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谁说你懂管人管事
29473700000092

第92章 有了内部支持才能站稳脚跟

管理者不应总把自己置于居高临下、控制一切的地位。下属,尤其是众多下属的全力支持,是你理顺管理工作的必要条件,对于一个初掌管理权的领导更是如此。比如一位新任总经理,如果公司的财务、业务、行政等部门,甚至连清洁员都不配合你的工作,恐怕就很难打开工作局面。在中国古代,正反两方面的很多例子都为我们提供了佐证。

东晋司马睿移镇建邺后,对于能否在江东站住脚,还没有十分把握。因为江东士族对这位东南最高军政长官十分冷淡。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居然没有一位名流拜会司马睿。

东吴灭亡后,江东士族的经济利益虽然没有受到多大打击,政治地位却一落千丈。西晋朝廷看不起他们,被任用的人士极少。有鉴于此,陆机的疏议讲得十分清楚:

“至于荆、扬二州,户各数十万,今扬州无郎,而荆州江南乃无一人为京城职者,诚非圣朝待四方之本心。”

即便个别人被征到中央为官,也受到百般猜忌,所以晋末战乱,便纷纷挂冠而归了。这绝不是说他们想就此归老林下,而是在窥度时机,准备东山再起,恢复昔日权势。绝大部分江东士族能为陈敏网罗、不少江东士族参与钱铒的叛乱,原因就在于此。

江东士族的态度使司马睿和王导焦虑万分,若得不到他们的支持,就极难站住脚。为此,王导和王敦决定在三月初三拥司马睿出巡,借以观察江东士族的动态,再决定下一步的行动。这一天,司马睿乘肩舆出游,北来名流摆出全部仪仗追随其后,故意从顾荣、纪瞻等宅第绕行,终于引来了他们的拜见。王导乘机献策:

“古之王者,莫不宾礼故老,存问风俗,虚己倾心,心招俊嵚。况天下丧乱,九州分裂,大业草创,急于得人者乎!顾荣、贺循,此士之望,未若引之以结人心。二子既至,则无不来矣。”

司马睿心领神会,请王导代表他拜会顾荣和贺循,请他们出来相助。这是政治待遇,也是一个信号,它表明司马睿有意借重江东士族。顾、贺二人欣然应命。司马睿终于和江东士族搭上了线。在顾、贺的影响和推荐下,其他南士相继而至。司马睿任命顾荣为安东大将军府司马、纪瞻为军谘祭酒、周能为仓曹掾、贺循为吴国内史,这些都是司马睿幕府中重要的职位,有的则是江东腹心地区的地方长官。对于顾荣,司马睿更为器重,事无巨细,都找顾荣谋议。对于江东士族来说,这实在是东吴灭亡以后少有的光辉时日。为了搞好与江东士族的关系,王导还学说吴语,提出与吴郡陆氏联姻的要求。不久,散骑常侍朱嵩和尚书郎顾球死,鉴于吴郡朱氏和顾氏都是江东名门望族,司马睿为再次表达他借重的心意,突破仪制,亲自为他们举哀,哭之甚恸。接二连三的举动,终于感动了江东士族,“由是吴会风靡,百姓归心焉。自此以后,渐相崇奉,君臣之礼始定。”司马睿被江东士族确认为自己利益的最高代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