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农业林业名优水产品养殖技术
29434300000016

第16章 优质鱼类养殖(9)

养鳅的水质要求“肥、活、爽”,一般每星期换水1~2次,每次换水30~40厘米深。此外,还要做好防病防逃工作。每天或隔天打扫食场1次,定期对食场进行漂白粉消毒,每次用药125克,发现死鳅及水面污物要及时捞除,以防水质污染。

(2)稻田养成

选择水源充足、保水保肥力强、土壤肥沃、软泥深12~18厘米的稻田饲养泥鳅较好。要加高加固田埂,四周挖深40~50厘米的田凼,面积占稻田面积的5%~10%。清田消毒后放足基肥,插秧后将鳅种下田,每亩放规格3厘米左右的鳅种2~4万尾。

稻田饲养泥鳅,也应适当投喂人工饲料。平时要经常加入新水,保持水深5~10厘米,做好抗旱防洪工作,防止敌害生物进入,常检查进出水口拦栅。不施或少施农药。

(3)庭院饲养

房前屋后挖池或砌水泥池饲养,大小不限。要求有注换水条件。常规饲养方法同池塘养成。此处介绍两种适于家庭养殖生产的方法。

一是底肥饲养法。在养鳅池底将有机粪肥、稻草相间铺放,厚约30厘米,按每平方米撒生石灰150克后再铺上10厘米肥泥,注水一周后可放养泥鳅。饲养期间经常搅拌池底,使肥料释放肥水,培育底栖动物等促进泥鳅生长,可同时投喂人工饲料。

二是塑管饲养法。采用直径16毫米,长约20厘米的聚乙烯管,象筏子那增扎成排,横向排列铺满池底,将细粒粘土溶解于水中,给泥鳅制造一个具有泥土环境条件的错觉。放养鳅种后主要投喂人工饲料,剩饭剩菜也可投喂。

在国外采用无泥饲养泥鳅,将池底铺沙,这种方式饲养的泥鳅比泥土池饲养的质量、味道好。

三、病害防治

泥鳅抵抗力强,较少发病,但是也应做好预防工作。

1、敌害:有蛇、鼠、水鸟、鸭、凶猛鱼类等,主要防止其进入养鳅池。

2、赤鳍病:此病发病率高,对泥鳅危害较大,主要是由于鱼体受伤和水质恶化感染病菌所致。鳍、体表发白溃烂,肛门周围充血发红。防治方法:

(1)捕捞、运输操作要小心,避免鱼体受伤,饲养过程中要加强水质管理。

(2)病鱼用消毒杀菌剂浸洗,或在饲料中药物拌饲进行投喂。

3、水霉病用2%~3%的食盐水浸洗5~10分钟。

4、气泡病主要由于饲养池水体中气体过饱和所致,注意防止水质恶化和富气化即可预防此病。

四、捕捉与运输

1、流水捕捞法

在饲养水体靠近进水口的底部,铺上一层网,风具的长度依进水口大小而定,一般为宽度的3~4倍,网目6毫米,四角结绑提绳。然后从进水口放水,当泥鳅受到流水刺激,逐渐聚集到进水口附近,待一定时间后,将网拉起,即可捕捉。

这种方法只适用于水温25℃左右时采用。当水温降至20℃时,泥鳅的生长、活动减弱,难于奏效。此时可把池水排干,把池底划分为若干小块,中间挖些排水沟,泥鳅会集中到排水沟内,即可用抄网捕捉。

2、香饵诱捕法

稻田养鳅,应于晴天傍晚将水慢慢放干,使泥鳅集中到深坑中,同时用蚕或炒米糠等诱饵装入麻袋中沉入坑底,第二天早晨取出,即可捕获大量泥鳅。池塘饲养的只要将装饵袋傍晚沉入池底,第二天日出前取出即可。

3、运输

为了提高运输成活率,运输前要进行蓄养,使其排除粪便和体外过多的粘液。鱼桶蓄养每天要换水2~4次,每次换水量1/3;鱼篓蓄养要置于微流水中,1/3露出水面。

近距离运输可“干运”,即在竹条筐内壁敷上麻浸水湿润直接装运泥鳅即可。远距离运输要用尼龙袋充氧运输。

(第十节)鲟鱼

鲟鱼是世界上珍稀的淡水鱼类,其味道鲜美,营养丰富,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西方人喜食的鱼籽酱即是鲟鱼的卵所制成,被列为世界三大珍味之一。上世纪九十年代,世界鲟鱼资源趋于枯竭,产量呈下降趋势,鲟鱼价格暴涨。因此,鲟鱼养殖日渐受到人们重视。我国于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引进俄罗斯鲟,在北京、辽宁等地养殖,目前制约鲟鱼养殖的技术难题主要是鲟鱼苗的开口饲料和配合饲料的驯化问题。近年来,鲟鱼养殖得到了迅速的推广,国内多个省区都有养殖,已成为新的淡水名特优养殖对象。

一、鲟鱼的生物学

1、中华鲟是一种大型河海洄游鱼类。最大体重可达500余公斤,食底栖动物。性成熟年龄雌体为14~18龄;雄体为12~16龄,长江上游为其主要产卵场。分布于金沙江、长江干流及其附属湖泊。

2、长江鲟为淡水定居种类,食底栖动物。四川宜宾江段可能有产卵场。分布于长江干流及其附属湖泊,川江产量较多。

3、黑龙江鲟分为栖息于河中的定居种群与栖息在河口咸淡水区上溯河中产卵的洄游种群。主要摄食底栖动物,成体也食鱼类。生活于26℃以下的水体。最大个体可达36公斤以上。性成熟年龄在9~10龄,分布于黑龙江中。

4、鳇分为栖息在黑龙江中的定居型区上溯到河内产卵的洄游型。为食鱼的凶龄雌性为16~17。最大个体可达100公斤,分布于黑龙江干流属湖泊。

5、裸腹鲟大部分时间生活在咸水水域中,在河流的砾石质段产卵。分为春季族与冬季族。我国伊犁河段有性成熟个体。摄食以软体动物为主的底栖动物,伊犁河中最大个体可达78公斤。性成熟年龄雌体在12~13龄,雄体略早。分布于伊犁河、前苏联的内陆海和巴尔喀什湖中。

6、西伯利亚鲟有半洄游型、河流型和湖泊-河流型三种生态类型。主要摄食底下栖动物,也食小鱼。最大个体可达200公斤。性成熟年龄雌性为17~18龄,雄体为13~14龄。

7、小体鲟为淡水定居种类,摄食蜉蝣类及其它昆虫的幼虫。最大个体达8公斤,性成熟年龄雌性为5~6龄,雄为3~4龄。见于额尔齐斯河,前苏联已将其移植进黑龙江中。

8、俄罗斯鲟主要分布在里海、黑海以及与这些水域相通的河流。俄罗斯鲟除部分是洄游性种类外,还有部分是定居种类。性成熟年龄雄性7~9龄,体长100~110厘米;雌性为11~13龄,体长110~160厘米,体重14~18公斤。

俄罗斯鲟的生长较快,自然分布的群体,一龄鱼体长可达30厘米;二龄鱼体长可达46厘米,体重2公斤左右;三龄鱼体长55厘米,体重4公斤;4龄鱼体长60厘米,体重5.5公斤。

9、白鲟生活于淡水和咸淡水河口区,食鱼为主,也食虾蟹。长江上游有产卵场,分布于长江干流及其河口咸淡水区。

鲟鱼是广盐性、广温性鱼类,栖息于不同水系中的各种鲟鱼,甚至栖息在同一水系中的同种鲟鱼中,都常存在不同的生态类型,其生物学特性的各个方面都存在差异,这一点在选择人工繁殖的亲鱼及进行移植驯化时是值得注意的,鲟鱼的可塑性很大,对新环境的适应能力很强,一般来说,移植到饵料丰富的水域后,生长速度比原栖息水域加快,甚至性成熟年龄显著缩短。此外,鲟鱼一般比鲤、鲫等底栖鱼类容易捕捞,易为刺网所捕获。

以下将以匙吻鲟(Polyodonspathula)为代表,介绍其养殖技术。

匙吻鲟是一种大型经济鱼类,最大个体可达65公斤,体形与其它鲟类不同,吻部特别长,约占体长的三分之一,栖息于水体的中上层,寿命可以长达30多年。

匙吻鲟是广温性鱼类,它不怕低温,也耐高温,能在32℃的水中生存。匙吻鲟也是淡水中生长最快的鱼类之一,当年鱼体重可达半公斤以上,2龄鱼体重可超过1.5公斤以上,3龄鱼体重右超过2.5公斤以上。它的主要食物是水中的浮游动物,也能摄食丝蚯蚓和人工配合饲料。性情温和,不善于跳跃,它的习性和花鲢相似,容易捕捞。

二、养殖技术

匙吻鲟养殖过程分成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鱼苗培育阶段,是从刚孵出的鱼苗养成体长为5厘米的小鱼种。第二阶段为鱼种培育阶段,是从小鱼种养成体长15~20厘米的大鱼种。第三阶段为成鱼养殖阶段,是从大鱼种养成体重1公斤以上的食用鱼。

1、鱼苗培育

鱼苗培育是匙吻鲟养殖生产过程中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也是培育难度最大的一个阶段,稍有疏忽会造成苗种大量死亡,直接影响整个养殖生产。鱼苗可以在池塘中培育,由于刚开口的鱼苗,摄食能力弱,又因池塘中的天然饵料和水中溶氧难以掌握好,往往会因缺氧或缺饵造成大量死亡成活率极不稳定,高的可达到50%。最低的成活率为零,一般在于25~30。现在一般采用水槽培育匙吻鲟鱼苗,苗种成活率明显提高,成活率超过50%,鱼的体质健壮。

(1)准备工作

水槽是培育鱼苗的主要设备,用砖或石块和水泥、砂搅拌成混凝土砌成,也可用不锈钢制成。一般为长方形,长度为5~6米,宽度为1.5米,底部呈斜坡,前端深度为1米,后端深度为1.2米,槽长壁底部两端高于中间约5厘米,排水口直径为3英寸,离排水口50厘米处设置一座拦鱼栅,是由木框和40目网布制成。池壁要光滑,排水口连接阀门或活动水管进行排水和调节槽内水的深度。也有园形水槽,直径约5米,排水口设在中间,内部设施和长方形水槽相同。还可利用现有的四大家鱼的设施代替水槽。

饵料刚开口的匙吻鲟鱼苗,主要是摄食小型浮游动物,在鱼苗没有开口之前,必须贮存足够适口的天然饵料。呆专池培育饵料生物,最简单的方法是用小池培育浮游动物,随时捞取进行投喂,

其它设施和必需物品水槽中培育鱼苗必须不断有新水流入,同时将多余的水排出,而且还要充气,使水中一直保持有充足的溶氧。注水和充气设备有水泵、充气泵和发电机。

(2)培育方法

保持水中溶氧充足、控制适宜的水温和投喂丰富的适口饵料是培育匙吻鲟鱼苗成功的关键。

放养密度每立方米水体可放养鱼苗500~600尾,鱼体长度达到4~5厘米时,如果发现咬尾鱼较多的情况,应将水槽中的鱼及时分稀。

水量鱼苗刚放入水槽时的水量不宜过多,水槽内的水深保持40~50厘米,有利于鱼苗摄食饵料。每个水槽每小时进水和排水量为1立方米左右,并在每个水槽中安放二个气头充气。随着鱼体长大,水槽的水量必须逐渐增加,鱼苗放入水槽10天后,水深保持在80厘米以上。

水温匙吻鲟虽然是广温性鱼类,但在鱼苗时期对水温十分敏感,水温低于13℃会逐渐死亡,水温高于26℃对鱼类的生长不利,最适宜水温范围为20~24℃。

投饵投饵管理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稍有疏忽就会影响鱼的生长和成活率。首先要投喂适口饵料,每天要投饵10次左右,即每隔两小时投饵一次,开始每千尾鱼苗每次投喂红虫或其它小型浮游动物3~5克,随着鱼体的长大而增加投喂量。投喂活饵料时,每天可以投喂4~5次,第一天可以多投喂一些,以后在每交投喂前需要观察水槽中活饵料的情况后再决定下次的投喂量。

清污清污是培育鱼苗期间不可忽视的一项工作,水槽底部会沉积不少残饵和鱼粪便等污物,投喂冰鲜饵料以后补充配合饲料的水槽底部,沉积物会更多,如果不及时清除掉会直接影响水质。

咬尾匙吻鲟在鱼苗阶段的生长速度十分快,经过25~30天的培育,平均体长可达到5厘米。一般在长到4~5厘米时,在水槽中常常可以发现有大鱼咬小鱼,强壮鱼咬瘦弱鱼,也有咬相同大小的鱼,这称为“咬尾”。其原因是水槽内鱼的密度过高饵料不足。如果发现咬尾应立即增加水量和饵料量,严重咬尾应立即将大小鱼分开和分稀。

防治鱼病匙吻鲟较少得病。在鱼苗阶段偶有车轮虫寄生,严重者造成苗种大量死亡。采用福尔马林杀除,切忌使用硫酸铜杀除车轮虫。

2、鱼种培育

有池塘培育和水槽培育两种。

(1)池塘培育

池塘培育一般采用单养,鱼种培育塘的面积以5~15亩为宜。

清塘消毒在放养鱼种前必须将塘内原有的鱼类、有害昆虫及水草除掉,并杀灭塘内病菌.提前10天左右将池塘水全部排干进行曝晒,在池塘底部和四周投放生石灰或漂白粉进行消毒。对于水难以排干的池塘可带水清塘,

注水施肥鱼种入池前10~14天应注入新水并投施肥料,以经过发酵的有机肥为好。每亩水面第一次施肥量为75~100公斤,每星期追肥一次,每次追肥量为25~50公斤,还可以全塘泼洒豆浆、渣,每亩水面每天用量为5公斤,连续投放4~5天,黄豆浆、渣既可作为追有肥,又能作为鱼种的直接饵料,有利于塘内浮游动物的繁殖和鱼种的生长。过早注水或施肥,塘内不会滋生有害昆虫,而且会浪费肥料,鱼种刚下塘时,水深保持在1米左右,随着鱼的生长,每周增加水深10厘米,两周后将池水深度保持在1.5米左右。

放养和管理鱼种下塘时需要测定水中溶解氧,溶氧量要求在4毫克/升以上。也可先放5~6尾匙吻鲟鱼种在塘内小网箱中试水,观察半天或一天,如果试水鱼游动正常,证明池水水质良好,水中溶氧充足,可以将需要的鱼种放入塘内。池塘水深1.5米以上,每亩可放养鱼种1000~1500尾。要选择有水源的池塘并安装增氧机或充气泵和气。饲养期间,要注意天气的变化,有条件的单位应在每天清晨和傍晚测定水中溶氧,当水中溶氧在4毫克/升以下时,必须立即注水或开动增氧机以增加水中的溶氧,如不及时在池塘中注入新水或用机械增氧,常有全塘匙吻鲟鱼种死亡的情况发生。有害水生昆虫能直接伤害幼鲟,大型水生植物和丝状藻类能缠住幼鱼造成死亡,必须及时清除掉。小鱼种经过一个月左右的养殖,平均体长可达到15厘米。

分池饲养小鱼种经过30天饲养,有的鱼生长快而有的鱼生长慢,为了使长得慢的鱼能正常生长,必须及时将大、小鱼分开。捕捞方法有带水捕捞和干塘捕捞两种。干塘容易损伤鱼体不宜采用。带水捕捞是用围网让围住的鱼自动进入网箱,然后用手将大小不同的鱼分开。操作时要小心,以免损伤鱼体。体长达15厘米以上的鱼肝油,可以转移到其它水面养殖成鱼或向外销售。体长在15厘米以下的鱼,将规格差别较大的鱼分成两一至三个等级,分别放在池塘中继续培育,直到大部分鱼的体长达到15厘米时,再一次进行分鱼和转养。

(2)水槽培育

水槽培育鱼种的方法可参照培育鱼苗的方法。每立方米水体放养体长5厘米的鱼种70~80尾,在水温20~28℃情况下,经过30多天的培育,平均体长可达15厘米。水槽培育鱼种的优点是容易掌握水质,水中溶氧充足,易于观察鱼的活动情况,随时需要随时容易捕取,成活率高。缺占是成本费用过高。

3、成鱼养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