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农业林业果实的采后保鲜
29435400000001

第1章 序言中国果品储藏业发展的历程概述

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水果、蔬菜生产国。2007年,全国水果总量已达到7400万吨,人均占有量为55.72公斤。专家预计到2010年,中国水果总量将达到8000万吨,人均占有量相应达到57.31公斤。栽培产业的快速发展对采后提出的相应的保障与增值要求,中国的果品贮藏产业发展主要经历了下列过程。

(1)1949年~1960年中期:

该阶段任务重点是保证出口任务,保证重点城市的供应货源;在保证重点城市供应时,主要针对元旦、春节的节日供应。国家在一些大城市、重点产区、集散地兴建了储藏设施—普通仓库。

此期间收集、总结、推广应用了民间的储藏保鲜技术。

(2)60年代中期至1977年: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果品的供应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除元旦、春节外,供应期延长至五一节的市场供应。为此,一方面行业专家进行品种合理栽培搭配,另一方面主要针对苹果、梨、柑橘进行储藏保鲜技术的研究。

1968年我国第一座果品机械化冷库在北京建成,标志着我国果品储藏设施的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高度。

(3)1978年以来:

“水果保鲜”从“六五”开始,一直被列入国家科技攻关项目进行研究着。期间,朔料薄膜材料保鲜、包装;硅窗大帐储藏;新型防腐保鲜剂的筛选与应用;药物保鲜膜及空气离子放电保鲜、辐射保鲜、柑橘的挂树储藏技术等被更多的人利用。尤其是我国专家创立的“苹果双变气调理论”、“鸭梨缓慢降温理论”为我国西北地区利用外界冷资源进行简易的节能储藏保鲜夯实理论基础。与此同时,《果品冷库管理条例》、《苹果冷藏标准》、《梨冷藏标准》、《柑橘储藏规程》也配套制定,目前,这些标准有些已与国际标准接轨,以适应进、出口的需要。

(4)储量的变化

1998年,全国果品总储量达1700万吨,占当年果品产量的30%,冷藏储量600~1000万吨,产地储藏约为销地储藏的11倍,CA储藏约占总冷藏量的2~3%,出口量为总产量的2%,最高达80.5万吨。上述数据表明我国的总体储量明显不足,尤其当2010年品产量达8100万吨时,仓储设施将明显成为流通环节中制约点,影响全局发展。

0.2园艺产品储运保鲜的任务

果品储藏要求在“时间差”(一季生产,全年消费)、“空间差”(一地生产,国际消费)、“蓄水池”(缓冲市场价格波动)等诸方面给予关注。在考虑采后工业化企业利润的前提下,做好园艺产品市场均衡供应的任务。

0.3园艺产品储运保鲜及流通中应注意的几个方面

0.3.1园艺产品自身含水量高,一般在70%~90%间;同时,当失水大于5%时又及易萎焉。其内容物是微生物的良好培养基,及易产生腐烂;每年因此全世界损失量达50%,采后市场内损失12~13%。资料介绍,1985年仅山东省金冠苹果损失达到当年产量的20%。

0.3.2季节性强,单向运输多。这主要是由于我国地处欧亚大陆东部,兼有热带、亚热带、暖温带、温带、寒温带五带气候特点,形成了不同的园艺产品类型。

0.3.3对市场十分敏感,要求信息灵敏,应当充分利用现代网络信息手段,降低风险。

0.3.4技术性要求高,要充分理解和应用果蔬储藏的原理:既利用物理、化学或微生物的办法,把果蔬的生理活动维持在最低的正常水平上,实现适期保鲜之目的。

0.4园艺产品储运保鲜重要性

0.4.1满足人们饮食生活的需要

果蔬已成为人们生活必不可少的“物质”来源。

(1)它丰富了人们的食物种类;植物蛋白多来自于果实中的杏仁,榛子,核桃,银杏等以及蔬菜中的豆芽,豌豆,大蒜,辣椒等。花卉中的百合鳞茎,桃花,荷花,红花菜等。蛋白质是提高人体免疫功能,防御疾病的必须物质,它是人体神经,血液,骨骼,肌肉,心,肾,肝的主要构成物质之一。

(2)使人们在摄取食品的形态和品质上发生了一定的差异,提供给人们维生素和矿物质的来源。人体无法合成的维生素95%来自于果蔬组织中,其分为两类。

脂溶性维生素(A、D、E、K)的维生素A,50~60%来自果蔬。维生素A又称为视黄醇,其前体物质是类胡萝卜素及由它衍生的一些色素(隐黄素)。人体维生素A日需量为:1毫克/天(RDA:1毫克/天)。桃的类胡萝卜素为0.34毫克/100克鲜重、杏为1.80毫克/100克鲜重;芒果为3.80毫克/100克鲜重;番木瓜为0.3~2.0毫克/100克鲜重。维生素在人体生理生化还扮演辅酶的作用,用来激化人体酶的活性。在番木瓜成熟果实中含较高的中维生素A和维生素C(Vc:55毫克/100克鲜重)。维生素D(D1、D2)又称为骨化醇,具有抗佝偻病生理作用。此外,维生素E(生育酚)、维生素K(止血素)都有其重要的生理作用。

水溶性维生素是指维生素C、B族【(VB1硫胺素,抗神经炎症微生素、B2核黄素、B3泛酸或吡多酸,是辅酶A的组成部分、B6吡醇素、B11叶酸、B12氰古素、维生素P(柠檬素,是柑桔皮的苦味来源,具有调节毛细血管韧性的作用,又称路丁,在柠檬中含量高)】等。宁夏的灵武长枣Vc高达450毫克/100克鲜重。维生素B族的35%也来自于果蔬,并在人体中占相当重要的作用。

(3)果实中含有的多种矿物质元素,如:

(1)Ca:占体重1.5~2.0%左右,是骨骼与牙齿的组成成分;它的缺乏,将会导致小儿佝偻病、常年人的软骨病,建议摄入量(毫克/天·人)为:婴儿:0.4~0.6;成人:0.6;孕妇、哺乳期0.7~1.4;老年人:1.0~1.5。

(2)P:也是骨骼与牙齿的成分,它在参与能量代谢与维持体液酸碱平衡起重要作用。建议摄入量:1.2毫克/天·人。

(3)Na、K:能够维持体液酸碱平衡,调节人体内神经冲动与肌肉收缩,同时,也是调剂体内水分含量的重要元素。K的最好来源是柑橘、苹果、猕猴桃、芒果、香蕉、枣子。

(4)Mg:参与机体能量代谢过程,存在于各类坚果中。建议摄入量(毫克/天·人):200~300。

(5)I2:是构成人体甲状腺的重要成分,人体内20%集中于甲状腺,调节体内热能、蛋白质、脂肪的合成与分解。果实中以柿的含量最高;使用加碘盐可以预防碘缺乏。

总之,果蔬中含有的多种矿物质,如Ca、P、Fe(60kg人体中含3g。成年人摄入量为:12~15(毫克/天·人)是骨骼、血液中红血球的成分之一;其中的微量元素又是酶类物质的成分。

果蔬中含有的矿物质大多数为碱及碱土金属元素,如:Na+、K+、Mg2+、Ca2+等,在人体体液离子平衡的作用中,能与人们食入的畜产品生成的S2—、PO3—等阴离子发生中和,起到调节酸碱平衡的作用,故又称其为“碱性食品”。果蔬中的有机酸在人体内参与代谢形成CO2、H2O而不呈酸性。

(4)果蔬中的粗纤维(1.3%)有助消化,脂肪含量较少(发热量为50kcal/100g),有人将其放在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矿物质之后,称其为“第六大营养素”。所以人们又称果蔬为“苗条食品”。比如唐代孟詵《食疗本草》中描述冬瓜:欲得体瘦轻建者,则可常食之,若要肥勿食。

琳琅满目的果蔬及花卉产品,更进一步体现了食品供应的“多样化”、“营养化”、“疗效化”、“天然化”。

0.4.2实现果品周年供应。

其模式如下。

(1)栽培手段的排开栽培:

栽培(含设施栽培)→采收→分级→包装→加工←运输→储藏→市场→家庭。

(2)不同气候带的区域化栽培(国内、国际)。比如我国的南方冬季蔬菜的北运;每年二月初南非的鲜食葡萄进入我国等。都是跨气候带的区域化栽培的保鲜物流供应的体现。

0.4.3保护果蔬产业

解决“旺季烂,淡季断,旺时往外调,淡季伸手要”,减轻运输压力,降低生产费用等问题。孙廷枢(1984a)统计分析认为,我国水果损失占其当年总产量的20%,柑橘每年损失达15~20%。1985a,仅山东省产苹果22万吨,损失高达5万吨;我国元帅、金冠储期损失高达20~50%,即使冷藏也在10%以上。蔬菜采后损失更大,一般在20%以上,比如大白菜仅及入窖时的1/2。在一定区域要给予重视“三结合、三为主”的果蔬贮藏保鲜模式,即:“以产地储藏为主,与销地储藏相结合;以分散储藏为主,与集中储藏相结合;以适法(通风库、冷资源库、微冷库、冷库等加材料保鲜)储藏为主,与洋法(机械气调库、减压库等)储藏相结合”,使采后产业在多层次、水平上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