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领导不可不知的经济学常识
29456900000100

第100章 分粥理论

关于企业的制度设计与制度管理,现代经济学中有一个著名的理论叫“分粥理论”。在一个荒岛上,有7个人每天都需要共分一小锅粥来吃饭,但又没有任何度量器具。一开始,他们随意指定了一个人全权负责分粥,但很快就发现,负责分粥者为自己分的粥总是最多。换别人以后,结果还是一样,负责分粥的人自己碗里的粥总是最多最好。于是,大家决定轮流坐庄,每人负责一天。

结果一周下来,每个人只有一天能吃饱,也就是自己负责分粥的那一天。他们又尝试采用第三种办法,即共同选举一个大家都信得过、品德高尚的人来主持分粥。一开始还能公平分粥,但不久大家都开始挖空心思去讨好他。逐渐地,他便只给自己和溜须拍马的人多分,结果分粥又变得不公平了。

人们只好探索第四种分粥办法,即成立分粥委员会和监督委员会,形成分权和制约。这样,公平基本做到了,但由于监察委员会经常提出种种质疑,分粥委员会又据理力争,等到分完,粥早就凉了。最后,大家终于想出一个更好的办法:轮流负责分粥,但负责分粥者在每次分好7碗粥后,要等其他人都挑完以后,再由自己端剩下的最后一碗。于是,为了不让自己拿到最少的那一碗,负责分粥者每次都尽量分得平均,就算不够绝对平均,负责分粥者也只能认了。从此以后,大家快快乐乐,和和气气,日子越过越好。这个故事用一个浅显的道理说明了制度设计与制度管理的重要性。为了加强管理,不少单位制定了一套又一套的制度,办公桌上摆的是厚厚的制度汇编,墙上挂的是各种管理办法或规章制度,似乎时时处处都可以感觉到包罗万象的制度。但从实际效果看,却依旧存在着不少由于管理上的漏洞所带来的负面影响。比如,员工工作积极性低,没有效率,“干与不干一个样,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的现象依然存在;部门之间推诿扯皮,办事效率低下;个别领导凌驾于制度之上,不能率先垂范,在分配与晋升等重要事项上,还是一人说了算;贪污腐败、形式主义等时有出现,难以杜绝。由此,制度虽然不少,实际上不但没有发挥出应有的作用,反而增加了内部掣肘。存在这一问题的根本原因,就在于这些制度在设计之初就没有能够真正体现出公平公正,没有适用性和高效性,与自身的实际需要不相符合,从而体现不出制度对各种事项进行规范的内在作用。

“分粥理论”告诉企业的领导者:“先进适用而高效化、公平公正而民主化、奖惩分明而激励化”的制度,是搞好内部管理的基础,这就要求领导者根据企业的实际而推动制度创新。落后僵化、脱离实际、流于形式的制度安排,不但无助于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反而会成为领导者在日常管理中的一种枷锁和羁绊。就拿上述故事来说,前四种分粥办法,或造成分粥不公平的结局,影响大家的积极性;或效率不高,在一件极简单的事情上浪费太多的精力;或给“掌勺者”以可乘之机,使其有以权谋私的机会。而唯有第五种方法,看似简单,实则适用,隐含了深刻的管理内涵,具有更宽广的适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