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农业林业黄瓜栽培技术
29429100000005

第5章 黄瓜的生物学特性(3)

黄瓜在不同生育阶段对水分的要求不同。幼苗期水分不宜过多,水多容易发生徒长,但也不宜过分控制,否则易形成老化苗。抽蔓期要控制水分,防止地上部徒长,促进根系发育,为结果期打好基础。结果期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同步进行,叶面积逐渐扩大,叶片数不断增加,果实发育快,对水分要求多,必须供给充足的水分才能获得高产。

4.土壤

黄瓜最适于在松软肥沃、富含有机质、透气性良好的沙壤土上生长。在肥沃的沙质土壤中,根系扩展体积大,吸收量大。能够较好的平衡黄瓜根系喜湿而不耐涝、喜肥而不耐肥的矛盾。黏土和沙土虽也能栽培黄瓜,但效果差。在粘土中栽培发根不良;沙土发根较旺,但根系易老化。

黄瓜喜欢中性偏酸性的土壤,在土壤Ph值5.5—7.2的范围内都能正常生长发育,但以Ph值6.5为最佳。ph值过高易烧根死苗;ph值过低易发生生理障碍,黄化枯萎,ph值4.3以下黄瓜就不能生长。黄瓜耐盐性很差,不宜在盐碱地或地下水含量高的地块上种植。

5.矿质营养

黄瓜生长需要多种矿质元素,并且要求各矿质营养元素之间保持适当的比例。除了氮、磷、钾、钙、镁等大量元素之外,还需要铁、锌、硼等多种微量元素。一般每生产1000千克果实需吸收氮2.8千克,五氧化二磷0.9千克,氧化钾9.9千克,氧化钙3.1千克,氧化镁0.7千克。对五大营养要素的吸收量以氧化钾为最多,氧化钙其次,再次是氮,五氧化二磷和氧化镁较少。

黄瓜播种后20—40天,也就是育苗期间,磷的效果特别显著,此时不可忽视磷肥的施用。氮、磷、钾各元素的50%—60%在采收盛期吸收,其中茎叶和果实中三元素的含量各占一半。一般从定植至定植后30天,黄瓜吸收营养较缓慢,而且吸收量也小。直到采收盛期,对养分的吸收量才呈增长的趋势。后期氮、钾、钙的吸收量仍呈增加的趋势,而磷和镁与采收盛期相比都基本没有变化。生产上应在播种时施用少量磷肥作基肥,苗期喷洒磷酸二氢钾,定植30天前后(即根瓜采收前后)开始追肥,并逐渐加大追肥量和增加追肥次数。

由于黄瓜植株生长快,短期内要求形成大量的产量,而且长茎叶又往往与结瓜同步进行,必然要消耗大量的营养,所以黄瓜的用肥量一般比其他蔬菜要大。黄瓜根系吸收养分的范围小,吸肥能力差,生产上实际使用的肥量往往要比理论施肥量大得多。黄瓜根系可忍受的土壤溶液浓度小,容易受浓度危害,施肥应以有机肥为主。只有在大量施用有机肥的基础上提高土壤的缓冲力,才能为较多地施用速效肥料提供可能。追施化肥要少量多次,同时还要选用不使土壤溶液浓度急剧增高的化学肥料。追肥还必须配合浇水,这样才能满足黄瓜对肥料的要求,又不至于发生浓度障害。

目前生产上多注重施用氮磷两大元素,而往往忽视钾和微量元素的施用,易出现生长异常的缺素症状。所以日光温室黄瓜生产中,应在施用氮磷钾肥的同时,注意补充施用微量元素肥料,如硫酸亚铁等。

6.气体条件

黄瓜生长发育与环境中的气体条件的关系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1)氧气氧气对黄瓜的生长是不可缺少的,尤其是根系生长和呼吸功能往往与土壤空气中的氧气含量有着密切关系。

自然界空气中的氧气含量一般为21%。土壤空气中常由于二氧化碳含量的增长而使氧气含量降低,故栽培黄瓜的土壤应十分注意调节其通气性。由于黄瓜在缓苗后不久,根系已伸展到了行间,从此中耕松土已经不太可能,所以应特别注意在底肥中大量施用富含有机物的农家肥,以改善土壤的通透性。

(2)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主要原料,自然界中的二氧化碳浓度通常是320毫克/千克。在正常的温度、湿度和光照条件下,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在50—1000毫克/千克范围内,黄瓜的光合强度会随二氧化碳浓度的升高而增高。在大量施用有机肥和密闭条件较好的日光温室里,揭苫时的二氧化碳浓度往往要达到1500毫克/千克,甚至更高,配合相应的温度和水肥措施有利于大幅度提高黄瓜的产量。二氧化碳不足时,需要人工加以补充。

(3)有害气体

(1)氨气黄瓜对氨气十分敏感。当施入可直接挥发出氨气的氨水、碳酸氢铵,或经过分解发酵后间接释放出氨气的尿素、饼肥、鱼肥、禽粪等肥料时,会使氨气在温室中不断的积累。当空气中含氨量达到0.1%以上时,轻微的会使植株中部生命活动旺盛的功能叶受到伤害,严重的则全部叶片萎蔫下垂,干枯而变黄白,枯死的植株似有受冻致死的凄惨样子。

(2)亚硝酸气在大量连续施用氮肥的温室里,由于土壤酸化和铵的大量积累,在大量存在经过强酸、高浓度驯化了土壤微生物的情况下,土壤中会大量产生亚硝酸气并挥发出来。当空气中亚硝酸气含量达到2毫克/千克以上,就会使黄瓜的叶片受到伤害。受害叶片的叶缘及叶脉细胞死亡,从而形成白色或褐色的小斑点。这种情况在连年使用的老温室里容易发生,在新温室里不常见。

(3)二氧化硫日光温室进行临时性的煤火加温时,常会有二氧化硫发生。当空气中二氧化硫的积累量达到5毫克/千克以上时,就会对黄瓜产生危害。

以上分别分析了黄瓜生长发育过程中对主要环境因子的要求及适应范围。实际上,黄瓜对各个环境因子的适应范围是相对的,各环境因子之间又相互联系,相互依存和影响着。必须在综合认识各个环境因子的基础上,针对黄瓜所处的生育时期及当时起主导作用的环境因子,以此为核心组合起各环境因子的协调配合,以创造出有利于黄瓜生长发育的环境条件,达到预期的生产效果。

四、生长发育诊断

光、温、水、气、肥等环境条件是否适宜,可以从根、茎、叶、花、果等器官形态上表现出来。在实践中,通过观察这些器官的形态表现,断定环境条件是否适宜,以指导生产,及时采取措施,防止不良后果发生。

1.发芽期诊断

环境条件适宜,催芽播种后3—4天两片子叶呈75度角展开,逐渐接近水平,边缘稍向上翘,略呈匙形,肥厚且大;下胚轴高3—4厘米。如播种后覆土或基质过薄,子叶“带帽”(种子壳)出土,不但会使子叶变为畸形,而且还会影响光合作用及子叶以后的生长,播种后要及时覆盖厚度适宜的细土或基质,增加表土压力,帮助子叶脱壳。夜温偏高,水分过多,下胚轴长又细,子叶薄而大,白天光照弱情况更严重,应晚闭风、晚盖苫,降低夜温,并加强放风,降低湿度。水分缺乏时,子叶下垂,颜色深,不发达,严重时先端发黄。子叶叶脉和边缘抽缩,这是由于水分缺乏,土壤溶液浓度大所致。子叶出土后黄色迟迟不转绿,这说明光照或温度不够。温度低且下降过速,或温度较高时突然放风,子叶边缘上卷,并变为白色。低温时间过长,子叶先端下垂,小而平伸。种子不饱满,子叶形状不整齐。

2.幼苗期诊断

环境条件适宜时,秧苗健壮,植株轮廓为正等边三角形或顶角为锐角的等腰三角形;叶色绿且有光泽,叶缘缺刻深,叶脉粗,叶片平展、大小适中、较厚;叶柄较短,与茎的夹角约成45度。夜温偏高、水分过多时,幼苗会发生徒长,节间长,茎蔓高;叶片大而薄,呈圆形,叶缘缺刻浅;叶柄细长,与茎的夹角小;早晨叶缘有吐水现象,同时生长点发黄,光照不足时徒长更严重,应降低夜间温度,加大昼夜温差,并控制浇水。温度过低,缺乏水分或因土壤溶液浓度偏高,根系吸收水分和养分受阻,幼苗生长缓慢、矮小,节间短,生长点各节集中,聚成一个疙瘩,表现为花打顶现象;叶片平伸或下垂,小而厚,黑绿色,往往出现皱缩现象。傍晚时,萎蔫现象不能解除,表示严重缺少。温度低时降温过速或温度较高时突然放风,会出现“闪苗”或冻苗,叶片最初萎蔫,如温度继续下降,则呈水浸状,继而失去绿色,边缘更严重,以后变为白斑或干尖,重者全叶枯干。地温过低,易发生寒根,叶片发黄,还会因生理缺水而萎蔫。地温过低,土壤水分又偏多,易发生沤根,根系变黄,甚至腐烂,叶片深绿而不舒展,部分叶片边缘或全部枯黄。幼苗营养土中肥料特别是氮肥过多,日照不良时,叶柄和茎的夹角大;茎弯曲伸长,节间短;叶面积小,色深绿。土壤溶液浓度过大,水分缺乏,根发黄,叶脉和叶缘抽缩。土壤肥料不足,水分较多时,茎直立伸长,叶柄和茎的夹角小,叶色淡。

3.抽蔓期诊断

定植后,温度特别是地温偏低,水分缺乏,迟迟不缓苗,叶片萎蔫,生长点不发心叶,应加强保温,及时浇缓苗水。缓苗后促根控秧适宜,叶片绿色有光泽,大小适中,先端尖,缺刻明显,叶柄较短,与茎夹角约45度;茎粗、色浓绿,棱角分明,刚毛发达,节间长短均匀;龙头舒展,有两片以上未放展的幼叶包合,颜色鲜绿,茸毛发达;花冠大,呈鲜黄色,花萼宽而绿,子房较长且开花时下垂,花梗较大;卷须粗大与茎夹角约45度;向基部看两片子叶仍完好无损。温、光、水、肥等环境条件偏高或偏低时,根、茎、叶的形态表现与幼苗期基本相同(参见幼苗期诊断部分)。水分不足或温度偏高,卷须呈弧形下垂;水分多,卷须直立;夜温偏高,基部直立,顶部卷曲;营养或根系发育不良,卷须细而短;植株老化时,卷须先端卷曲;卷须先端黄化是病害将要发生的预兆。温度过低,水分缺乏,养分缺乏或因土壤溶液浓度偏高,根系吸收水分和养分受阻时,易引起花打顶,应注意保温、浇水。棚室黄瓜早熟栽培化瓜比较普遍,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育苗期间温度低、昼夜温差大,形成的雌花较多,开花时温度低,昆虫尚未活动,缺乏授粉媒介,单性结实弱的品种就容易化瓜;二是温度过高,白天温度超过32℃,夜间超过18℃,光合作用受阻,呼吸消耗增加,造成营养不良而化瓜;三是湿度过大,促根控秧不够,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失调;四是连续阴天、低温;五是密度过大,通风、透光不良;六是土壤水分不足,即过分控秧,植株衰弱;另外,采收不及时,土壤营养不足,或受病虫危害等因素也会引起化瓜。生产上,应仔细诊断,弄清化瓜的原因,采取相应的措施,如选择适宜品种,培育适龄壮苗,合理密植,增施有机肥,施放二氧化碳,疏花疏果,叶面喷肥,及时防治病虫害和温室张挂反光幕等。

4.结果期诊断

结果期,温、光、水、气、肥等环境条件适宜或偏高偏低时,根、茎、叶、卷须的形态表现与幼苗期、抽蔓期基本相同。条件适宜时,一般节间平均长约10厘米,叶柄长相当于节间的1.5倍。植株生长势强时,雌花鲜黄,比较长大,向下开放,植株生长势弱时,雌花淡黄,短小,横向开放,子房弯曲;植株进一步衰弱时,雌花更小,且向上开放。健壮的植株,正在开放的雌花距龙头约50厘米,当地温和夜温太低,土壤缺水,控秧过度,或因肥料过多、土壤水分偏大影响根系活动时,开花节位上升,距龙头不足50厘米;当地温和夜温偏高,光照不良,氮肥过多且水分充足,植株徒长,开花节位下降,距龙头超过50厘米。瓜码多,雄花簇生,雌花竞相开放,但是迟迟不见甩瓜,是追肥浇水早而充足引起的营养生长过旺,生殖生长受到抑制所致。幼苗期如使用乙烯利处理浓度偏大时,植株长势弱,各叶腋出现雌花,甚至出现两个以上雌花,应提高温度,浇足水,促进营养生长。植株生长势强时,瓜条长而直,先端稍细;生长势弱时,瓜条较短,先端钝圆。单性结实性弱的品种,在日光温室进行早熟生产,开花时温度低,昆虫尚未活动,授粉受精困难,会出现尖嘴瓜。另外,连续高温、干旱,土壤缺肥,或土壤溶液浓度偏高,阻碍根系吸收水分和养分时,植株生长势弱,营养不良,也会出现尖嘴瓜。如果受精不完全,只在先端产生种子时,由于种子发育吸收养分较多,会出现先端特别肥大,形成大肚瓜。受精不完全,或植株营养不良、生育波动时,会形成蜂腰瓜。引蔓不及时,果实生长发育受到阻碍,果实发育不平衡,会使瓜条弯曲。在氮素过多,水分不足,低温,光照不良,植株衰弱多病等情况下,会形成苦瓜素,使瓜条发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