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一生三舍
29471800000009

第9章 有一种胸襟叫包容

1.宽广胸襟,无忧也无恼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江海之所以能成为百谷之王,是因为身处低下。要想拥有百川的事业和辉煌,首先要拥有容得下百川的心胸和气量。

一个满怀失望的年轻人,千里迢迢来到一位知名画家的家中,对画家说:“我一心一意要学丹青,但至今没能找到一个能令我满意的老师。”

画家笑笑问:“你走南闯北十几年,真没能找到一个自己的老师吗?”年轻人深深叹了口气说:“许多人都是徒有虚名啊,我见过他们的画,有的画技甚至不如我呢!”画家听了,淡淡一笑说:“我收集了一些名家精品,既然你的画技不比那些名家逊色,就烦请你为我留下一幅墨宝吧。”说完,便拿来了笔墨砚和一沓宣纸。

画家接着说:“我的最大嗜好,就是爱品茗饮茶,尤其喜爱那些造型流畅的古朴茶具。你可否为我画一个茶杯和一个茶壶?”年轻人听了,说:“这还不容易?”于是调好了砚墨,铺开宣纸,寥寥数笔,就画出一个倾斜的水壶和一个造型典雅的茶杯。那水壶的壶嘴正徐徐吐出一脉茶水来,注入到了那茶杯中去。年轻人问画家:“这幅画您满意吗?”

画家微微一笑,摇了摇头。

画家说:“你画得确实不错,只是把茶壶和茶杯放错位置了。应该是茶杯在上,茶壶在下呀。”年轻人听了,笑道:“您为何如此糊涂,哪有茶壶往茶杯里注水,而茶杯在上茶壶在下的?”画家听了又微微一笑说:“原来你懂得这个道理啊!你渴望自己的杯子里能注入那些丹青高手的香茗,但你总把自己的杯子放得比那些茶壶还要高,香茗怎么能注入你的杯子里呢?涧谷把自己放低,才能吸纳融会百川,呈汹涌之势啊。”

我们需要学会宽容,“容人须学海,十分满尚纳百川”,懂得宽容待人的好处。宽容待人,就是在心理上接纳别人,尊重别人的处世原则,理解别人的处世方法。我们要接受别人的长处,同时,也要接受别人的短处、缺点与错误。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地和平相处。

宽容代表着一个人的美好心性,也是最需要加强的美德之一。俗语讲,眉间放一“宽”字,自己轻松自在,别人也舒服自然。宽容是一种豁达的风范,也许只有拥有一颗宽容的心,才能面对自己的人生。

宽容就是在别人和自己意见不一致时也不要勉强。因为任何的想法都有其来由,任何的动机都有一定的诱因。了解了对方的想法,找到他们意见提出的基础,就能够设身处地地接受对方的心理。

正所谓“退一步,海阔天空;忍一时,风平浪静”。宽容就是事情过了就算了,从不去斤斤计较。每个人都有犯错的时候,如果执著于过去的错误,就会不信任、耿耿于怀、放不开,并且限制了自己的思维,也限制了对方的发展。即使是背叛,也并非不可容忍。能够承受背叛的人才是最坚强的人,也将以他坚强的心志在氛围中占据主动,以其威严更能够给人以信心、动力,因而更能够防止或减少背叛。

宽容是一种幸福。我们在饶恕别人的同时,给了别人机会,也取得了别人的信任和尊敬。所以说,宽容是一种看不见的幸福。

宽容更是一种财富。拥有宽容,就拥有了一颗善良而真诚的心。这是易于拥有的一笔财富,它在时间推移中升值,它会把精神转化为物质。选择了宽容,便赢得了财富。

因此,只有用一种比大海还要宽广的胸怀去对待人生、对待他人,生活就会变得更精彩。

2.咽下一口气问题自然解决

一句美好的语言也许并不能化坚冰为温泉;假如你想引起一场令人至死难忘的怨恨,或许只要发表一点尖刻的批评即可。

人与人之间经常会产生矛盾,有的是因为认识的水平不同,有的是因为对对方不了解,有的是原本有某些偏见和误解。如果你有较大的度量,以谅解的态度对待别人,忍住最容易爆发的激动情绪,咽下一口气,这样你就可能赢得时间,问题自然就解决了。

爱因斯坦博士是全世界人都尊敬的人,他是全球数学、物理方面无可争议的专家。这位创造相对论和原子理论的人,竟然也咽下过一口“气”。有一天,他上汽车后。正想一个问题,数错了钱。售票员大声讽刺他:“你这么大个人,会不会算数呀!”爱因斯坦一笑置之:“不会就不会吧!”

社交过程中,由于偏见和误解常常会使一方伤害另一方。假设另一方耿耿于怀,那关系就无法融洽。如果受伤害的一方有很大的度量,不念旧恶,那会使原先持偏见者感情受到震动。

度量问题不是个无关紧要的小问题。度量如海还是度量如杯,在重要关头,它就可以关系到事业的成败。为一点小事斤斤计较,争吵不休,既伤害了感情,影响了友谊,也无益于你成大事,结果不是双赢而是两败。因此,捐弃个人成见,不在社交场合为区区小利争斗,不为炫耀自己而去贬低他人,发扬一点忍让精神,对许多事情进行“冷处理”,摆脱互相之间无原则的纠缠和不必要的争执,不计较一切无关大局的小事……那么,你的风度将会获得社交场合中众人的青睐,你的事业也会如虎添翼,收到双赢的效果。

有位爱尔兰人名叫欧·哈里,上过卡耐基的课。他受的教育不多,可是很爱抬杠。他当过人家的汽车司机,后来因为推销卡车不顺利,来求助于卡耐基。听了几个简单的问题,卡耐基就发现他老是跟顾客争辩。如果对方挑剔他的车子,他立刻会涨红脸大声强辩。欧·哈里承认,他在口头上赢得了不少的辩论,但没能赢得顾客。他后来对卡耐基说:“在走出人家的办公室时我总是对自己说,我总算整了那混蛋一次。我的确整了他一次,可是我什么都没能卖给他。”

所以,卡耐基的难题是如何训练欧·哈里自制,避免争强好胜。欧·哈里后来成了纽约怀德汽车公司的明星推销员。他是怎么成大事的?这是他的说法:“如果我现在走进顾客的办公室,而对方说:‘什么?怀德卡车?不好!你就送我我都不要,我要的是何赛的卡车。’我会说:‘老兄,何赛的货色的确不错,买他们的卡车绝错不了,何赛的车是优良产品。’”

“这样他就无话可说了,没有抬杠的余地。如果他说何赛的车子最好,我说没错,他只有住嘴了。他总不能在我同意他的看法后,还说一下午的何赛车子最好。我们接着不再谈何赛,我就开始介绍怀德的优点。”

“当年若是听到他那种话,我早就气得脸一阵红、一阵白了——我就会挑何赛的错,而我越挑剔别的车子不好,对方就越说它好。争辩越激烈,对方就越喜欢我竞争对手的产品。”

“现在回忆起来,真不知道过去是怎么干推销的!以往我花了不少时间在抬杠上,现在我守口如瓶了,果然有效。”

正如明智的本杰明·富兰克林所说的:“如果你老是抬杠、反驳,也许偶尔能获胜,但那只是空洞的胜利,因为你永远都得不到对方的好感。”

因此,你自己要衡量一下,你是宁愿要一种字面上的、表面上的胜利,还是要别人对你的好感?你可能有理,但要想在争论中改变别人的主意,一切都是徒劳。那就不妨试试先咽下一口气再说。

3.让步为高,宽人是福

为人处世能够做到忍让是很高明的方法,因为退让一步往往是进步的阶梯;对待他人宽容大度就是有福之人,因为在便利别人的同时,也为方便自己奠定了基础。

齐国相国田婴门下,有个食客叫齐貌辩,他生活不拘细节,我行我素,常常犯些小毛病。门客中有个士尉便劝田婴不要与这样的人打交道,田婴不听,那士尉便辞别田婴另投他处了。为这事门客们愤愤不平,田婴却不以为然。田婴的儿子孟尝君便私下里劝父亲说:“齐貌辩实在讨厌,你不赶他走,倒让士尉走了,大家对此都议论纷纷。”

田婴一听,大发雷霆,吼道:“我看我们家里没有谁比得上齐貌辩。”这一吼,吓得孟尝君和门客们再也不敢吱声了。而田婴对齐貌辩却更客气了,住处吃用都是上等的,并派长子伺奉他,给他以特别的款待。

过了几年,齐威王去世了,齐宣王继位。宣王喜欢事必躬亲,觉得田婴管得太多,权势太重,怕他对自己的王位有威胁,因而不喜欢他。田婴被迫离开国都,回到了自己的封地薛。其他的门客见田婴没有了权势,都离开他,各自寻找自己的新主人去了,只有齐貌辩跟他一起回到了薛地。回来后没过多久,齐貌辩便要到国都去拜见宣王。田婴劝阻他说:“现在宣王很不喜欢我,你这一去,不是去找死吗?”

齐貌辩说:“我本来就没想要活着回来,您就让我去吧!”田婴无可奈何,只好由他去了。

宣王听说齐貌辩要见他,憋了一肚子怒气等着他,一见齐貌辩就说:“你不就是田婴很信从、很喜欢的齐貌辩吗?”

“我是齐貌辩。”齐貌辩回答说,“靖郭君(田婴)喜欢我倒是真的,说他信从我的话,可没这回事。当大王您还是太子的时候,我曾劝过靖郭君,说:‘太子的长相不好,脸颊那么长,眼睛又没有神采,不是什么尊贵高雅的面目。像这种脸相的人是不讲情义,不讲道理的,不如废掉太子,另外立卫姬的儿子郊师为太子。’可靖郭君听了,哭哭啼啼地说:‘这不行,我不忍心这么做。’如果他当时听了我的话,就不会像今天这样被赶出国都了。”

“还有,靖郭君回到薛地以后,楚国的相国昭阳要求用大几倍的地盘来换薛这块地方。我劝靖郭君答应,而他却说:‘我接受了先王的封地,虽然现在大王对我不好,可我这样做对不起先王呀!更何况,先王的宗庙就在薛地,我怎能为了多得些地方而把先王的宗庙给楚国呢?’他终于不肯听从我的劝告而拒绝了昭阳,至今守着那一小块地方。就凭这些,大王您看靖郭君是不是信从我呢?”

宣王听了这番话,很受感动,叹了口气说:“靖郭君待我如此忠诚,我年轻,丝毫不了解这些情况。你愿意替我去把他请来吗?我马上任命田婴为相国。”

田婴待人宽和,终因此而复相位。

为人处世,忍让为本。但律己宽人同样是种福修德的好根由。为人在世,谁也保证不了不犯错误,谁也难免得罪人,但能得到人家的宽容,你自然会感激不尽。当然,人家也会冲撞于你,冒犯于你,若你能宽容待之,人家就会认为你坦诚无私,胸襟广阔,人格高尚,于是你的身边会挚友云集,为你赴汤蹈火。

4.过刚的易衰,柔和的长存

老子说过,过于坚强之个性的人,就是走向死亡的人,个性柔弱的人就是能生存的人。所以用兵过强,反而不会胜利,木过强硬则容易断掉。强大之个性,想要居人上,反过来就败在人下,柔弱自守之人,反过来就高居在上。

老子所参悟的“过刚的易衰,柔和的长存”似乎与所罗门的智慧之语“柔和的舌头能折断百骨”不谋而合。绳锯木断,水滴石穿也是这个道理。生命的质量不在于它的硬度而在于它的韧性,鲁迅生前最推崇的就是坚韧的精神。“韧”字的含义是:百折不挠,勇往直前。人如果没有一股韧劲,干什么都不会成功。

有这样一个故事,商容是殷商时期一位很有学问的人。在他生命垂危的时候,老子来到他的床前问道:“老师还有什么要教诲弟子的吗?”商容张开嘴让老子看,然后说:“你看到我的舌头还在吗?”

老子大惑不解地说:“当然还在。”商容又问:“那么我的牙齿还在吗?”老子说:“全都落光了。”商容目不转睛地注视着老子说:“你明白这是什么道理吗?”老子沉思了一会儿说:“我想这是过刚的易衰,而柔和的长存吧?”商容点头笑了笑,对他这个杰出的学生说:“天下的许多道理几乎全都在其中了。”

你知道拿破仑在滑铁卢一役中是被谁打败的吗?答案是英国的威灵顿将军。这位打败英雄的英雄并不只是幸运而已,他也曾尝过吃败仗的滋味,并且多次被拿破仑的军队打得落花流水。

最落魄的一次,威灵顿将军几乎全军覆没,只好落荒而逃,逼不得已,只好在一个破旧的柴房里藏身。

在饥寒交迫中,他突然想起自己的军队已经被拿破仑打得七零八落,伤亡惨重。这样还有什么面目去见江东父老呢?万念俱灰之下,他只想一死了之。

正当他心灰意冷的时候,忽然看见墙角有一只正在结网的蜘蛛。一阵风吹来,网立刻被吹破了,但是蜘蛛并没有就此停下来,它再接再厉,努力吐丝,立刻开始重新结网。

好不容易快要结成时,又一阵大风吹来,网又散开了。蜘蛛毫不气馁,转移阵地又开始编织它的网。

像是要和风比赛一样,蜘蛛始终没有放弃。风越大,它就织得越勤奋。等到它第七次把网织好以后,风终于完全停止了。

威灵顿将军看到了这一幕后,心中思潮汹涌,不禁有感而发:一只小小的蜘蛛都有勇气对抗大自然这个强大的劲敌,何况自己一个堂堂的将军,更应该奋战到底,怎能因为一时的失败就丧失了斗志呢?

于是,威灵顿将军坦然接受了失败的事实,并且重整旗鼓。苦心奋斗了八年之久,最后在滑铁卢之役一举打败拿破仑,一雪当年的耻辱。

威灵顿将军赢就赢在坚韧不拔的品格上。如果说,世界上有一种药能够救人于失败落魄的境地中,那么这剂药的名字就叫“坚韧”。

在一本书里曾有过这样一段文字:你是鸡蛋还是胡萝卜?假设鸡蛋和胡萝卜是两个人,它们同时面临着被水煮这个困境,而它们的反映是不一样的。鸡蛋被水煮过之后蛋清与蛋黄凝固,比先前还要硬。而胡萝卜却没有了先前的脆而被软所代替。物犹如此,人何以堪?有的人在困难面前展现了他的坚韧,打败了困难,有的人则在困难面前畏惧、退缩。

富兰克林说:“有耐心的人,无往而不利。”耐心就是一种坚韧,需要特别的勇气,需要不屈不挠,坚持到底的精神。这里所谓的耐心是动态而非静态的,主动而不是被动的,是一种主导命运的积极力量。这种力量就是坚韧,以一种几乎是不可思议的执著,投入到既定的目标中,才具有人生的价值。

人的一生如果过于顺利,就如温室里的花朵一样,虽然也能绽放艳丽,但却缺乏一种源于大自然、经历风吹雨打后展现出的生命力。世间万物只有经过大自然狂风暴雨的洗礼和锤炼后,才能诞生出旺盛的生命力。人生也是如此,当一个人处身于逆境之中,若能坚强地忍受一切的不如意,甚至于磨难,而后仍屹立不倒,他便是强者!

生活就像是一场现场直播的演出,你没有任何选择的余地,你会无数次地被命运之手推拒在主场之外,因此你的激情没有了,曾经的笑脸也没有了……在生活的惯性思维中,你开始变得沉默和妥协。慢慢地,你的棱角被磨平了,淹没于人海了。只有保持一种特别的坚韧,才能让我们的生活更美好,更有意义。

记得米兰·昆德拉曾说过:“生活,是持续不断地沉重努力,为的是不在自己眼中失落自己。”作为人,只有坚韧地承受着各种的失意和寂寞,才能不迷失自己,才能笑到最后,也才能笑得最好!

5.虚怀若谷,谦虚做人

真正懂得搏击的武士,凭借的是智慧不是武力;真正懂得打仗的将领,凭借的是冷静沉着不是冲动暴躁;常常战胜敌人者,往往不需打仗就胜了;很会运用别人优点的人,对待别人都很谦恭,尊重对方。

谦恭有度,讲的是君子的情操和待人接物的态度。君子待人要谦虚,对待长辈更要恭谦有礼,但也不可谦虚过度,过谦则使人感觉到虚伪狡诈。只有虚怀若谷的态度,才能给人尊敬的印象,敬人者人恒敬之,人们也会对谦虚者抱以尊敬。谦虚是高尚者的情操,修养深厚的表现,圣人君子的操守。

一个人如果太骄傲太自满,物极必反,盛极而衰,最终灾祸临头悔之晚矣。反之,如果太谦虚太礼让,矫揉造作,虚伪狡诈,也会给人留下华而不实的印象,这就是过犹不及的道理。因此谦让要有度,要恰恰当当的。

有一位满腹经纶的学者,为了了解人生的奥妙,不远千里去拜访一位作家。作家在桌上准备了两只斟满茶水的杯子,然后坐下,开始讲解人生的意义。

这位学者听着听着,觉得其中某些话似曾相识,好像也不是什么高深的理论。于是认为这位作家不过是浪得虚名,骗骗一般凡夫俗子而已。

学者越想越觉得心浮气躁,坐立不安,不但在作家的讲道中不停地插话,甚至轻蔑地说:“哦,这个我早就知道了。”

作家并没有出言指责学者的不逊,他只是停了下来,拿起茶壶再次替这位学者斟茶,尽管茶杯里的茶还剩下八分满,作家却没有把杯子里的茶倒出,只是不断在茶杯中注入温热的茶水,直到茶水不停地从杯中溢出,流得满地都是。杯子已经满了。

这位学者见状,连忙提醒作家说:“别倒了,根本装不下了。”

作家听了放下茶壶,不温不火地说:“是啊!如果你不先把原来的茶杯倒干净,又怎么能品尝我现在倒给你的茶呢?”

古往今来,凡是能够建立功业成就功勋的全都是谦虚圆融的人士,那些执拗固执、骄傲自满的人往往与成功无缘。

文王谦虚,渭河之滨访太公,最终成就了周朝八百年的基业;刘备谦虚,三顾茅庐请卧龙,最终天下三分一分归刘。

谦虚的人懂得怎样尊敬别人,包容别人,比如山谷。山谷因为胸怀空阔而罗纳万物,万物生长其间,不受排斥,不受拘禁,自由生长,得到了长久的来自于山谷的给养和尊重,同时山谷间的万物也装饰和点缀了山谷,使山谷变得郁郁葱葱,生机勃发。所谓谦虚礼让,敬人敬己就是这个道理。

做人大忌,就是得意忘形。纵观历史,凡得意忘形者,必没有好下场。

三国中曹操败走华容道,虽然是败军之将,却对诸葛亮的军事才能百般嘲笑,结果全都落入孔明套中,这时才羞惭万分,要不是关羽为报答恩情放他一马,恐怕曹操要死于赤壁的硝烟中。

还有,汉武帝刚刚即位的时候,舅父田蚡掌握大权,不把朝臣放在眼中,忘乎所以,最后连武帝也难以容忍,落了一个疯癫的下场。

有的时候,人们冲破了艰难险阻,经历了千辛万苦,终于把黑暗踩在脚下,迎来了光明的曙光,但却因为得意忘形,又重新跌入黑暗的深渊。得意忘形,会使人丧失最起码的谦虚,更会使人头脑发热,做事情往往没有逻辑,只凭一时的感觉。

得意忘形是摧毁心智的一把利器。纵使是那些曾经叱咤风云的人物,要是得意忘形了,也会遭遇不好的下场。古话说得好:“得意者终必失意。”人生在世,无论什么时候都要内敛,学会谦虚。只有谦虚的胸怀,才能有海纳百川的吞吐之势。得意忘形就像海上扬起的风波,即使风波滔天,但在风平浪静之后,大海也要复归沉静。故而,人不能得意,更不能忘乎所以,得意忘形。

6.心地放宽,恩泽流长

一个人待人处事的心胸要宽厚,使你身边的人不会有不平的牢骚;死后留给子孙与世人的恩泽要流得长远,才会使子孙有不断的思念。

东汉时,班超一行在西域联络了很多国家与汉朝和好,但龟兹恃强不从。班超便去结交乌孙国。乌孙国王派使者到长安来访问,受到汉朝友好的接待。使者告别返回,汉帝派卫侯李邑携带不少礼品同行护送。

李邑等人经天山南麓来到于阗,传来龟兹攻打疏勒的消息。李邑害怕,不敢前进,于是上书朝廷,中伤班超只顾在外享福,拥妻抱子,不思中原,还说班超联络乌孙,牵制龟兹的计划根本行不通。

班超知道了李邑从中作梗,叹息说:“我不是曾参,被人家说了坏话,恐怕难免见疑。”他便给朝廷上书申明情由。

汉章帝相信班超的忠诚,下诏责备李邑说:“即使班超拥妻抱子,不思中原,难道跟随他的一千多人都不想回家吗?”诏书命令李邑与班超会合,并受班超的节制。汉章帝又诏令班超收留李邑,与他共事。

李邑接到诏书,无可奈何地去疏勒见了班超。班超不计前嫌,很好地接待李邑。他改派别人护送乌孙的使者回国,还劝乌孙王派王子去洛阳朝见汉帝。乌孙国王子启程时,班超打算派李邑陪同前往。

有人对班超说:“过去李邑毁谤将军,破坏将军的名誉。这时正可以奉诏把他留下,另派别人执行护送任务,您怎么反倒放他回去呢?”

班超说:“如果把李邑扣下的话,那就气量太小了。正因为他曾经说过我的坏话,所以让他回去。只要一心为朝廷出力,就不怕人说坏话。如果为了自己一时痛快,公报私仇,把他扣留,那就不是忠臣的行为。”

李邑知道后,对班超十分感激,从此再也不诽谤他人。

人生在世究竟该怎样做人?从古至今是人们争论的一个话题。是“争一世而不争一时”,还是“争一时也要争千秋”,是只顾个人私利不管他人“瓦上霜”,还是为人类做有益的事,作些贡献?这实际上是两种世界观的较量。

生活中,一个心胸狭窄的人,必然招致他人的不满。人在世时宽以待人,善以待人,多做好事,遗爱人间必为后人怀念,所谓“人死留名,豹死留皮”,爱心永在,善举永存。而恩泽要遗惠长远,则应该多做在人心和社会上长久留存的善举。只有为别人多想,心底无私,眼界才会广阔,胸怀才能宽厚。

7.低调做人万事顺

我们有时候觉得自己什么都不怕,什么都可以做。偶尔会觉得自己有点不知天高地厚,总是把事情想象得很美妙,但又跌得很惨,也时常宽慰自己,年轻人嘛,犯错误是正常的,但是总犯错误不行,而且渐渐地也不年轻了。什么都会的天才儿童毕竟是极少数,而且天才儿童也不一定什么都能办好。要相信能人多得是,自己那点小招数,还够不上如此嚣张跋扈的。不是别人没有能耐,是别人不屑与你争。

面对物欲横流的世界,做人难,做一个低调的人更难,难于从躁动的情绪和欲望中稳定心态;他是一种修为,是一种对人生的理解,他必须把自己调整到以一个合理的心态去踏踏实实做人。当然这其中包含了很多值得人们好好品味的内容。

第一,在行为上要低调,做人不能太精明。例如:《红楼梦》中的王熙凤“机关算尽太聪明”,乐极生悲。

第二,在心态上要低调,不要锋芒毕露,不要恃才傲物,要知道谦逊是终生受益的美德。

第三,在姿态上要低调,“大智若愚,实乃养晦之术”,毛羽不丰时,要懂得让步;时机未成熟时,要挺住。所谓“高处不胜寒”,低调做人也未尝不是件好事。

第四,在言辞上要低调,说话时莫逞一时口头之快,不可伤害他人自尊,不要揭人伤疤,得意而不忘形,要知道祸从口出,没必要自惹麻烦。

低调做人,不是指低声下气,奴颜婢膝,而是指要始终把自己当成普通一分子,使自身融入到大众中去,融入到社会中去,不追名逐利,不自命不凡,为人处事不张扬。高调生活,不是指高人一等,居功自傲,而是说精神境界要高,见解见识要高,综合素质要高,品位要高,不庸俗。

没有人不期望自己有更多的朋友,没有人不期望自己得到更多尊重,没有人不期望自己成就更多事业,没有人不期望自己有更好的生活品质。

高调生活,就是说在心志上要高调。立高远之志,创辉煌人生。要有勇气,有梦想,要知道锲而不舍才能成就传奇。

首先,在行为上要高调,心动不如行动,拥有梦想就要去行动,要相信自己的潜在优势,犹豫不决的人将一事无成。

其次,在心态上要高调。要乐观,要时常给自己希望,保持向上的激情,别让借口“吃掉”你的希望;要坚定生活的信念,相信丑小鸭也能变成白天鹅,把挫折当成垫脚石,对生活充满热情。

再次,在细节上要高调。注重细节,从小事做起。用心做事,对待任何事情,即使小事也要倾注全部热情。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形形色色、各式各样的人都有,与人相处,无论是生活中还是工作中,只要你稍微有点处理不当,就很有可能找来不少麻烦。轻者,工作不愉快;重者,影响自己的职业生涯。因此,在与人相处的艺术中,低调做人相当重要,特别是在与小人的相处中,更加重要。

学会低调做人就是不要把自己的心理能量浪费在无谓的人际斗争中,即使你认为自己的能力比别人强,即使你认为自己满腹才华,也要学会保留,学会隐藏,学会克制,这是保护自己的有效手段,也是一种能量的内敛。不招人嫌、不卷进是非、不招人嫉妒、无声无息地把自己要做的事情做好,出色地完成自己的任务,永远都是最重要的事情。我们不要抱怨自己的功绩成了别人的功德,不要抱怨自己怀才不遇,不要自视清高,不要招摇过市,那是一种肤浅的行为。我们要相信:我们还有很多不懂的,不懂的比懂的多;我们同样要相信:世界上厉害的人比不如我们的人多。

美国开国元勋之一的富兰克林,年轻时去一位老前辈的家中做客,他昂首挺胸走进一座低矮的小茅屋,一进门,“嘭”的一声,他的额头撞在门框上,青肿了一大块。老前辈笑着出来迎接说:“很痛吧?你知道吗?这是你今天来拜访我最大的收获。一个人要想洞明世事,练达人情,就必须时刻记住低头。”富兰克林记住了,也成功了。

低调做人,是一种品格,一种修养,一种胸襟,一种智慧,一种姿态,一种风度,更是一种谋略,是做人的最佳姿态。欲成事者必要宽容于人,进而为人们所容纳、所赞赏、所钦佩,这正是人能立世的根基。根基坚固,才有枝繁叶茂,硕果累累;倘若根基浅薄,便难免枝衰叶弱,不禁风雨。而低调做人就是在社会上加固立世根基的绝好姿态。低调做人,不仅可以保护自己、融入人群、与人们和谐相处,也可以让人暗蓄力量、悄然潜行,在不显山不露水中成就事业。

低调做人不仅是一种境界,一种风范,更是一种弹性的生活方式。绝大多数成功者都或多或少受到过这一哲学思想的启示。

8.善待他人,就是善待自己

《优婆塞戒经·自他庄严品》中说:“别人对我有一点点恩德,就应想着怎样大大地回报他。对怨恨自己的人,要总是怀着善心。”这是教人行善事,做善人的箴言。

中国有句处世之道的古话叫:“与人为善。”是说人不论到什么时候,都要以善的一面对待别人。与人为善是人际交往中一种高尚的品德,是智者心灵深处的一种沟通,是仁者个人内心世界里一片广阔的视野。它可以为自己创造一个宽松和谐的人际环境,使自己有一个发展个性和创造力的自由天地,并享受到一种施惠与人的快乐,从而有助于个人的身心健康。

与人为善并不是为了得到回报,而是为了让自己活得更快乐。与人为善其实极易做到的,它并不要你刻意去做作,只要有一颗平常的心就行了。

在《本生经》中,载有这样一个有关“月与兔”的故事:

有一次,猴子、狐狸、兔子在一起玩儿。正玩儿得高兴的时候,突然看见一个饿得快要发昏的旅者拖着疲惫的脚步走了过来。

这三个动物都很可怜他,就四处为他寻找食物。结果,猴子和狐狸都找回了很多吃的,只有兔子两手空空地回来了。于是,兔子跃身跳入火中,将自己的身体献给旅者当食物。

就在这时,旅者化为佛陀,感动于兔子那种舍己为人的慈悲心,而把它送入月亮的世界,所以以后才有兔子住在月宫的传说。

在这个故事中,兔子的善行被加大宣扬,猴子和狐狸也有善行,却被忽略或轻视了。当然,如果将以找到食物的本领为标准来评判价值的话,那么猴子和狐狸则要比兔子更值得赞扬。可问题是,我们所强调的不在其奉献的是什么,而在其如何去奉献。

在日常生活中,无非是想丰富你的生活、实现你的价值。而这所有的一切,归根到底,都来自于你是否善待他人。与人为善不仅给你财富,还使你拥有被他人喜爱的充实感。记住:只有与人为善,才能求得长远财富;奸人只能造就一时的得意,却不能品味充实自信的人生。

与人为善来源于高尚。“人心本善”,“世界终将大同”,“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就会变成美好的人间”……有了这样的情操,人生杠杆才有了支点,人们行动才有了指南,理想大厦才有了精神支柱。

与人为善也来源于自信。无论生活以什么样的方式回报他,他都能应对自如。正如一位诗人所说:“报我以崎岖吗?我是一座天山严肃地思索;报我以平坦吗?我是一条欢快的小河;报我以不幸吗?我是一根劲竹经得起狂风暴雨;报我以幸福吗?我是一只凌空飞翔的燕子。”

释迦在世的时候,有一个名叫难达的老婆婆很想拿些什么东西来供养释迦,但可惜的是,老婆婆非常贫困,根本拿不出任何东西。

一天,老婆婆想用灯火来供养释迦,就到集市上去买灯油,卖家问她:“你穷的连饭都吃不上了,为什么不把买油的钱拿来买粮食呢?”

老婆婆说:“我就是因为太穷了,一向都拿不出东西来供养佛陀。现在想,至少要在自己的余生里供养一次,才来买油的。”

老婆婆回家后,便为佛陀点起灯火。这一夜,风很大,别人的灯火都被风吹灭了,唯独老婆婆那微弱的灯火却没有熄灭。释迦的弟子们看到这种情况,很是不解,于是就问释迦。释迦解释说:“老婆婆的供养虽然很小,但它却包容了全心全意的缘故。”

这是《阿阇世王授决经》中所载的一个故事,这则故事也强调了精神的施与比物质的施与更令人尊重的观点。

现实生活中,有些人不讨人喜欢,甚至四面楚歌,主要原因不是大家故意和他们过不去,而是他们在与人相处时总是自以为是,对别人随意指责,百般挑剔,人为地造成矛盾。只有处处与人为善,严以责己,宽以待人,才能建立与人和睦相处的基础。在很多时候,你怎么对待别人,别人就会怎么对待你。这就教育我们要待人如待己。在你困难的时候,你的善行会延伸出另一个善行。

孟子曾经说过:“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善待他人是人们在寻求成功的过程中应该遵守的一条基本准则。在当今这样一个需要合作的社会中,人与人之间更是一种互动的关系。只有我们去善待别人、帮助别人,才能处理好人际关系,从而获得他人的愉快合作。那些慷慨付出、不求回报的人,往往更容易获得成功。总之,善待他人就是善待自己。如同有句古语说的那样:授人玫瑰,手留余香。

市场经济,红尘滚滚。似乎地位、金钱、利益决定一切。于是有的人便认为与人为善的精神已变得陈旧而失去了光泽。其实,人们需要善良,世界需要善良,你自己也需要善良。

9.表面的弱者是真正的强者

有些人看上去平平常常,甚至还给人“窝囊”不中用的弱者感觉,但这样的人并不可小看。有时候,越是这样的人,越是在胸中隐藏着高远的志向抱负,而他这种表面“无能”,正是他心高气不傲、富有忍耐力和成大事讲策略的表现。这种人往往能高能低、能上能下,具有一般人所没有的远见卓识和深厚城府。

刘备一生有“三低”最著名,它们奠定了他王业的基础。

一低是桃园结义,与他在桃园结拜的人,一个是酒贩屠户,名叫张飞;另一个是在逃的杀人犯,正在被通缉,流窜江湖,名叫关羽。而他,刘备,皇亲国戚,后被皇上认为皇叔,肯与他们结为异姓兄弟,他这一来,两条浩瀚的大河向他奔涌而来,一条是五虎上将张翼德,另一条是儒将武圣关云长。刘备的事业,从这两条河开始汇成汪洋。

二低是三顾茅庐。为一个未出茅庐的后生小子,前后三次登门求见。不说身份名位,只论年龄,刘备差不多可以称得上长辈,这长辈喝了两碗那晚辈精心调制的闭门羹,毫无怨言,一点都不觉得丢了脸面,连关羽和张飞都在咬牙切齿,这又一低,一条更宽阔的河流汇入他宽阔的胸怀,一张宏伟的建国蓝图,一个千古名相。

三低是礼遇张松。益州别驾张松,本来是想卖主求荣,把西川献给曹操,曹操自从破了马超之后,志得意满,骄人慢士,数日不见张松,见面就要问罪,后又向他耀武扬威,引起他的讥笑,又差点将其处死。刘备派赵云、关云长迎候于境外,自己亲迎于境内,宴饮三日,泪别长亭,甚至要为他牵马相送。张松深受感动,终于把本打算送给曹操的西川的地图献给了刘备。这再一低,西川百姓汇入了他的帝国。

最能看出刘备与曹操交际差别的,要算他俩对待张松的不同态度了:一高一低,一慢一敬,一狂一恭。结果,高慢狂者失去了统一中国的最后良机,低敬恭者得到了天府之国的川内平原。

在这个故事中,刘备胸怀大志,却平易近人礼贤下士,慢慢成就了自己的基业。与之相反,曹操心高气傲,目中无人,白白丢掉了富饶的天府之国,并且还因此耽误了统一中国的大计。单从这一点上看,刘备是真英雄,虽然他没有所谓的气势架子;而曹操则一副狂徒之态,傲气冲天,耀武扬威。他因此吃了大亏,其实一点都不冤。

一个人,无论你已取得成功还是还没有出师下山,其实都应该谨慎平稳,不惹周围人不快;尤其不能得意忘形狂态尽露。特别是年轻人初出茅庐,往往年轻气盛,这方面尤其应当注意。因此心气决定着你的形态,形态影响着你的事业。

一位书法大师带着徒弟去参观书法展。他们站在一幅草书前,大师摇头晃脑地一个字一个字地往下读,突然卡壳了,因为那个字写得太草了,大师一时也认不出来,正左想右想之时,徒弟笑道:“那不就是‘头脑’的‘头’嘛!”

大师一听就变了脸色。他怒斥道:“轮得到你说话吗?”

这个徒弟显然是有才的,但也显然是不懂心高不可气傲这一道理的。这次惹火了师父,大师以后能不能喜欢他就很难说了。

一个博士生论文答辩之后指导教授对他很客气地说:“说实在话,这方面你研究了这么多年,你才是真正的专家,我们不但是在考你,指导你,也是在向你请教。”

博士则再三鞠躬说:“是老师指导我方向,给我找机会。没有老师的教导,我又能怎么表现呢。”

本来,能赢得指导教授的肯定和赞美是一件多么值得骄傲的事啊,但博士生没有因此得意洋洋,而是谦逊地感谢导师,无疑这种得体的表现会赢得众教授的好感,于他只会有益而不会有害。

在古代,皇帝御驾亲征的时候,即使正与敌人对阵的将军,可以一举把敌人击溃,不必再劳动皇帝,但是只要听说御驾要亲征,就常常按兵不动。一定等着皇帝来,再打着皇帝的旗子,把敌人征服。

这按兵不动,可能姑息养奸,让敌人缓口气,而造成很大的损失,为什么不一鼓作气,把他打下来呢?

此外,御驾亲征,劳师动众,要浪费多少钱财?何不免掉皇帝的麻烦,这样不更好吗?

如果你这么想,那就错了,错得可能有一天莫名其妙地被贬了职,甚至掉了脑袋。你要想想,皇帝御驾亲征是为什么?他不是“亲征”,是亲自来“拿功”啊!所以,就算皇帝只是袖手旁观,由你打败敌人,你也得高喊“吾皇万岁万万岁!”都是皇上的天威,震慑了顽敌。

所以说,懂得胜不骄、有功不傲的人是真正懂生活、会做事的人,他们会因此而成为强者,成为前途平坦、笑到最后的人。

10.容人者人容,治人者人治

在狂风暴雨中,飞禽会感到哀伤忧虑惶惶不安;晴空万里的日子,草木茂盛欣欣向荣。由此可见,天地之间不可以一天没有祥和之气,而人的心中则不可以一天没有喜悦的神思。

天底下有能耐的好人本来就不多,应该想着同心协力为社会多做贡献。不能因为各自的思想方法不同,性格上的差异,甚至微不足道的小过节而互相诋毁,互相仇视,互相看不起。古人说:“二虎相争,必有一伤。”这样做下去,其实谁都不好看。抬头不见低头见,得饶人处且饶人吧!

宋朝的王安石和司马光十分有缘,两人在公元1019年与1021年相继出生,仿佛有约在先,年轻时,都曾在同一机构担任完全一样的职务。两人互相倾慕,司马光仰慕王安石绝世的文才,王安石尊重司马光谦虚的人品,在同僚们中间,他们俩的友谊简直成了某种典范。

做官好像就是与人的本性相违背,王安石和司马光的官愈做愈大,心胸却慢慢地变得狭窄起来。相互唱和、互相赞美的两位老朋友竟反目成仇。倒不是因为解不开的深仇大恨,人们简直不相信,他们是因为互不相让而结怨。两位智者名人,成了两只好斗的公鸡,雄赳赳地傲视对方。

有一回,洛阳国色天香的牡丹花开,包拯邀集全体僚属饮酒赏花。席中包拯敬酒,官员们个个善饮,自然毫不推让,只有王安石和司马光酒量极差,待酒杯举到司马光面前时,司马光眉头一皱,仰着脖子把酒喝了,轮到王安石,王执意不喝,全场哗然,酒兴顿扫。司马光大有上当受骗,被人小看的感觉,于是喋喋不休地骂起王安石来。一个满脑子知识智慧的人,一旦动怒,开了骂戒,比一个泼妇更可怕。王安石以牙还牙,祖宗八代地痛骂司马光。

自此两人结怨更深,王安石得了一个“拗相公”的称号,而司马光也没给人留下好印象,他忠厚宽容的形象大打折扣,以至于苏轼都骂他,给他取了个绰号叫“司马牛”。

到了晚年,王安石和司马光对他们早年的行动都有所后悔,大概是人到老年,与世无争,心境平和,世事洞明,可以消除一切拗性与牛脾气。

王安石曾对侄子说,以前交的许多朋友,都得罪了,其实司马光这个人是个忠厚长者。司马光也称赞王安石,夸他文章好,品德高,功劳大于过错,仿佛是又有一种约定似的,两人在同一年的五个月之内相继归天。天国是美丽的,“拗相公”和“司马牛”尽可以在那里和和气气地做朋友,吟诗唱和了,什么政治斗争、利益冲突、性格相违,已经变得毫无意义了。

朋友之间相处,需要用“和气”来化解彼此之间的矛盾。人和人都是不同的,对于性格、见解、习惯等方面的相异,要以和为重,若“疾风暴雨、迅雷闪电”会影响朋友之间的关系,甚至导致友谊破裂,反目成仇;而若和气面对彼此的不同,进而欣赏对方的优点,则对方也会对你加以赞美。这样一来,你们的“祥”和“瑞”也就更多了。

11.忍让是感动人心的力量

要做到忍让,就必须具有豁达的胸怀,在为人处世、待人接物时,不能对他人要求过于苛刻。应学会宽容、谅解别人的缺点和过失。要做到这一点,就要有气量,不能心胸狭窄,而应宽宏大度。特别是在小事上,如果宽大为怀,尽量表现得“糊涂”一些,便容易使人感到你通达世事人情。

战国时,梁国与楚国交界,两国在边境上各设界亭,亭卒们也都在各自的地界里种了西瓜。梁亭的亭卒勤劳,锄草浇水,瓜秧长势极好,而楚亭的亭卒懒惰,对瓜事很少过问,瓜秧又瘦又弱,与对面瓜田的长势简直不能相比。楚人死要面子,在一个无月之夜,偷跑过去把梁亭的瓜秧全给扯断了。梁亭的人第二天发现后,气愤难平,报告县令宋就,说我们也过去把他们的瓜秧扯断好了。宋就听了以后,对梁亭的人说:“楚亭的人这样做当然是很卑鄙的,可是,我们明明不愿他们扯断我们的瓜秧,那么为什么再反过去扯断人家的瓜秧?别人不对,我们再跟着学,那就太狭隘了。你们听我的话,从今天起,每天晚上去给他们的瓜秧浇水,让他们的瓜秧长得好,而且,你们这样做,一定不可以让他们知道。”梁亭的人听了宋就的话后觉得有道理,于是就照办了。楚亭的人发现自己的瓜秧长势一天好似一天,仔细观察,发现每天早上地都被人浇过了,而且是梁亭的人在黑夜里悄悄为他们浇的。楚国的边县县令听到亭卒们的报告后,感到非常惭愧又非常敬佩,于是把这事报告给了楚王。楚王听说后,也感于梁国人修睦边邻的诚心,特备重礼送梁王,既以示自责,也以表酬谢,结果这一对敌国成了友邻。

一位住在山中茅屋修行的禅师,有一天趁夜色到林中散步,在皎洁的月光下,他突然开悟了。他走回住处,眼见到自己的茅屋遭小偷光顾,找不到任何财物的小偷要离开的时候在门口遇见了禅师。原来,禅师怕惊动小偷,一直站在门口等待,他知道小偷一定找不到任何值钱的东西,早就把自己的外衣脱掉拿在手上。

小偷遇见禅师,正感到惊愕的时候,禅师说:“你走老远的山路来探望我,总不能让你空手而回呀!夜凉了,你带着这件衣服走吧!”说着,就把衣服披在小偷身上,小偷不知所措,低着头溜走了。禅师看着小偷的背影穿过明亮的月光,消失在山林之中,不禁感慨地说:“可怜的人呀!但愿我能送一轮明月给他。”禅师目送小偷走了以后,回到茅屋赤身打坐,他看着窗外的明月,进入空境。

第二天,他在阳光温暖的抚触下,从极深的禅室里睁开眼睛,看到他披在小偷身上的外衣被整齐地叠好,放在门口。禅师非常高兴,喃喃地说:“我终于送了他一轮明月!”

这就是人心受到感召的力量和改变。也许有人认为克制忍让是卑怯懦弱的表现,其实,这正是把问题看反了。古人说得好:“猝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这才是真正的英雄。只有头脑简单的无能之辈,才会为芝麻绿豆大的小事各不相让,争得面红耳赤。而能放手时则放手,得饶人处且饶人,才正是心胸豁达、雍容雅量的成功者所应具备的高贵个性。

让人为上,吃亏是福。所以曾国藩说:“敬以持躬,让以待。”敬就要小心翼翼,事情不分大小,都不敢忽视。让,就什么事都留有余地,有功不独居,有错不推诿。念念不忘这两句话,就能长期履行大任,福禄无量。

12.明智者当明察自己的不足

道德是人们共同生活及其行为的准则和规范。每个人都是独立的,具有个性的。但是,每个人都生活在社会中,因而就必须自觉地遵循社会的道德准则与规范。

正是因为这大千世界的纷繁多变,原则上的某些不认同,才会导致人们对同一个人的众说纷纭,但社会总有主流,无论你有怎样的人生观价值观,都不能违背社会道德。处事方式处事哲学的迥然不同,导致了这个社会形形色色的人,有的人豪放大气,有的人腼腆小气;有的人坚持正义,有的人混淆是非;有的人热情认真,有的人冷漠自私……透过现象看其本质,不难发现他们道德品质的高下优劣是不一样的。要做一个有良知的人,有是非观念的人,就要加强道德品质的修养。

大事业只能是人格完美的人才能担当得起的。要立志做大事业,只靠技能不行,还要注意人格的修养。

羊续是东汉时人,字兴祖。其父在桓帝时曾任太常。羊续以忠臣子孙拜郎中,后去官,辟为大将军窦武官署。窦武败后,因党锢之祸被禁锢十年。党禁解,辟太尉府,四迁为庐江太守。后又任南阳太守,征入为太常。所在施政清平,深受官民爱戴,为官清廉俭朴,府中资藏仅布衾、盐、麦数斛而已。卒于太常任上,年仅48岁。

羊续曾在南阳做太守,南阳这个地方土地肥沃,水源充足,气候温暖,农业和畜牧业非常发达。由于这里的人民生活富裕,社会风气难免奢侈浮华,地方官府中请客送礼、讲究排场、讲吃讲喝的风气尤为严重。看到这种情况,羊续十分不满,他决定要移风易俗。但要改掉人民的这些习惯,必须先从官府和为官者入手。羊续觉得还是先从自己这个做太守的人做起比较好。

一天,郡里的郡丞提着一条很大的鱼来看羊续。他为了让羊续收下他的鱼,就说这条鱼不是买的,也不是向别人要的,而是自己在休息的时候从白河里钓上来的。接着他还向羊续介绍了南阳的风土人情,并极力夸赞白河鲤鱼味美可口。他还说,自己绝不是拿这条鱼送礼,而是出于同事之间的感情,让新来的羊续尝一尝。羊续听他说了这么多,但还是决定不收他的鱼。而郡丞是无论如何都不把鱼拿回去。他说:“太守您要是执意不收,那就是看不起我,我从此以后也不会和你共事了。”羊续盛情难却,只得将鱼收下了。

郡丞走后,羊续拿起鱼来看了一会儿,就吩咐家人用麻绳将鱼拴好,挂在自己的屋檐下。

几天后,郡丞又来看望羊续,手里提着一条比上次更大的鱼。羊续一看,很不高兴,就说:“在南阳这个地方,除了我以外,你的官位最高了。你怎么好带头给我送礼呢?”郡丞听了,轻轻地摇了摇头,还没来得及说什么,羊续就从屋檐下拿出晒干了的鱼,说:“你看,上次的鱼还在这里,你一起拿回去吧!”郡丞一看到风干的鱼,脸马上就红了,他转身就离开了羊续的家。

从此南阳再也没有人给羊续送礼了。

南阳的百姓听了这件事后,都很高兴,纷纷称赞新来的太守廉洁不贪。有人还给羊续取了个“悬鱼太守”的雅号。

时刻加强自己道德品质的修养,就能获得周围人的关注与理解。不要仅仅追求外在的虚无的名利,要注重与提高自身的修养。

对于提高自身的修养,首先要做到自尊自重,明确社会的权利义务行为规范,有所为有所不为。只有在不断地自我反醒不断剖析的基础上才能达到自知,然后根据自己的不足之处加以锻炼,提高境界,自我陶冶。从而使自己日趋完善。

加强道德品质的自我修养,还应当从民族精神和伦理文化中汲取养分。

我们中华民族历来有礼仪之邦的美誉,民族精神伦理文化是我们终身都在学习的。文天祥的气节,岳飞的精忠报国,“得黄金百两,不如得季布一诺”……这些代表民族气节与品德的人是我们道德的典范,是值得我们效仿的。记得一次在地铁晚班车上,一个卖唱的年轻人的“珍惜”让我感动,我当时很难,但还是给了他一元的支持。虽然不多,或许我少做一次公交车或少喝一杯豆浆就行了,但对他那是能否在北京呆下去寻梦的一种精神支柱。“赠人玫瑰,手有余香。”我们也不易,但相对而言,我们还可以支持一下那些更艰难的人,这也是一种道德品质。

高尚的道德品质是一个人的无价宝,是任何代价都不能换取的。我们要不断加强自我修养,积极进取、问心无愧地走好自己的人生之路!

13.学学曾国藩的惜福之道

曾国藩是中国历史上最有影响的人物之一,曾国藩所处的时代,是清王朝由乾嘉盛世转而为没落、衰败,内忧外患接踵而来的动荡年代,由于曾国藩等人的力挽狂澜,一度出现“同治中兴”的局面,曾国藩正是这一过渡时期的中心人物,在政治、军事、文化、经济等各个方面产生了令人瞩目的影响。这种影响不仅仅作用于当时,而且一直延至今日。从而使之成为近代中国最显赫和最有争议的历史人物。

曾国藩酷爱读书,志在功名。功与名,是曾国藩毕生所执著追求的。他认为,古人称立德、立功、立言为三不朽。为保持自己来之不易的功名富贵,他又事事谨慎,处处谦卑,坚持“花未全开月未圆”的观点。因为月盈则亏,日中则昃,鲜花完全开放了,便是凋落的时候。因此,他常对家人说,有福不可享尽,有势不可使尽。他称自己“平日最好惜人‘花未全开月未圆’七个字,以为惜福之道、保泰之法”。此外,他“常存冰渊惴惴之心”,为人处世,必须常常如履薄冰,如临深渊,时时处处谨言慎行,才不致铸成大错,召来大祸。他总结自己的经验教训,说道:“余自经咸丰八年一番磨炼,始知畏天命、畏人言、畏君父之训诫。”还有,他始终认为:“天地间唯谦谨是载福之道。”他深刻指出:趋事赴公,则当强矫;争名逐利,则当谦退。开创家业,则当强矫;守成安乐,则当谦退。出与人物应接,则当强矫;入与妻拏享受,则当谦退。若一面建功立业,外享大名,一面求田问舍,内图厚实,二者皆盈满之象,全无谦退之意,则断不能长久。

道光年间,曾国藩在北京做官,血气方刚,年轻气盛,加之一路顺风,平步青云,傲气不少,“好与诸有大名大位者为仇”。咸丰初年,他在长沙办团练,也动辄指摘别人,尤其是与绿营的龃龉斗法,与湖南官场的凿枘不合,想起在南昌与陈启迈、恽光宸的争强斗胜,这一切都是采取儒家直接、法家强权的方式。虽在表面上获胜,实则埋下了更大的隐患。又如参清德,参陈启迈,参鲍起豹,或越俎代疱,或感情用事,办理之时,固然干脆痛快,却没想到锋芒毕露、刚烈太甚,伤害了这些官僚的上下左右,无形之中给自己设置了许多障碍,埋下了许多意想不到的隐患。

咸丰七年在家守制时,经过一年深刻的反省,曾国藩才开始认识到自己办事常不顺手的原因。此次反省之后,使曾国藩进一步悟出了一些在官场中的为人之道:“长傲、多言二弊,历观前世卿大夫兴衰及近日官场所以致祸之由,未尝不视此二者为枢机。”“历观名公巨卿,多以长傲、多言二端而败家丧生。天下古今之才人,皆以一傲字致败;天下古今之庸人,皆以一惰字致败。”他总结了这些经验和教训之后,便苦心钻研老庄道家之经典,潜心攻读《道德经》和《南华经》,经过默默的咀嚼,细细的品味,终于大彻大悟,悟出了为人处世的奥秘。这些貌似出世之书,实则讲述了入世之道。只不过孔孟是直接的,老子则主张以迂回的方式去达到目的;申韩崇尚以强制强,老子则认为“柔胜刚,弱胜强”;“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水最柔,水唯善下方成海。尘世间唯大智慧者可善下,唯善下者从不谄上欺下,从不自高自傲,始终虚怀若谷谦退自如,方可成大气候。水能屈能伸,它常悄悄然,从从容容,缓缓浸润,渗透到许多最神秘的旮旯。看宽广的大江,滔滔东去,浩浩然直奔沧海,没有翻腾没有咆哮没有澎湃,坦然迂回在广阔平原上,其理智,其涵养,其深沉,其宽厚,正如一部活生生的《道德经》,滋润着中华民族的智慧。千古哲思,至理名言,老子真是个将天下竞争之术揣摩得最为深透的大智慧者!曾国藩研读得入了迷。尘世间许多棘手的事情,既然用直接的、以强对强的手法有时不能行得通,而迂回的、间接的、柔弱的方式也可以达到目的,战胜强者,且不至于留下隐患,为什么不采用呢?他读罢《老子》,又读《庄子》,这其中深邃的哲理,浩瀚的智慧,都令他深深折服,悠然神往,心灵产生了许多难以言喻的共鸣。至此,曾国藩又终于悟出了老庄和孔孟并非截然对立的,两者结合既能做出掀天揭地的大事业,又可泰然处之,保持宁静谦退之心境。

同治元年,曾国藩升任两江总督,三千里长江水面,迎风招展的全是“曾”字帅旗。作为亲率三四十万人马的湘军最高统帅,他丝毫没有飞扬跋扈、洋洋自得之态,反而处处小心,慎之又慎。请看他给弟弟的家书,便可知道当时他的心态。他谆谆告诫道:

我们家目前正处在鼎盛时期,我本人身居将相之位,沅弟(曾国荃)所统领的人马有五万,季弟(曾国葆)所统领的人马有六千,近世像这种情况的曾有几家?沅弟近半年以来,七次拜受君恩,近世像弟弟这样的人有几个?太阳上升到最高点以后就会向西偏,我们家现在也是最高最满的时候了。管子说,斗斛太满则人概之,人太满则天概之。我认为天概人是无形的,仍然要假手于人来概。霍光家族太盈满,魏相来平灭他,汉宣帝也来平灭他;诸葛恪大盈满,孙峻来平灭他,吴国君主也来平灭他。等到别人已经来平灭,而后才悔悟,就已经太迟了。我们家正处在丰盈的时期,不必等待天来平,人来概,我与诸位弟弟应当先设法自己来概。自概的方法是什么呢?我想也不外乎“清(廉)、谨(慎、谦)、勤(劳)”三字罢了。

身为三军统帅,能有如此胸襟,亦不是等闲之辈了。曾国藩如此稳慎如此谦恭,终能善始善终,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曾国藩功成名就之时,本打算在家乡建富厚堂以作“终老林泉之所”,后来听说工程巨大,花费极多,吓得他从不敢进富厚堂的大门。此后十多年,一直住在他的总督府,直到死在任所。他写信严责弟弟及儿子费钱太巨,“余生平以大官之家买田起屋为可愧之事,不料我家竟尔行之……用财太奢与我意大不相合,”并以此“深为浩叹”。并写信告诫纪泽儿:“家中新居富厚堂,莫作代代做富之想。“门外挂匾不可写‘侯府’、‘相府’字样。”在那绵延数百里山谷之间,广大老百姓都是低矮的茅屋,独有富厚堂金碧辉煌胜似皇宫,因而曾国藩考虑再三,他坚持不回故居了,故居留给他妻子、儿子、媳妇、孙儿、孙女们住好了。

曾国藩任两江总督之后,他更稳重处事,对待同僚及下属都注意处处谦让;对手中的权力,也常常辞让。自从咸丰十年六月实授两江总督、钦差大臣之后,曾国藩深知自己地位渐高,名誉渐广,便多次上奏请求减少自己的一些职权,或请求朝廷另派大臣来江南会办。攻克南京之后,立即裁减湘军,又令弟弟曾国荃回乡下停职反省。“低头一拜屠羊说,万事浮云过太虚。”“已寿斯民复寿身,拂衣归钓五湖春。”在极乐大喜的日子里,曾国藩时刻不忘给自己及诸弟狠敲警钟,天衣无缝地消除隐忧,显示了过人的清醒与才能。同治六年正月,曾国藩再三告诫弟弟国荃道:“弟克复两省,勋业断难磨灭,根基极为深固……此后总从波平浪静处安身,莫从掀天揭地处着想。”目的是常怀谦退,永葆“花未全开月未圆”的态势。

曾国藩出身低微,然而他不仅学识渊博、见识阔宏、文武兼备,而且当时的朝庭信赖他,满朝文武官员钦佩、尊敬他。曾国藩的一生,做事皆以惜福为道,为人以谦逊为首,虽然身处大位,却时时严格要求自己和家人,求勤,求俭,求孝,求仁,求恒,求谦,做到以德服人,而不是势利压人,做人品高尚的人。死后被谥为“文正”、被誉为“中兴第一名臣”,可以说是评价极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