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不要为孩子安排好一切
29481400000120

第120章 把价值观纳入责任感教育中来

在对孩子进行责任感教育时,不妨把价值观教育纳入进来,这可以更好地促进孩子对责任感的认识。

世界各地的父母都在寻找教孩子有责任感的方法。在许多家庭里,父母希望通过日常琐事来找到这个问题的解决方法。倒垃圾,做饭,给草坪割草,洗盘子等等,父母相信这些行为对培养孩子的责任感是有效的。而事实上,这些日常琐事尽管对待家很重要,但是可能对培养责任感的影响很有限。

因为责任感是不可以强加的。责任感只能从内心产生,由从家庭中和社区中吸取的价值观中慢慢培养和指导。没有积极的价值观来支撑的责任感可能会危害社会,具有破坏性。帮会成员经常显示出对其他成员以及对帮会的无比忠诚和强烈的责任感。恐怖分子极其郑重地履行他们的责任,即使命令需要牺牲自己的性命,他们也会执行。

我们希望我们的孩子能成为有责任感的人,是希望他们的责任感来源于高尚的价值观,包括尊重生命,关注人类的幸福,用常见的词汇来说就是:同情、责任和人道。

孩子究竟能学到多少我们希望他们知道的东西,取决于他们内心对我们教导的情感的反应。价值观不可以直接传授。孩子只会被那些他们爱戴、尊敬的人同化,通过模仿他们,孩子们吸收了他们的价值观,并且成为孩子自己价值观的一部分。

这样一来,孩子责任感的问题再次回到了父母身上,或者更精确地说,回到了父母的价值观问题上,回到父母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表达出来的价值观上。

我们通常不会把责任感放到一个较大的框架中去考虑。我们考虑是不是有责任感,常常是就更具体的方面而言的:孩子乱糟糟的房间、上学迟到、马虎的家庭作业、不情愿的钢琴练习、绷着脸不服从命令,或者态度恶劣,等等。

尽管孩子可能很礼貌,把自己和房间都收拾得很整洁,家庭作业也做对了,但是他们还是会作出不负责任的决定,特别是那些整天被告诉该干什么、干什么的孩子,他们很少有机会去实践自己的判断能力,很少有机会自己作出选择、培养自己内心的标准,因此更容易作出不负责任的决定。家长要注意用高尚的道德情操引导孩子,使他们往我们期望的方向发展。

一位爸爸对儿子说:“今天奶奶在的时候,你真是一个好帮手,我好喜欢你能扶奶奶从沙发上站起来。”

“真的!?”8岁的张民惊讶地看着爸爸,没想到爸爸会注意到他的行为。当时他根本没注意到这些小的细节。爸爸让儿子知道这些和善、关怀的举止,对一个人来说很重要。这种家庭价值观,可以随时从生活中取得,随时教育孩子,一代传给一代。

有时候,必须有选择地教导孩子他们可能疏忽的好行为。7岁的小敏刚学会一种新的编织手镯法,她的所有好友都很喜欢这种手镯,小敏便开始做手镯送给她们,并为她们挑选适合的颜色。

针对这件事,妈妈可以表达几种不同的看法。她可以就女儿的艺术天分加以赞赏:“你做的手镯真的好漂亮,你对颜色也很有品味。”或说些比较有商业眼光的话:“这些手镯做得真好,可以卖给那些工艺店了。”可是这位妈妈却充满爱意地说:“你真是个善解人意的女孩,能送给每个朋友她们所喜欢颜色的手镯。”妈妈让女儿觉得,她特别欣赏女儿的善解人意及一颗为别人着想的心,进而为女儿的价值判断铺路。

当然,不同的家庭有不同的价值观,对事情的允许程度也各不相同。重点在于,我们应影响孩子,让他们喜欢自己并建立起是非辨别的能力及正确的道德观。

提到赞成或不赞成,正是指价值判断,让孩子明白是与非、好与坏、更好或更糟。即使我们没把话说出来,孩了仍像专家一样,明白我们是否赞成,但这不表明他的认知就能和行为画上等号。等他们长大成熟,必然会有自己的风格和价值观,当然,它可能不会和我们的一样,当时爸妈或许会失望,但是不管我们是否曾同意他们的每一个决定,如果孩子能为自己磊落的行为负责,我们都应该感到高兴才对。

特别是在青少年阶段,隐约出现的压力会逐渐成为影响孩子生活的主要因素。我们不可能永远陪在他们身边,也不能永远为他们做正确的选择。这也就是为什么要教导孩子伦理道德方面价值判断的原因,因为这实在很重要。当他们够大、够清楚事理时,就不会有那么强烈的叛逆行为了。当他们走到十字路口时,就会有坚韧的信心重新振作,去做正确的事。

相形之下,父母的行为就更显得重要了。告诉孩子说谎不对,所以要受罚。但你想他们会怎么想?把话当耳边风!如果要孩子遵守规范,我们就得先以身作则。希望孩子做自己,有自我形象,绝非取决于别人的赞同与否,要他们一切全凭本事,去判定自己是否成功。

12岁的汪潮常到隔壁的杂货店去,有时候是去帮妈妈买东西,有时候是自己去买饼干、汽水。他发现,当店员很忙时,有的小孩会趁机偷东西。一天,汪潮急急忙忙跑进杂货店买饼干,口袋里却只有妈妈给他买牛奶和鸡蛋的钱。他知道如何趁那个头脑简单的店员埋头看杂志时偷东西。不过,汪潮最后决定不冒这个险。他晓得爸妈会因他的偷窃行为伤透心的。当然,他也明白可能不会被逮到。于是爸妈的不赞同,降低了他的行动力。

12岁的汪潮就已将家规融为内在道德,知道偷窃是不对的。虽然环境有让他做坏事的诱因。但在他平静的心灵深处,拒绝诱惑,拒绝偷窃,让他觉得坦荡荡。

所以父母在对孩子进行责任感教育的时候,不妨把对孩子的价值观教育与纳入进来,这样一来,就能更好地促进孩子对责任感的认识。

古往今来,上至治国,下至齐家,古圣先贤们无不向后人展示了他们身心俱存的那种无比崇高的责任感。

无论是小到自己负责,还是大到为国家、为社会、为人类负责,都是作父母的渴望孩子能达到的境界。

打造孩子的责任感,需要做父母的能清醒地意识到这一切都应从小事抓起,树立孩子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才能最终让孩子遂着父母的心愿健康成长。

§§第十五篇 引导孩子走向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