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领导不可不知的经济学常识
29456900000086

第86章 鲶鱼效应

挪威人以喜欢吃沙丁鱼而闻名,尤其是鲜活的沙丁鱼,在市场上价格要比死鱼高出许多,所以渔民总是千方百计地将沙丁鱼活着运回渔港。可是,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虽然人们经过种种努力,但绝大部分沙丁鱼还是因为狭小、拥挤的空间。而窒息死于渔船返港途中。后来,人们发现,有一条渔船总能让大部分沙丁鱼活着回到渔港,但是,它的船长严格保守着秘密,闭口不谈沙丁鱼存活的诀窍。直到船长去世,谜底才得以揭开。人们惊讶地发现,秘密竟是那样的简单。原来,船长在装满沙丁鱼的鱼槽里放进了一条以拉丁鱼为主食的鲶鱼。鲶鱼进入鱼槽后,在陌生的环境里四处游动。沙丁鱼见了鲶鱼十分紧张,左冲右突,四处躲避。这样一来,虽然也有那么几条沙丁鱼被鲶鱼吃掉,但是大部分沙丁鱼却欢蹦乱跳地回到了渔港。很快,这个故事广为传扬,人们还从中提炼出了著名的“鲶鱼效应”。“鲶鱼效应”的原理其实非常简单。沙丁鱼,生性喜欢安静,追求平稳,因此,有着安逸于现状的趋向,即使面临窒息而死的危险也是如此。而船长则利用鲶鱼让沙丁鱼运动起来,从而使其存活下来。

鲶鱼效应对于市场经济以及现代企业管理都有着重要的警示作用。它指出,一个市场如果能采取一种手段或措施,刺激该行业的企业活跃起来,就能使企业获得足够的活力,在市场中积极参与竞争,从而使得市场更为高效。从本质上说,“鲶鱼效应”使得企业产生一种危机感,对于企业而言是一种负激励,但它的确是激活员工队伍的一个有效方法。另外,在中国古代典故中,置之死地而后生,卧薪尝胆,这些成语讲的都是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道理,也都符合鲶鱼效应的本质。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对外开放,引进外国“鲶鱼”——即大批外资企业参与市场竞争,虽然给国内企业带来一定的冲击,也有一些问题需要处理,但从长远看,对中国企业的成长壮大是不无益处的。

企业的领导者经常会遇到这样一种情况:当公司的工作达到较稳定的状态时,常常出现员工工作积极性降低的现象。员工之间“一团和气”固然利于良好的人际关系,然而,这样的集体往往不是一个高效率的集体。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领导者必须要有足够的忧患意识。要知道,大部分失败的公司,事先都有一些征兆显示公司经营出了问题,然而这些现象却经常得不到充分的注意。如:企业的气氛沉闷,缺乏压力,管理层安闲舒适,员工充满惰性,一些真正具有能力和潜力的人员则得不到充分发挥才能的机会,他们或者离开公司,或者被无谓地浪费掉,企业因此慢慢地失去生机。要对这种“症状”进行“医疗”,运用鲶鱼效应不失为一个好方法。

作为公司的最高领导层,如何去改变这一状况,比较流行的做法是,从外部引进空降兵——即高级人才,他们的作用就相当于进入沙丁鱼群的鲶鱼,这样对提高企业活力起到一定的效果。但是,实践证明,这种做法只能在短期内起到一定的作用,若长期从外部引进高职位人才,会使得内部员工失去晋升的机会,导致员工的忠诚度降低,流动率升高,“治一分,损一分”,不利于公司稳定发展。从经验来看,不从外部引进空降兵,而是从内部发掘“鲶鱼”,这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之道。那么,领导者又该如何发掘公司内部的“鲶鱼”型人才呢?

这就需要公司推行绩效管理,这是一种传递压力的有效手段,可以通过这种机制创造“鲶鱼效应”,让员工紧张起来。有一家原本很小的软件公司,在短短数年间却发展迅速,成为同行业的明星企业。其创业者说:“公司要得到发展,就必须保证没有人在这里感到安闲舒适。”公司支持所有的员工互相竞争内部资源和外部市场资源,并给予丰厚的奖励,从而激发了员工的工作状态,使得公司的员工始终处于充分的战斗状态。这家公司采取的激烈机制,其实就是为“鲶鱼效应”提供了平台。

公司要挖掘内部的潜在明星,就要注意,那些“鲶鱼”型人才往往具有以下几个特征:

1.高涨的工作热情和强烈的升职欲望;具有雄心壮志,不满现状;

2.能带动别人完成任务;敢于作出决定,并勇于担负责任;

3.善于解决问题,比别人进步更快。

具有以上特征的潜在明星员工,对于任何一家公司的领导者来说,都是非常宝贵的财富。

时至今日,“鲶鱼效应”已经成为企业领导层激发员工活力的有效措施。一个积极、进步的企业,总是在不断补充新鲜血液,把那些富有朝气、思维敏捷的年轻生力军引入职工队伍中甚至管理层,给那些故步自封、因循守旧的懒惰员工和官僚带来竞争压力,借助这些鲶鱼型人才,唤起其他为数众多的“沙丁鱼”的生存意识和竞争求胜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