时使用的语言,就可以找到最古老的人种了。几年过去了,这两个孩子说不出任何一种语言,只能发出含混不清的声音。

距此2000年之后,印度的统治者贾·莫·阿克巴又以更大的规格重复了古埃及国王的残酷实验。几个由哑巴奶母抚养,在12年里没听到过一句话的婴儿长大以后,也是一句话都不会说,只会相互间打手势。为什么这两个试验不仅没有向人们提供最古老人种的线索,反而使被试验者终身丧失了语言能力,并一生智力迟钝呢?现在人们终于明白了,儿童只能在5、6岁以前学会说话,否则,过语言发展的关键时期,学习语言将是非常困难的事,还将影响终生的智力发展。

心理学家布尔比根据收集到的在二次大战期间失去父母的数千个儿童的材料提出,早年丧失父母和良好的家庭文化环境,对儿童今后的智力、行为发展极为不利,甚至终生难以挽回。

我国北方有些地区,现仍存在这样一种养育婴儿的方法。婴儿出生不久,母亲就把他放入一个盛有细沙土的布袋内,以沙土代尿布,每天一换沙。母亲除按时给孩子喂奶外,尽量减少对孩子的任何刺激,也不允许任何人去逗引她的孩子。

我国的科研人员对这类婴儿进行了考察和研究,得出的初步结果是:①这些“剥夺早期经验”的儿童与当地非“剥夺早期经验”的儿童相比,平均智商低20分;②剥夺早期经验带来的智力方面的消极影响没有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减少,这种影响具有恒久性;③剥夺早期经验带来的消极影响是随着“剥夺”程度的不同而变化的,剥夺时间越久,消极影响越大。

由以上例子我们可以看到,孩子的成长是需要有一个良好的文化环境的,那些与人类文化环境隔离的孩子,他们的成长必然会受到极大的损害。

在我国的传统教育中,就很注重环境对孩子的影响,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是也。其中,最典型的例子,恐怕要算“昔孟母,择邻处”了。

(2)孩子的成长需要真挚的情感环境

除了文化环境而外,孩子的成长还需要有一个好的情感环境。前苏联的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善良的情感是良好行为的肥沃土壤。”他还说:“良好的情感是在童年时期形成的,如果童年蹉跎,那么失去的将永远无法弥补。”

每一个家长都爱自己的孩子,但是这种爱怎样施于孩子身上,通过什么形式施于孩子身上,这也是值得思考的。索菲娅王后在这方面作出了一个很好的榜样。

索菲娅是西班牙的王后,在西班牙养尊处优,可从不放松对自己儿女的管教和要求。为了使王子和公主们受到良好的教育,到他们该上学的年龄时,她都要事先听取各种意见,对各个学校的教育情况作一个认真的了解,以便从中选择一所最好的学校。通过这一调查了解,决定送王子菲力佩进入洛斯罗萨莱斯学校,送公主莱娜和克里斯蒂娜进入圣玛丽德尔诺学校。这两所都是平民学校。它的特点是实行开放型教育。索菲娅之所以选择这两所学校,就是为了培养王子和公主的平民意识,使王子和公主在学校里能够和平民子弟有直接接触,能够具体地了解平民子弟的生活和学习情况,以及平民的一些情况。

索菲娅王后以身作则,每天亲自送孩子们上学,还提出凡有关子女教育的问题都要直接与她联系。她常与教师交换意见,像其他家长一样去参加学校举行的家长会。在学期终结时举行庆祝活动,她总是有请必到。

有一次,王后给她儿子的一位同学家里打电话,她对线路另一端的那位母亲说:“我是菲力佩的妈妈,我能带非力佩去参加您儿子的生日庆祝会吗?”吃惊不小的那位母亲结结巴巴地道歉,说:“我们没敢请他,因为他是王子。如果他能来参加,我们将非常高兴。”片刻之后,王后带领着儿子到那位同学家祝贺生日。

平日在王宫里,王后给儿女们制定了严格的作息制度,要求一丝不苟地执行。比如,必须在完成作业后才能看电视,或者与国王和王后一起喝茶谈心。王后告诫儿女们,发愤学习并取得优异成绩是他们的主要任务,要求他们都与各自学校里品行端正、学习勤奋、才赋聪颖的学生建立友谊。在王后的熏陶下,王子和公主们不但树立了平民意识,还对文学、戏剧、诗歌、音乐和绘画等产生了兴趣。

古今中外,帝王之家的子弟,往往都会因为被局限于宫墙之内,而造成性格和情感上的扭曲,索菲娅王后能够将自己的孩子送入平民学校,与平民在一起生活,甚至亲自带孩子到平民同学家中庆贺生日,这不单需要有很大的勇气,还需要有远见,索菲娅王后为孩子所建立的这样一个正常的情感世界,防止了孩子们性格和情感的扭曲,使孩子能够融入市民世界中,培养起了正常和完善的情感世界。

(3)孩子的成长需要合适的物质环境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今天的孩子们所拥有的物质环境大大地优于从前了。但是,什么样的物质条件才最适合孩子的成长呢?有的家长认为应当让孩子从小受苦。长大后才能应付各种恶劣环境,而有的家长极力地为自己的孩子提供各种奢侈的物质享受,只要孩子开口,要什么给什么。经研究表明,这两种方式都不利于孩子的成长。过于苛刻的环境影响孩孑的生长和发育,而奢侈的环境容易造成孩子骄奢的性格。

因此,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我们没有必要让孩子过得过于艰苦,也不可让孩子过于奢侈,舒适合适的物质环境才能使孩子得到健康的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