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苹果式营销
29440600000025

第25章 苹果的顾客群中为什么存在猎奇心理

现实中,每个人都会存在猎奇心理。简单来说,猎奇心理就是对外界没有弄清楚的问题要研究透彻,并且表现得好奇心十足。由于人天生就具备了思考的能力,虽然早期表现只是一种意识而已,但却具备了好奇的本能。比如在幼儿期,幼儿的本能就是肚子饿了吃饭,因为此时他们还不具备说话能力,但发现他们的每个肢体动作,都是心理探求的体现。随着年龄的增大,在这个过程中,因为外界未知的人或物,让他们产生了一种想学习的欲望,从感性开始,到手的触摸,然后反馈给大脑,让未知的事情变为可知。可以肯定的是,这种好奇的本能会伴随人的一生。如果非要说好奇和猎奇之间的区别,那就是好奇是源自于人的本能,而猎奇却是强迫意识下产生的行为。

众所周知,苹果产品自问世以来就吸引了很多人的眼球。在这些人看来,苹果产品吸引人的地方就是新奇好玩。从心理学上分析,人们面临一个新事物的时候,大多会持有一定的好奇心。当这种好奇心越来越强烈时,人们的内心就会产生猎奇的心理。

很多购买过苹果产品的顾客都这样表示:“起初我并不知道苹果产品到底有哪些性能优势,于是便产生了浓浓的猎奇心理,很想知道它究竟有什么魔力。”在这种心理的影响下,这些人就选择了购买苹果手机。从一定程度上来说,猎奇心理越强,就越能让一个人做出购买行为。以苹果第一代平板电脑为例,在它问世前,很多人都不知道它的外形以及性能。与此同时,苹果公司又将保密工作做得非常好,在产品发布会前没有向外界透露出任何关于该产品的消息。而用户因此却对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纷纷猜测该产品的形状以及性能。

有人评价乔布斯是一个懂得并能抓住用户猎奇心理的人,他知道猎奇心理可以快速地让用户追捧公司的产品。那么,乔布斯是如何抓住用户的猎奇心理的呢?

(1)苹果以其让人意想不到的产品勾起人们的猎奇心理。

以苹果早期的Apple Lisa电脑为例,这是拥有图形用户界面的个人电脑。这台被称为“史上最贵个人电脑”的新鲜物一经问世,便引起了很多人的好奇心。当时,很多人根本不知道它究竟有什么功能。由于人或多或少存在猎奇心理,所以那些新鲜的事物总是有人愿意去尝试。虽然这台电脑最入门级的配置在当时也接近1万美元,又加之乔布斯只向市场投放200台,因此,一些人由于要满足内心的猎奇感,便成为了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乔布斯认为,对于任何一种事物而言,当人们对其感兴趣时,必定有尝试的愿望。当这种愿望越来越强烈时,就会做出尝试的行动。而对于苹果来说,苹果推出具有时代意义的个人电脑时,人们对其产生的兴趣就非常浓厚,想知道电脑是如何工作以及工作时会产生什么效果,等等。当这些内在的愿望足够强烈时,为了让心理得到满足,人们就会选择去购买该产品。因此可以说,这是用户为了让心理得到平衡所采取的一种方式。

(2)新产品发布会异常保密。

果粉们都知道,苹果公司每推出一款新产品时都会召开隆重的发布会,但发布会却搞得异常神秘。其实在苹果平板电脑没有问世前,外界一直就在猜测苹果究竟会为用户带来怎样的产品。虽然很多人都想知道苹果公司在何时召开产品发布会,但这些人的努力似乎白费,因为他们费尽力气却得不到关于发布会的任何消息。按照常理,很多人或许会变得沮丧,兴致骤减,其实不然,一些人反而会兴致倍增。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其实从心理学的角度进行分析就不难解释其中的原因。在乔布斯看来,人们对于新奇的事物具有一种执着的追求精神,他们越是没有体验过新奇的事物,新奇的事物对其就越具有吸引力。不得不说,这种吸引力是会持续增强的,好比是个强大的磁场,当到达一定程度时,人们就会被“磁场”吸引过去。在这种情况下,苹果产品发布会越保密,用户就越会对其予以关注,并充满期待,从而达到被苹果“磁场”吸引的目的。

或许乔布斯早已意识到不能过早将新产品透露出去的重要性,所以才决定将产品发布会工作做到足够的保密,其目的就是要最大限度地让用户产生强烈的猎奇心理。

当苹果第一代平板电脑出现在世人面前的时候,人们惊呼了。因为一款超乎他们想象的产品出现在他们面前,这极大地超出了他们的预期。在这种情况下,人们内心所期待的和产品自身之间得到了有效的吻合,从而让他们的心理得到了极大的满足,最终让该产品在他们的心目中树立了良好的形象。

“满足用户的猎奇心理就好比为成功打开了大门”,乔布斯不仅能深刻地理解这句话的含义,还将其作为了苹果发展中十分必要的策略,更确切地说是一种和心理有关的策略。因此可以说,乔布斯的过人之处也包括将满足用户的猎奇心理运用在了苹果日常的发展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