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不要为孩子安排好一切
29481400000021

第21章 真正的爱绝不放松管教

真正的爱是把管教与爱结合在一起,是爱与约束之向的最佳平衡。

爱孩子绝不是纵容孩子,放任自流。做父母的必须大胆管教儿女,约束他们不正当的行为。要把管教和爱紧紧地结合在一起,缺一不可。

在这方面,美国人经历了惨痛的教训。

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经济的增长给整个美国礼会带来了极大的变化。美国的父母把压抑已久的感情和温暖倾注在下一代身上。有的人认为“爱就是一切”,鼓吹“放任自流”,让孩子们自行其事,享受着美国历史上从来没有过的繁荣。然而,二十多年后,正是在这一代人中,吸毒、早孕、酗酒、自杀、暴力犯罪等等丑恶现象五花八门,给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带来一场社会大动荡。

从战争中走过来的老一代人,本来以为战争结束了,消除了饥饿,消除了经济萧条,好事情会接踵而来,谁知道富裕的生活没有带来青年一代的感谢,反而带来他们对老一代的对抗、傲慢和蔑视!

美国的家长开始重新思考:究竟应该怎样爱孩子?

一些学者分析了问题的根源——童年时期的放纵。没有人要求他们举止有礼,尊重他人;没有人要求他们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对别人负责。父母们终于发现——是他们亲手把下一代送上了娇生惯养、放任自流、爱得让人窒息的祭坛!他们终于明白了一个道理——爱的管教绝不可缺少,责任和义务也不能没有,放任孩子就是伤害孩子,也是在伤害自己和危害社会。

面对我们国内的现实,如何吸取别国的经验,用“爱的管教”约束我们的孩子。

有一位教育专家向广大家长提出如下建议:

(1)培养孩子尊敬父母的意识

孩子与父母的关系是一个孩子首先面临的最重要的社会关系,这种关系是孩子与他人交往时所采取态度的基础。所以,让孩子尊敬父母,是对孩子的一生负责。

有一对夫妇来找家教咨询专家,说他们对13岁的儿子已经束手无策了。他们说,儿子无法无天,完全凌驾于父母之上。让他独自在家的话,不知道会把家弄成什么样子。夫妇俩在专家的办公室坐了不到一个小时,就往家里打了三次电话。专家请他们把孩子带来。

过了几天,他们把儿子领来了。没想到,这个让父母如此操心的孩子竟然跟专家一样高。他当着专家的面就敢指着鼻子顶撞父母。而他的父母呢,只是摇头叹气,不敢大声说他。

“怎么能这样呢?他们是你的父母,你要尊敬他们!如果你继续无礼,就请你出去!我可不想见这样的孩子!”专家的口吻非常严厉。

男孩被专家的话镇住了。

专家单独跟他交谈了一会儿,他很小心地讲了一些自己的事情。后来,几乎每个星期天专家都来电话,讲他自己、家里和学校的事情。他做得好的,专家就表扬;做得不对的,专家也毫不留情地批评。

过了一段时间,他懂事多了。他的父母对他的变化很是惊讶。后来专家才知道,他们对孩子的失控由来已久。儿子第一次顶撞妈妈是三岁时,妈妈只当做儿戏根本没有在意。从那以后,妈妈再也没有占着孩子的“上风”!父母输掉了与孩子交锋的第一个回合,以后再有冲突就难以取胜了。

正像一位教育学家所说:“若是你不能使一个五岁的孩子把玩具从地上拾起来,你就不可能在孩子步入青春期这个一生中反抗最激烈的时期施行任何程度的有效控制。

纵容孩子无礼,等于埋下了犯罪的隐患。

(2)不让无理取闹的孩子得到好处

在商场里一个七八岁的孩子要买一个很贵的玩具,妈妈没有给他买。这孩子大哭大闹,先是对妈妈拳打脚踢,后来索性坐在地上撒泼。搞得那位妈妈十分难堪,怎么劝怎么哄也不行。妈妈叹了口气,拿出钱包,准备“屈服”了。

制止那位妈妈:“不能惯着他!不能让无理取闹的孩子得到任何好处,不然你一辈子要受苦。”老师劝她马上“离开”,不再理这个孩子。孩子哭得更厉害了。

老师对这个孩子说:“你就坐在地上哭吧。你看,妈妈已经走了,她才不会给一个这么不懂礼貌的孩子买玩具呢!大家也不会理你的!”说完,我摆摆手,让围观的人全都走开。

孩子把抹眼泪的手指分开一道缝,看了看,大家都走了,妈妈也“走”了。他立刻停住了哭声,爬起来去追妈妈。看到妈妈头也不回地往前走,孩子急了,喊着:“妈妈,等等我!我不闹了!等等我!”

妈妈赢了,无理取闹的孩子输了!

如果妈妈心一软,买了那个玩具,孩子也就“没治了”。从此,妈妈将成为孩子感情讹诈的受害者。要知道,多少“小霸王”就是在纵容中学坏的!

有人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不是没有道理。有些坏习惯往往是从小养成的。所以,我们做父母的要有一个信念:孩子每一次无理取闹,绝不能让他得到好处,尤其是第一次。

(3)严厉的管教之后是沟通的最佳时机

当父母与孩子的“激战”停止,孩子的胡闹没有得逞时,他会明白自己是“咎由自取”。这时候,孩子常常对父母做出亲昵的举动,这个时候往往是父母与孩子沟通的最佳时机。因此,父母不应该害怕冲突,或者在冲突时退却。我们要把冲突看成重要事件,因为它提供了跟孩子交流、沟通的机会,这时候谈话的效果多是其他时候无法达到的。

一番宣泄后,小孩子往往想依偎在父母的怀里,父母应该张开温暖的双臂欢迎他。你可以耐心地跟他谈谈,因为这个时候你的话他容易听进去。

对大孩子批评之后,要适当地鼓励,施以父母的温情,对孩子要求的合理部分要给予满足。这等于告诉孩子,父母是爱他的,父母否定的不是他本人,而是他的不恰当行为。

这样,管教孩子就有了一个充满爱的结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