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植物学性状
1.根系
黄瓜的根分主根、侧根和不定根。主根又称初生根,是在种子萌发时由胚根发育而来的。主根垂直向下生长,自然伸长可达1米以上。主根的一定部位上发生一级侧根,又称次生根,只有主根基部粗壮部分所分生的侧根比较强壮,向四周水平伸展,与主根一起形成骨干根群。一级侧根的近主根部分分生二级侧根。二级侧根的粗壮部分分生三级侧根。黄瓜的侧根自然伸长可达2米左右。所有主、侧根的纤细部分分生的纤细根叫须根。幼苗根颈部和茎上发生的根叫不定根,相对来说要比定根(主、侧根)更强壮一些。
黄瓜的根系发育具有以下特点。
一是根系浅,根量小。黄瓜起源于热带的森林潮湿地区,长期生活在水肥充足且富含有机质的土壤和潮湿多雨的环境中,吸收水分、养分便利,形成了分布较浅的根系,对养分、水分的要求比较严格。根群主要分布在根际半径约30厘米,深0—20厘米的耕层土壤中,尤以0—5厘米表土层最为密集。这意味着黄瓜根系占有肥水的空间小,吸水吸肥能力差。要满足黄瓜对水肥的需要,就必须选择有机质含量高,通气性好的土壤,在生长期间经常、及时地供给速效肥料和水分。
二是根木栓化早,损伤之后很难恢复。由于黄瓜的根容易木栓老化,根系受伤后从它上面再发生新根比较困难,所以育苗时最好采用营养钵、营养土块或穴盘育苗,并适时早移栽,减少根系损伤,保证栽后快速缓苗,提高成活率。
三是根系好气,有氧呼吸旺盛。黄瓜根系一般不能忍受土壤中空气少于2%的低氧条件,以含氧量5%—20%为宜。这决定了黄瓜根系唯有分布在近地表层才能获得较充足的氧气供给,同时,土壤必须疏松而不板结。因此,增施有机肥,增加土壤的通透性,浇水宜少量多次以及减少行间踩踏,都是生产中不应忽视的措施。
四是喜温怕寒又怕高温。黄瓜根系生长的适温是20℃—30℃,低于20℃生理活性逐渐减弱,低于14℃—12℃生长停滞,高于30℃时呼吸作用明显加剧,严重时可引起根系枯萎。当气温高于适温时,地温低有利生长;气温低于适温时,地温高又能弥补气温的不足。秋冬茬黄瓜育苗时,正处在气温高,地温也高的时节,根系极易老化,发育一般不好。浇水可降低地温,又有利于促进具有旺盛生命力的次生根发生。定植后必须连浇2—3水,可降低地温,诱发新根。秋冬茬后期地温常降到适温以下,根系生长停滞或沤根而引起植株凋枯。冬春一大茬黄瓜常因根系忍受不了日光温室里的低地温条件而导致栽培失败。早春茬黄瓜苗期常因地温低、土壤湿度大而引起寒根、沤根,出现生理性枯干。冬春一大茬和早春茬黄瓜进入4、5月份后,室内气温尽管很高,若地温一直稳定在25℃左右,会对保证根系旺盛生命力和延长结瓜期带来好处。
五是不定根易发生且生长比较旺盛。前已述及,黄瓜的定根根量少,生命活力差。但黄瓜的茎上容易产生不定根,且相对比定根生命力要旺盛。利用黄瓜这一特性,在育苗期和定植后采取培土或围土“点水诱根”,扩大根群,也是黄瓜生产上的一项有效措施。
综上所述,黄瓜的根系对日光温室各茬栽培来说都不能认为是理想的,而且往往不足之处显得多了一些。从长远看,嫁接换根则是有效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但嫁接也不是在任何条件下和任何情况下都可以采取的措施,譬如,早春茬黄瓜育苗时正值低温时节,没有一定的加温条件作保证,嫁接就很难成功,而且在土传病害不太严重的温室里,嫁接苗有时不一定比自根苗好,因为自根苗的根系分布浅,对肥水的反应比较敏感,更适合于这茬黄瓜“短、平、快”生产的需要。至于秋冬茬要不要嫁接,也是需要因地制宜来决定的。因此,在生产上,必须坚持通过采取农业措施来协调好根系喜湿与好气,喜温与喜湿,喜肥与不耐肥的关系,努力处理好它们之间的矛盾。实践表明,以改土为基础,大量增施农家肥、圈肥和畜禽粪,合理灌溉,分期追施速效化肥等措施,有利于使土肥水溶合,气体通透,根系发育健壮并不断得到更新复壮,保持黄瓜根系旺盛的生命活力。
2.茎蔓
黄瓜的茎属于攀缘性蔓生茎,中空,五棱,生有刚毛。茎在5—6节后节间开始伸长,具有顶端优势和分枝能力,茎蔓长度因品种和栽培管理不同而有差别。茎的粗细、颜色深浅和刚毛强度是衡量植株健壮程度和产量高低的主要标志。茎蔓细弱、刚毛不发达,很难获得高产;茎蔓过分粗壮,属于营养过旺,会影响生育。一般健壮的植株,茎粗应达到0.6—1.2厘米,节间长5—9厘米为宜。第三片真叶展开后,每节都发生不分枝的卷须。黄瓜的茎具有以下特点。
一是茎细长,瓜秧不能直立,因而不能自主地把叶片分布到有利的空间去争取光照和空气营养,需要通过人工绑架或吊蔓进行调整。
二是茎长,不利于水分和养分的输导,不易保持瓜秧的水分平衡,加上叶面蒸腾量大,极易因缺水而造成植株萎蔫。
三是茎蔓伸长比其他果菜要早,在高温特别是高夜温、育苗密度大、光照弱等情况下,水分稍多时极易发生徒长,黄瓜育苗时防徒长比其他果菜更应受到重视。
四是茎蔓脆弱,常易受到多种病害的侵害和机械损伤,生产上应注意保护。茎上卷须在露地栽培中有缠绕支架、增加攀附的作用,在温室栽培时作用不大,反而因其生长要消耗养分,同时也给落秧带来困难,应及早掐去。
3.叶片
黄瓜的叶片分子叶和真叶。子叶两侧对称生长,呈长圆形或椭圆形,子叶贮藏和制造的养分是秧苗早期主要营养来源。子叶的大小、肥瘦、形状、姿态和颜色与环境条件有直接关系,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苗期温、光、水、气、肥等生存条件的适宜程度。健壮的子叶肥大色深,平展且形状好。定植前和定植后子叶保持完整的程度和时间长短,反映了生产者管理水平的高低。
真叶呈五角心脏形,叶缘有缺刻,叶和叶柄上均有刺毛。叶片较大,一般正常大小的单叶面积在400平方厘米左右,大者600平方厘米。叶的形状、颜色、缺刻深浅、刺毛强度、叶柄长短、叶面积大小、叶片薄厚,虽因品种而有差异,但更多的是受栽培环境条件的影响。就一片叶片而言,未展开时呼吸作用旺盛,光合作用合成酶的活性弱。从叶片展开起,净同化率逐渐增加。展开约10天后,当叶面积展开到最大时,叶子制造养分的能力最强,这一时期一般可以维持一个月。所以,一片叶子的有效功能期一般只有40天左右。壮龄叶是光合作用的中心叶,应格外加以保护。
黄瓜叶片的下列特点是生产上必须给予重视的。
一是叶面积大,蒸腾系数大,对营养要求高而本身积累营养物质的能力却较弱,所以黄瓜要求较高的水肥条件。
二是叶片大而脆弱,极易受到病虫、有害气体以及人为的机械损伤,在植保、施肥和田间操作时,必须特别注意保护好叶片,尤其是那些处于旺盛光合作用时期的中上层叶片。
三是叶片为光合器官,不仅要使叶片最大限度地接受光照,减少相互间的遮挡,同时还要保持适宜的夜温,使白天光合作用制造的养分能及时地输送出去,以免在叶片里淀积而影响次日的光合作用和引起叶片老化,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叶片制造养分的功能。
通常认为,黄瓜合理的叶面积系数是3—4,即每亩有效叶面积累积总和达到2000—2600平方米,相当于栽培地面面积的3—4倍。目前生产上无论采取小叶面积,叶面积系数维持时间长,或大叶面积,叶面积系数维持时间短的方法,都可以达到丰产的目的。因此,一个日光温室黄瓜的叶面积大小,很可能和栽培者所走的高产路子不一样而不同,不能不加区别地作出叶面积合理或不合理的判断。
4.花、果实
黄瓜基本属于同株异花,但偶尔也出现两性花,目前生产上也有全部节位着生雌花的雌性系品种。黄瓜为虫媒花,品种间自然杂交率高达53%—76%。花萼与花冠均为钟状、五裂,花萼绿色有刺毛,花冠为黄色。雌花子房下位,一般有3个心室,也有4—5个心室的,侧膜胎座,花柱短,柱头3裂。黄瓜花着生在叶腋,一般雌花比雄花出现早。雌花着生节位的高低,即出现的早晚,不同品种间有差异,与外界条件也有密切关系。
黄瓜幼苗同化面积增加较快,能够较好地形成雌花和雄花。通常第一片真叶展开时,生长点以下已分化出12节。除靠近生长点的3个节外,其余各节中都已有花芽分化。因此,黄瓜从第一片真叶展开之后,就一面生长,一面发育,它的一生几乎一直是处在长茎叶和开花结果的矛盾之中。黄瓜本身是一种多花多果的植物。对人类来说,多花多果应该是一种优良的农业性状,但这种性状和早产结合起来,就容易产生因营养不良而引起落花落果,造成养分浪费和形成瓜坠秧,引起植株早衰等问题。所以,在日光温室的黄瓜生产中,必须因茬次的不同,正确处理好长秧和结瓜的关系。
黄瓜的果实是假果,这种假果是由花托上升而子房下陷形成的。果面平滑或有棱、瘤、刺,果形为筒形至长棒形。黄瓜的食用产品器官是嫩瓜,通常开花后8—18天达到商品成熟。就一般早熟品种而言,开花时瓜条的细胞数基本确定,开花后的生长主要表现在细胞增大上。光、热、水、肥条件充裕是黄瓜丰产的一个重要条件。在高二氧化碳浓度下,高温、高湿极有利于加速瓜条的生长。如果瓜秧生长茁壮,再加上水肥条件配合得当,有时开花时瓜条已基本达到了商品标准。但条件不适,营养不良时,又会形成大肚、长把、尖嘴、弯曲等畸形瓜或苦味瓜。
黄瓜在不经授粉的情况下可以单性结实,而且有些品种的单性结实率还很高。黄瓜这一特性是它能在密闭而无传粉条件的温室里进行生产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条件。黄瓜的产品是嫩瓜,在目前我国消费者对嫩瓜的长短、大小并无严格要求,不像西红柿那样,果实必须长到由绿变白,由白变红才可成为商品。黄瓜这一特性又使它优于其他果菜而成为日光温室经营者喜爱的主栽品种。
5.种子
黄瓜种子为长椭圆形,扁平,黄白色。一般每个果实有种子100—300粒,种子千粒重23—42克。种子寿命2—5年,生产上多采用1—2年的种子。种子成熟时,表皮溶解为黏膜,不利于发芽,所以浸种前必须充分搓洗,洗净附着在种皮上的黏质,以利种子吸水和呼吸。
二、生长发育周期
黄瓜从种子萌发到植株死亡的生育过程,可以分为发芽期、幼苗期、抽蔓期和结果期四个时期,每个时期都有它生长的量变到发育上质变的一些特征和变化规律。只要按照这些基本规律,采取相适应的栽培技术措施,就能实现丰产丰收。
1.发芽期
从种子萌发到子叶展开为发芽期。种子在得到一定水分、温度和氧气后,内部便开始了一系列的生理活动。其最初的形态标志是胚根开始伸长,苗顶端的叶原基开始分化发育。生产上播种一般是从这个时候开始的。播种后,在温度、水分和气体条件适宜的情况下,胚根伸长成主根,同时在主根上发生侧根。之后下胚轴伸长,把子叶送出地面。子叶由合抱到展开至展平,不断扩大,颜色由黄变绿。叶原基继续分化,分化的叶原基逐渐长大。到子叶展开时,主根长达8—10厘米,侧根16—18条,最长侧根3—4厘米;下胚轴长5—6厘米,粗0.3厘米。
子叶长3—4厘米,宽2厘米左右时,第一片真叶已见雏形,长约0.3厘米;第二片真叶已肉眼可辨,内部叶原基已分化到4—5枚。此期的主要生育特点是主根深扎,下胚轴伸长及子叶展平。正常条件下,此期需历时6—10天。
这一时期生产上容易出现的主要问题是:土壤水分不足,出苗不整齐;覆土深,苗子不齐,瘦弱不发;覆土浅,压力不够或地温低出苗时间长,或种子瘪瘦拱土无力,幼苗戴帽者多,或土壤水分多,地温低,主根不深扎,沤根或染病;枯萎病菌侵入造成先期烂籽等。影响出苗的关键因素是温度和水分。此期的关键是要选用成熟充分、饱满的种子,以保证发芽期生长旺盛。子叶拱土前给以较高的温湿度,促进早出苗、快出苗、出全苗;子叶拱土后要适当降低温湿度,防止徒长。
2.幼苗期
从子叶展平到5—6片叶是幼苗期。子叶展开后主根继续伸长,以下各级侧根也相继发生。温度和光照条件适宜时,下胚轴一般不再伸长而进入加粗生长,随之2、3、4片真叶先后展开,5、6、7片真叶已具雏形。到第四片真叶展开时,主根可长达35厘米左右,侧根最长约15厘米。下胚轴长5—7厘米,上胚轴极短,多不超过1厘米。此时,主茎叶原基分化到18—19节,7—10节的花原基已有雌雄之别,第四节发生的卷须也已伸出。此期若条件正常,历时18—22天。这一时期植株生长主要是幼苗叶的形成、主根的伸长、侧根的发生及苗顶端各器官的分化形成。
综上可见,黄瓜在幼苗期已孕育分化了根、茎、叶、花等各器官,为整个生长期的发展,尤其是产品产量的形成及产品质量的提高打下了组织结构的基础。各器官分化形成的质量高低,取决于苗期植株光合产物形成和向各器官运送的多少,而这一生理活动又直接和育苗时的环境条件是否适宜有着密切联系。因此,创造有利于幼苗生长发育的最佳环境条件是培育优质苗和争取高产丰收的一项重要基础工作。在温度和水肥管理上应本着“促”、“控”结合的原则,以适应此期黄瓜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并进时的需要。此阶段中后期是定植的适期。
3.抽蔓期
黄瓜从4叶1心到根瓜坐住是抽蔓期。多数品种从第四节开始出现卷须,节间开始加长,蔓的延长和叶片生长明显加快。有些品种开始出现侧枝,雄花和雌花先后出现并开放。当第一条瓜的瓜把由黄绿变为深绿时,俗称“黑把”,标志着抽蔓期结束。
抽蔓期历时较短,约16—20天,早熟品种短,晚熟品种长。这一时期结束时,正常的茎高可达30—40厘米,主根深40—50厘米;子叶已达最大,真叶展开7—8片,茎尖已分化到26—28节,一般品种的雌花原基已分化出6—8个。这一时期仍是以长茎叶的营养生长为主,并由营养生长开始向生殖生长过渡。此期植株生长主要的还是茎叶形成,其次是根系进一步发展,虽已开花并坐瓜,但所占比重还很小。栽培上的原则是:既要促使根的活力增强,又要扩大叶面积,确保花芽的数量和质量,并使之坐稳。
4.结瓜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