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不要为孩子安排好一切
29481400000100

第100章 美国的“狼”与中国的“羊”

爱子之心,人皆有之。但是,过分地养,过分地娇,只能培养出“小绵羊”。“小绵羊”缺乏应有的独立性,只能一事无成,任人宰割。

每一个做家长的,一定要让孩子知道,自己将来的一切都离不开自身的奋斗。对孩子的诱导决不可“等长大了再说”,要从摇篮中抓起,给孩子自我服务,自我锻炼的机会。

小佳佳每到吃饭的时候,就会与爸爸或妈妈展开一阵“游击战”。爸爸或妈妈为了能使他吃一勺饭,追着小佳佳满房子跑,好不容易将其“俘虏”后,便轮番展开强大的“哄骗”攻势,像侍奉老祖宗一样,勉勉强强地喂上几口。

“小游击队员”佳佳的体质一点也不好,只要天气稍有变化,感冒伤风准会找他作伴儿。

“小游击队员”3岁多了,别说用筷子,连勺子也不会用——盛上10粒米,至少要撒掉9粒半。

“今日之中国,全在我少年”,祖国亟需人才,父母希冀孩子成才,这就看家长怎么理解爱子的深远意义,怎么采取良好的家庭教育了。

许多做父母的沉迷于盲目宠爱,认为孩子小,处处不放心,帮孩子吃饭,帮孩子穿衣,帮孩子洗脸,什么都不让孩子动手,孰不知这种痴情的爱子方式,会使孩子养成依赖性的心理,甚至滋生四体不勤的祸根。

难怪有人比较美国与中国养育子女的不同方式时,概括为美国家长是培养子女,而中国家长则是在养子女;美国培养出来的是勇敢善战、独立进取的“狼”,而中国养出来的是温顺乖巧,不愿意离开妈妈的“小绵羊”。

这怎能不使人感慨呢?

在等级森严和竞争激烈的美国,美国人具备了久经锻炼的独立性格和竞争意识,他们的动手能力非常强。可以说,美国人的这些素质都是从小被培养起来的。

美国的孩子尚在幼儿,父母就放手让他们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独立活动。小孩长到一岁左右能吃饭时,父母就将其放在一个小椅子上,面前摆一张放着食物的小桌子,让其独立用小叉子小刀子乃至用小手去大吃大嚼,如果孩子不愿意吃,父母决不去喂他,也不给零食。饿了的孩子,到下一顿会乖乖地自己吃饭。

美国幼儿的睡觉也是如此。很小的时候,孩子就独自在围着护杆的小床上睡觉,大多数从婴儿时就独居一室。父母只是半夜起来照看几次。

坚强的性格是事业成功不可缺少的条件之一,性格坚强的人往往也是生活中的强者。要想期望孩子在今后事业上取得成功,首先应该让孩子从小学会独立生活,事事不依靠父母。这就是美国家长教育孩子的观点和方式。

美国权威儿科博士詹姆斯告诫家长说:“依赖本身就滋生懒惰,精神松懈,懒于独立思考,易为他人左右等弱点。所以说,处处对孩子包办代替,这不是在帮助孩子,而是在坑害孩子。”

一位满族作家讲,末代皇帝溥仪,生活上处处离不开奴仆的伺候,解放后进了战犯管理所之后,竟不知道怎样把牙膏挤到牙刷上。祖宗的福荫,消蚀了他起码的生活自理能力,这种无知无能,实在是令人悲叹。

美国的父母似乎“冷酷无情”,但培养出来的是勇敢独立的“狼”,假若有一日,“狼”和“羊”在一块儿共事,会怎样呢?

中国的家长向美国的家长学一点养“狼”之法,也许是一种明智之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