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亮
左宗棠常自比诸葛亮,与人书信曾署名“今亮”。吴清卿任陕甘学官到兰州监督考试并沿途考察教育,左宗棠正在兰州驻扎,准备入新疆平叛。吴清卿来了后就给当地学生出了“诸葛大名垂宇宙”的题目,左宗棠听了之后非常得意。第二天在公堂上故意问下属,昨天新学官来了,出了什么题目啊?下属如实说了,左宗棠捻髯微笑,连声说:岂敢,岂敢!
左宗棠少时即自撰联:身无半亩,心忧天下。左宗棠旧照可见其志不俗。而后来的料敌决胜,捍卫国家主权、领土完整的功业以及清廉的作风,为国家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事迹,确实值得景仰。
在陕甘总督任内,过年时见阁门楣联“一品当朝”即谓俗不可耐,改为“万里封侯”则点头微笑,可见他重视的不是官职,而是建立功业。
谐音
左宗棠自比诸葛亮,也闹出过笑话:同是在陕甘总督任内,有个林姓藩司,爱开玩笑,一次与左宗棠喝酒聊天,正聊着捷报至,林盛称大帅神机妙算,料事如神,表示无比钦佩。左宗棠心里得意,因拍案道:“此诸葛之所以为亮也!”
接下来继续聊天,说到往昔有很多人自称诸葛亮,那姓林的忽然也拍案:“此葛亮之所以为诸也!”因“猪”与“诸”谐音,左宗棠心想这不是骂我吗,结果彼此弄得很不愉快。
数典
左宗棠举人而非进士出身,这在清朝属于非“正途”,一般受到歧视。
同治十三年(1874),左宗棠“拜相”(升任东阁大学士,正一品衔),到了翰林院,一帮翰林心存轻视敌意,都要看看这位新贵如何举动。左宗棠端坐清秘堂中,见了众人淡淡一句“适从何来,遽集于此?”众人闻言立刻折服,肃然起敬。
这“适从何来,遽集于此?”出自《资治通鉴》,说的唐朝有个叫武儒衡的,鄙视以诗歌写的好而受皇上宠的元稹,见了元稹来就拿扇子轰苍蝇,说哪儿来这讨厌的东西跑到这里来了!语出有据,虽含讥讽但不失大雅,众翰林对左另眼相看。然后,请左中棠题写匾额。左中棠面露喜色,谦虚惶恐起来:诸位都是擅写字的,却让我这么个粗人武夫写,可见是看得起我。我很激动高兴,就像刚入学的孩子享受老师的鼓励和夸奖啊!出身左宗棠的“出身情节”一直很强烈,又如甲申年间他由江苏至福建路过江西,凡来拜见的地方官员,先看其“履历”,是进士出身的,要么挡驾不见,实在不能不见的,也是虚应故事。独有一个叫王维清的,不过是个“同知”,前来求见,左宗棠见其履历是个举人而不是进士,如获至宝立刻整衣接见,并且吩咐属下,谁再来也不见。好多在外候着的官员见状忙贿赂左的门房随从,要他去探听虚实。
过会儿那随从出来告诉大家:大帅见了王维清特别地谦虚客气,请了茶后先问王的出身,确定之后再问他以为进士与举人比较哪个更好,那王维清说当然举人好。大帅故作惊疑,忙问为何。王说了一番道理,大意是人为考取进士浪费了太多时间精力且很多都是没用的东西,不如考取了举人立刻做事正是时候,一旦做了大官,也能靠真材实学而不至于尸位素餐。大帅听罢拍案叫绝,连声称是。
左宗棠亲送王维清出门,回顾在外“站班”的一群道、府官员:你们这里的好官,我看就王维清一个,怎么如此受委屈?
众官“耸然受教”,唯唯称是。
左宗棠手札
资料来源:《春冰室野乘》、《鱼千里斋随笔》、《南亭笔记》、《清稗类钞》、《汪穰卿笔记》左宗棠(1812-1885),晚清军政重臣,湘军统帅之一,洋务派首领。字季高,一字朴存,号湘上农人。湖南湘阴人。1832年中举。1851年太平天国起义后,先后入湖南巡抚张亮基、骆秉章幕,为抗拒太平军多所筹划。由曾国藩疏荐任浙江巡抚,督办军务。1862年,组成中法混合军,称常捷军,并扩充中英混合军,先后攻陷金华、绍兴等地,升闽浙总督。1864年3月攻陷杭州,控制浙江全境。论功,封一等恪靖伯。1867年,奉命为钦差大臣,督办陕甘军务,率军入陕西攻剿西捻军和西北反清回民军,残酷镇压了陕甘回民起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