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不要为孩子安排好一切
29481400000107

第107章 对孩子采取正确的保护方法

多数小孩都曾有过被捉弄、被欺负的经历,而父母所能提供的最好的保护,就是培养孩子的自信心,锻炼他们的独立性。

一个秋天的下午,1年级学生欧文走下校车,嘴角上流淌着一缕鲜血,小脸蛋上满是泥土和泪痕。他告诉爸爸说,刚才,一个“可恶的小孩”在车上打了他,还说,有一次那个小孩还在学校的操场上将他绊倒,对着他的鼻子打了一拳。而老师却没有看见。

一位13岁的女孩,长相标致,是学校女子足球队的“明星”。一天,她爸爸发觉她愁容满面,问为什么,她一下子哭了起来。原来,学校有一个男孩只要一见到她。便凑过身骂她:“你这个大肥猪,真是丑八怪!”还有许多不堪入耳的下流话。

上述情况说明了一个问题:您的孩子受人欺负了。

爸爸可不要轻视这种情况,因为受人欺负可能对小孩产生严重的心理影响:他们常常会变得抑郁、沮丧,甚至认为自己毫无用处……一位10岁的男孩对爸爸诉说,自己在学校经常被人捉弄、欺负,而爸爸对此却漫不经心、不以为然,后来发现,儿子的学习成绩急剧下降,并开始暴饮暴食以发泄自已的苦闷和烦恼。那些目睹同学遭受欺负而无人过问的小孩,也会从此变得胆战心惊,害怕有一天这种遭遇也会落到自已的头上。

面对这种情况,作为爸爸和小孩应该怎么办呢?

(1)不要报以情绪反应

“许多被捉弄的小孩对欺负他们的人只能以泪水相对。”心理学家大卫·G·佩里说。受欺负的人的眼泪只会让欺负他们的人变得愈发肆无忌惮,甚至变本加厉。6年级学生迈克尔因身材矮胖遭高年级学生的围攻。“回到家时,他显得闷闷不乐、心烦意乱”。他爸爸说:“我告诉他,这样就让他们正中下怀了。”从此,迈克尔学会了镇定自若,对他们的嘲笑、捉弄不加理睬。那些人自讨没趣后,很快便停止了恶作剧。

(2)要理直气壮地加以阻止

仅仅对恃强欺弱的人视而不见还很不够,因为他们常常会纠缠不清。许多小孩不知道如何才能既不用打架而又可以保护自己。当几个2年级学生不断地合伙欺负一个害羞的1年级男孩时,辅导顾问泰普·弗兰克训练他勇敢地面对他们,盯着他们的眼睛,并以斩钉截铁的口吻命令他们住手,然后转身走开。那个小男孩惊讶地发现,这一招还真灵。校长唐·麦康基建议,对恃强欺弱的团伙,最好在他们各自分散时与之独个论理,因为“成群结伙会让他们有恃无恐”。

(3)采取出其不意的行为

体育课对7年级学生爱立克来说,实在是一种折磨,因为一个男孩常把他的衣服扔到地上,还将他的短裤撕破。“最后,我们想出了一个办法。”爱立克的母亲说。当下次那个男孩又要来欺负他时,爱立克突然声色俱厉地喊道:“把你的肮脏的手拿开!”那个男孩被吓得一怔,每个人也都转身看着他。结果,他再也不敢找爱立克的麻烦了。心理学专家纳撒尼尔·弗洛伊德说,帮助孩子练习类似的果断行动可以使他们增强信心。爸爸可以在家中与孩子一起轮流扮演欺负与被欺负的角色,教会他们如何疾言厉色地呵斥想欺负他们的人,而不是低着头或怯生生地含糊其辞。

(4)增强孩子的友谊

心理学家罗纳德·斯莱比说:“哪怕是只有一个小朋友站在你孩子一边,这对想欺负他的人都是一股强大的戚慑力”。另一位心理学家罗伯特·凯恩斯建议,对那些腼腆、害羞或不善交际的小孩,爸爸可以在孩子放学后将他们的同学请到家中作客,帮助他们建立友谊。对于稍大一点的孩子,爸爸可以鼓励他们多参加体育锻炼或其他活动,以便结交朋友。

(5)寻求学校的支持

大多数小孩都不愿被同学们称为“爱打小报告的小人”,他们即使遭人欺负也不愿向学校和老师告发。许多家长担心,如果他们将自己孩子被人欺负的事反映给学校,会被视为是干涉学校的工作或是“小题大做”、对孩子“过分溺爱”。但是,爸爸们应该清楚,你们完全有权利要求校方对此采取强硬、有效的措施。不要试图真接去找对方小孩的家长,因为那样做效果一般不大。通常来说,最好将情况直接反映绘校长或老师,由学校出面干预。这样,老师也可以注意观察孩子双方的行为,如证据确凿,对方小孩及其家长也难以抵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