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青少年一定要了解的文化艺术:中国篇
29469000000013

第13章 南北朝诗歌

南北朝时期是中国诗歌史上的又一发展时期,这表现在又一批乐府民歌集中地涌现出来。南北朝乐府民歌在文学风格上,存在着不少差异。

南朝乐府民歌,以“吴声歌”和“西曲歌”为主,约近500首。吴声歌是长江下游以建业(今南京市)为中心这一地区的民歌,以《子夜歌》、《子夜四时歌》、《华山畿》、《读曲歌》等为代表;西曲歌是长江中游和汉水流域的民歌。南朝乐府民歌内容狭窄,几乎全是反映男女爱情的,而且有许多不健康的东西。《西洲曲》代表了南朝乐府民歌的最高成就,这是一首抒情长诗,写一个少女倾诉她的四季相思之情,全诗感情细腻真挚,含蓄委婉,想象新奇丰富,比喻贴切新鲜,语言清新自然,又运用了民歌惯用的“接字”法,首尾相衔,蝉联而下,更加强了诗的节奏美,声情摇曳,语语动人。结句“南风知我意,吹梦到西洲”,更是设想新奇,余味无穷。

南北朝民歌图

北朝乐府民歌现存的有60多首,以“梁鼓角横吹曲”为主,数量虽不及南朝多,但反映的生活十分广阔,风格也比吴声歌和西曲歌质朴。《陇头歌》描写了人民在战乱频仍、徭役繁重的境况下饱受颠沛流离的痛苦。《企喻歌》中的“男儿可怜虫,出门怀死忧。尸丧狭谷口,白骨无人收”的悲叹,便是当时各族人民大量死于战争的真实写照。《幽州马客吟》写到了贫富不均的问题,断言“黄禾起羸马,有钱始作人”,似是贫穷者的怒怨之词。《敕勒歌》描绘了如诗如画的北国风光和富有特色的北方牧民生活,不事雕饰,雄浑天然。《木兰诗》是北朝乐府民歌的代表作,这首著名的叙事诗和《孔雀东南飞》是我国诗歌史上的“双璧”,异曲同工,先后辉映。

《木兰诗》是一首歌颂女英雄木兰乔装代父从军的叙事诗,塑造了一个富有传奇色彩、压倒须眉的巾帼英雄,她勤劳、纯朴、勇敢、坚强,集中了我国古代妇女的优秀品质,为千百年来千千万万的妇女扬眉吐气,这一点在封建社会里具有崭新的教育意义。《木兰诗》艺术上的成功,在于恰当地运用多种民歌传统的表现手法,如设问、比喻、排比、对偶、复叠等修辞手法来为塑造人物形象、表现主题思想服务。全诗故事结构完整,情节曲折,采用铺叙手法,民歌色彩浓郁。

南朝文人诗歌的发展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刘宋时期,流行了100多年的玄言诗逐渐被山水诗所代替。代表作家是“元嘉三大家”——谢灵运、颜延年和鲍照(元嘉是宋文帝刘义庆的年号),而谢灵运是元嘉之雄,他开创了山水诗派。谢灵运写作了大量的山水诗而且在艺术上卓有成就,主要在于他立意高远,刻意创新。鲍照说:“谢五言如初发芙蓉,自然可爱。”汤惠休说:“谢诗如芙蓉出水。”两位和谢灵运同时的诗人使用的同一比喻,说明了谢诗的特点,即鲜丽清新。稍后于谢灵运的诗人鲍照,他的诗现存有200首,《拟行路难》18首是他杰出的代表作,集中抒发了他的不平和愤恨。他的诗内容丰富,感情奔放,词采活鲜,杜甫称他“俊逸鲍参军”。鲍照不仅大胆地采用七言形式,而且以丰满的思想内容充实了这种形式,用创造革新的精神改造了这种形式。他的七言诗和杂言乐府对唐代李白、高适、岑参等大诗人都有很大的影响。

第二阶段为南齐和梁初的诗歌,以“永明体”为代表。这种新体诗是古体诗到近体诗的过渡,其主要特点是强调诗歌的格律,有“四声八病”之论,为唐代格律诗的形成奠定了基础。从事新体诗创作的是依附于齐竟陵王的所谓“竟陵八友”。《梁书·武帝本纪》:“竟陵王子良开西邸,招文学,高祖(萧衍)与沈约、谢朓、王融、萧琛、范云、任昉、陆等亦游焉,号曰八友。”沈约和谢朓在“八友”中成就较大。谢朓现存诗140多首,主要是宦游生活中写的山水诗,他是继谢灵运之后进一步发展山水诗创作的著名诗人,其诗清新流丽,奇章秀句,层出不穷。诗的风格也菟遒劲挺,对唐诗影响颇大。

第三阶段为梁中叶到陈代,产生了以萧纲(梁简文帝)、萧绎(梁元帝)为代表的描写宫廷贵族审美情趣的宫体诗,其中徐摛、徐陵和庾肩吾、庾信(前期)的宫体诗称为“徐庾体”。这些诗的格调都比较柔靡,历来论者多数持否定态度。

北朝文人诗歌兴起很晚,创作远不如南朝繁荣,诗歌数量少,也没有什么特色。北魏末至北齐时期,出现了号称“北朝三才”的温子昇、邢邵、魏收,他们的诗主要取法南朝的齐梁诗人,没有什么创造。直到庾信由南入北,才给北朝诗坛带来了转机。庾信的传世佳作是到了北方之后写成的,比起在南方时的作品,其诗风有很大的改变,他在南朝写的诗多清绮柔靡之色,到北朝后则颇多沉郁悲凉之辞,其代表作《拟咏怀》尤为突出。所以杜甫在《戏为六绝句》中赞叹“庾信文章老更成,凌云健笔意纵横”,对他后期诗歌作了高度的评价。

总起来说,三国两晋南北朝是五言诗的兴盛时期,各体古诗已完全成熟,七言诗在诗歌史中的地位也确立下来了。而南北朝的诗歌创作讲求技巧,提倡声律,形成了形式主义的诗风;但另一方面经过诗人的创作实践,诗歌的格律日臻完善,为唐代格律诗的发展和诗歌的繁荣奠定了基础。

南北朝历史

公元420年,东晋大将刘裕废掉东晋皇帝自立,国号宋。此后169年间,南方经历了宋、齐、梁、陈四个朝代,都城在健康,历史上总称南朝。

宋是南朝疆域最大的朝代,由于刘裕比较注意发展生产,减轻农民负担,使宋初30多年里,南方出现了东晋以来少有的安定局面。刘宋末年,掌握军权的萧道成,夺取帝位,建立齐。齐的统治时间最短。20多年以后,大将萧衍夺取帝位,建立梁。梁朝末年,大权落到大将陈霸先手里,陈霸先夺取帝位,建立陈。陈是南朝最弱小的朝代。公元589年,陈为隋所灭。

鲜卑族拓跋部起先在内蒙古西部和山西北部一带,过着游牧生活。前秦在淝水战争中失败后,公元386年拓跋部首领拓跋圭建立北朝;公元439年,统一黄河流域。6世纪前期,北魏分裂为东魏和西魏。后来,东魏为北齐所代替,北齐的建立者是高欢之子高洋,是为齐文帝。西魏为北周所代替,北周建立者是宇文觉。公元577年,北齐被北周消灭。公元581年,北周外戚杨坚废周静帝,建立起隋朝,并逐步统一全国,结束了中国长期分裂的局面。

由于北朝和南朝同时并存,合起来叫做南北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