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清朝那些人
29447900000060

第60章 袁枚

终议

关于袁枚的辞官、品行、作为等等,有很多不同的说法。有人说他是“妆点山林大架子,附庸风雅小名家”;袁枚自视则称:“孔郑门前不掉头,朱程席上懒勾流”(《遣兴》),并借庄子之语抨击“六经尽糟粕”(《偶然作》),同时敢道“情所最先,莫如男女”。(《小仓山房文集·答蕺园论诗书》)。

燕窝某次袁枚到某太守家作客,菜是名贵的燕窝,可端上来却是“大碗如缸”,而且“丝毫无味”。于是这位随园先生就全不给主人留面子,说我等是来吃燕窝的,不是来贩燕窝的。您要仅仅为了体面,那还不如碗里放些明珠,价值更高,管它吃得吃不得呢!耳餐袁枚把只为了体面与炫耀财富的吃叫做“耳餐”:何谓耳餐?耳餐者,务名之谓也。贪贵物之名,夸敬客之意,是以耳餐,非口餐也。不知豆腐得味,远胜燕窝;海菜不佳,不如蔬笋。余尝谓鸡、猪、鱼、鸭豪杰之士也,各有本味,自成一家;海参、燕窝庸陋之人也,全无性情,寄人篱下。

画像

有一次著名画家罗两峰给袁枚画了幅像,袁枚看了看感觉不太像,就又把画像寄回给了罗两峰。按一般人情世故,觉得人家画的不好,凑合看也就罢了,最多收藏起来不挂出,没有退还给人家的道理。可袁枚不但退了,还写了一封书信,讲了一番“道理”:“家里人眼中的我,是一个;两峰先生您画的我呢,又是一个。或者说我的相貌该是您画的那样,而真实的我的容貌是错误的?又或者,现在我的容貌虽然不像您画的这样,可我前世、后世的容貌该是您画的那样?那么您就是舍近求远,画的就是前世或后世的我了?既然我家里人以为这画像不是我,搁在家里,势必误认为那是给我们家烧火的老头儿,外边卖东西的老翁等,弄不好就给烧了。两峰先生您既然以为您画的像我,放在您那里,也可以弘扬朋友之友谊,自己珍爱这画。您可以把这画和您那《鬼趣图》及冬心、龙泓两先生的画像一起珍藏起来,所以我不敢自己留着,还是您代为收存吧。”

信书

袁枚在江宁做县官,忽然一日起了大风,把一个姓韩的十八岁的姑娘吹到离城九十里的一个村子里去了。村民见天上掉下一人,问清楚了,就把那姑娘给送回了家。那姑娘已经许配给了东城的李秀才,秀才不干了:风能把人吹那么远?怀疑那姑娘有什么不轨行为,于是告官要退婚。

袁枚就问李秀才,古时候还有把女子吹到六千里之外呢,你知道吗?李秀才当然不相信。于是袁大人就拿出一本书来,是《元·郝文忠集》。指着里面的一首诗说,这诗上说有个女子,被风吹到六千里外了,嫁给了一个姓梁的公子,这梁公子后来当了宰相。

李秀才瞠目结舌,半信半疑。

袁大人就进一步开导说,知道这诗的作者是谁吗,郝文忠公,一代名臣,他能骗咱们吗?那个被风吹走的女子,竟然因祸得福嫁了宰相,你这媳妇恐怕没这么好的福气吧?

那李秀才一听这番道理,果然大喜,不再要求退婚了。

(附郝文忠公原文诗两首:黑风当筳灭红烛,一朵仙桃落天外。梁家有子是新郎,芊氏负从钟建背。又:自说吴门六千里,仿佛不知来此地。甘心肯做梁家妇,诏起高门榜天赐。几年夫婿做相公,满眼儿孙尽朝贵。)资料来源:《清朝野史大观·艺苑》

袁枚(1716-1797),诗人、诗论家。字子才,号简斋,晚年自号苍山居士,钱塘(今浙江杭州)人,乾隆四年(1739)进士,授翰林院庶吉士。乾隆七年外调做官,曾任江宁、上元等地知县,政声好,很得当时总督尹继善的赏识。三十三岁父亲亡故,辞官养母,在江宁(南京)购置隋氏废园,改名“随园”,筑室定居,世称随园先生。著作有《小仓山房集》;《随园诗话》16卷及《补遗》10卷;《子不语》24卷及《续子不语》10卷;随园食单1卷;散文,尺牍,随园食单说部等30余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