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谁说你懂管人管事
29473700000061

第61章 当众赞美下属必须慎重

管理者当众赞美下属,从某种意义上讲是手段而不是目的。

当着大家的面赞美下属,主要有两个目的:一是为了鼓励被称赞的下属,让他意识到管理者对他的肯定和赞赏;二是为了给其他人树立榜样,鞭策其他人努力工作,干出成绩。当众赞美某一位下属无疑是驾驭和控制下属的有效方法。

但是,如果当众赞美某一位下属的成绩和优点不恰当,就可能引起其他人的不满,不仅对被称赞的下属造成坏的影响,还会损害管理者的威信和形象,激化企业的内部矛盾。所以当众赞美下属必须慎重。

(1)当众赞美下属要有理有据。当众赞美一位下属必须说服大家,使其他人心服口服,这就要求管理者的话要有据有理。“有据”就是要有事实根据,确凿无疑,谁也说不出个不字来。“有理”就是要求管理者的话有道理,无可挑剔。“有据”和“有理”必须结合起来才能起到教育和激励的作用。

在一个单位的会议上,处长在总结工作时提到发表文章比较多的何某时表扬道:“小何同志肯动脑子,好钻研,近来成果很多,发表了8篇文章,其他年轻同志要向人家学习,搞些成果出来。”话音未落,就有一位年轻的部下插话说:“水平不能以文章来定,文章的好坏不能以发表的多少来定。发表文章多并不一定说明水平高,那有可能是文字垃圾多。有的人一辈子就发表一篇或几篇文章,影响却很大,难道能说水平低吗?”处长被问了个哑口无言,不得不解释一番。结果弄得谁也不高兴。

处长的尴尬不在于他没有根据,而是有据却无理,他的表扬也确实站不住脚,经不起推敲,所以其他人心里不痛快,把他的称赞给堵了回去。

曾国藩很善于当众赞美某一位下属以激励其他将士。有一次,曾国藩召集诸将议论军务,他先发言道:“诸位都知道,洪秀全是从长江上游东下而占据江宁的,故江宁上游乃洪逆气运之所在,现湖北、江西均为我收复,江宁之上,仅存皖省,若皖省克复,江宁则早晚必成孤城。”此时,一贯沉默寡言的李续宾从曾国藩的话中意识到了下一步的用兵重点,就试探着插话问道:“涤帅的意思,是要进兵安徽?”“对!”曾国藩见李续宾猜出了自己的意图,以赏识的目光看了李续宾一眼接着说:“迪庵说得好,看来你平日对此已有思考。为将者,踏营攻寨算路程等等尚在其次,重要的是胸有全局,规划宏远,这才是大将之才。迪庵在这点上,比诸位要略胜一筹。”其他将领也点头称是。

上面两个例子同样是当众赞美下属,一个很不成功,一个则很成功,主要原因有二:一是当众赞美某个下属不仅要有事实根据,更要有服人的道理。曾国藩抓住了李续宾的一句话就引申出大将之才的许多道理,事实清楚,道理深刻,谁能不服。二是要善于把握时机,赏不逾时。一旦发现下属值得表扬的地方,马上要发掘出表扬的道理当众表扬,不要拖拖拉拉,也不必要攒到一块表扬。因为“夜长梦多”,当其他人看到某人的成绩或优点时,嫉妒心可能萌发,为寻求心理平衡可能会攻击或者寻求达到攻击别人的目的的手段,如果赞美“滞后”,难度可能更大。曾国藩听完李续宾的发问后,立即予以大力赞扬,其他人是没有充分的心理准备的,也只能接受教诲。

(2)当众赞美某个下属,不能怀有心计,要有诚意。有的管理者在表扬下属时,只想着树立自己个人的威信,收买人心,实际上并没有表现出欣赏的诚意,无论是被表扬者还是其他人,都像被当猴耍一般,这样的做法根本不可能使管理者如愿。管理者赞美下属,必须首先自己表示欣赏、表示出诚意。

北魏时太武帝拓跋焘很赏识崔浩,聘他为顾问,并鼓励他集思广益、敢于进谏。太武帝还命令歌舞乐工作歌舞歌颂有功之臣,说:“智如崔浩,廉如道生。”在一次数百人参加的酒宴上,太武帝指着旁边的崔浩,发自内心地赞扬道:“你们看这个人纤瘦懦弱,手不能挽弓持矛,但他胸中所怀的却远远超过甲兵之能。朕开始时虽有征讨之意,但思虑犹豫不能决断,前后克敌获捷,都是这个人引导我至于今天这一步。”话中不无诚意。

富兰克林有句名言说:“诚实是最好的政策。”聪明的管理者在赞美下属时,最好的方法就是要真诚。太武帝对崔浩的赞美没有半点虚伪,他平时就非常赏识崔浩,坦诚之情处处可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