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不要为孩子安排好一切
29481400000002

第2章 “非重点学校不上”害了孩子

在我们周围有多少父母,在设计孩子的人生道路,真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他们提出个非重点学校不上的目标,让孩子压力重重。

一个初中三年级的学生向心理咨询老师诉说了他的烦恼:

“临近初中毕业考试了。父亲三番五次地警告我:‘你要是考不上县重点高中,就甭想回这个家’。根据我平时的学习成绩,考上重点高中的把握不是很大。因为整天担心考不上,无法向父母交代,甚至有几次彻夜难眠。由于焦虑,上课走神、无法集中精力听讲,作业做得一塌糊涂,看书也是前看后忘,我感觉精神就要崩溃了。”

对一个心理还未成熟的孩子,威胁具有破坏性。父母出此下策,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不顾国情,不问实际,对孩子的期望值太高,把自己个人的愿望强加到孩子身上。

由于国情,中国现阶段高等教育还是精英教育。接受高等教育,需要通过考试,这就直接催生了所谓的“重点学校”。

只有上了重点小学才有希望上重点初中;只有上了重点初中才有希望上重点高中;只有上了重点高中才有希望上重点大学,才可能有一个美好的前途。大家都想挤进重点学校,但是必竟只能有少数人进去,大多数人是不可能进去的。如果要求孩子考不上不行,问题就来了。

有位父亲是个教师,他比一般家长更希望自己的孩子有出息。为此,他想尽了一切办法,将精力集中在对孩子学习的关注和监督上,可是眼看儿子就要小学毕业,成绩却总在中游徘徊。他不甘心,他要“救儿子”!想来想去,他决定将儿子带在身边,自己教!从此,他直接控制了儿子的一切:从早晨六点到晚上十点止,他对儿子的学习和生活都作了详尽的安排。

通过一年的“鏖战”,儿子终于以全乡第六名的成绩考上了他执教的乡初中重点班。他的“紧箍咒”、“捆绑术”似乎起了作用。初中两年父子俩更是形影不离了。

一天,这位爸爸翻看儿子的日记本,发现里面有这么一段话:“我实在活得太累了。学习任务重不说,每天还要面对父亲过高过大的期望,过严的要求,这些都快要把我压扁了,虽然只有15岁,自觉与一个老头无异……”

十多天后,他这个15岁的独生子突然离家出走了。这位父亲心急火燎地找遍了所有角落,也不见儿子的踪影。他正准备去报社登“寻人启事”时,忽然收到了儿子没留下地址的信:

爸爸:

您不用找我了,您就是再找到我,我也不会再做您的影子,您笼中的保护鸟儿。

我是一只第一次出笼的笨鸟儿,面对这陌生的令我害怕的世界,可怜的我差点夭折途中。好在命运给我安排了四个互助的好伙伴。

你不是常说为了我牺牲了您的一切吗?我实在连累不起您了,从今往后,您和我都将自由!

您的不孝之子

读着儿子的信,这位父亲泪如雨下,悲痛万分,醒悟中他异常后悔,他以整个身心呼唤:“回来吧,孩子!爸爸明白该怎么做了!”

还有一个孩子在日记中写道:

“算上今年的高考,我已是三次参考。第一次成绩还不错,能上个普通大学。可是父母早就给订下了非清华、北大不上的目标。几次三番地对我说:‘考不上清华、北大,你一辈子就完了。’普通大学当然不上了,父母决定让我复读,非考上清华、北大不可。哪知一年不如一年,连续复读两年,两次高考成绩都在分数线以下,普通大学都没得上。我已经很努力了,但成绩就是上不去。我已经彻底失去了自信,真的不想再读,可父母不肯放过我,我真不知如何是好。”

这个孩子的父母如果看见了他的日记,难道不该反省自己,问一问自己:这样的要求对孩子有什么益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