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农业林业绿色食品蔬菜病虫害防治图谱·瓜类
29428600000009

第9章 附录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行业标准NY/T393—2000

绿色食品农药使用准则

Greenfood—Pesticideapplicationguideline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AA级绿色食品及A级绿色食品生产中允许使用的农药种类、毒性分级和使用准则。

本标准适用于在我国取得登记的生物源农药(biogenicpesticides)、矿物源农药(pesticidesoffossilorigin)和有机合成农药(syntheticorganicpesticides)。

2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4285—1989农药安全使用标准

GB8321.1—1987农药合理使用准则(一)

GB8321.2—1987农药合理使用准则(二)

GB8321.3—1989农药合理使用准则(三)

GB8321.4—1993农药合理使用准则(四)

GB/T8321.5—1997农药合理使用准则(五)

NY/T391—2000绿色食品产地环境技术条件

3定义

本标准采用下列定义

3.1绿色食品

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按照特定生产方式生产,经专门机构认定,许可使用绿色食品标志的无污染的安全、优质、营养类食品。

3.2AA级绿色食品

在生产地的环境质量符合NY/T391的要求,在生产过程中不使用化学合成的肥料、农药、兽药、饲料添加剂、食品添加剂和其他有害于环境和健康的物质,按有机生产方式生产,产品质量符合绿色食品产品标准,经专门机构认定,许可使用AA级绿色食品标志的产品。

3.3A级绿色食品

生产地的环境质量符合NY/T391的要求,生产过程中严格按照绿色食品生产资料使用准则和生产操作规程要求,限量使用限定的化学合成生产资料,产品质量符合绿色食品产品标准,经专门机构认定,许可使用A级绿色食品标志的产品。

3.4生物源农药

直接利用生物活体或生物代谢过程中产生的具有生物活性的物质或从生物体提取的物质作为防治病虫草害的农药。

3.5矿物源农药

有效成分起源于矿物的无机化合物和石油类农药。

3.6有机合成农药

由人工研制合成,并由有机化学工业生产的商品化的一类农药,包括中等毒和低毒类杀虫杀螨剂、杀菌剂、除草剂。

3.7AA级绿色食品生产资料

经专门机构认定,符合绿色食品生产要求,并正式推荐用于AA级和A级绿色食品生产的生产资料。

3.8A级绿色食品生产资料

指经专门机构认定,符合A级绿色食品生产要求,并正式推荐用于A级绿色食品生产的生产资料。

4允许使用的农药种类

4.1生物源农药

4.1.1微生物源农药

4.1.1.1农用抗生素

防治真菌病害:灭瘟素、春雷霉素、多抗霉素(多氧霉素)、井冈霉素、农抗菌120、中生菌素等。

防治螨类:浏阳霉素、华光霉素。

4.1.1.2活体微生物农药

真菌剂:蜡蚧轮枝菌等。

细菌剂:苏云金杆菌、蜡质芽孢杆菌等。

拮抗菌剂。

昆虫病原线虫。

微孢子。

病毒:核多角体病毒。

4.1.2动物源农药

昆虫信息素或昆虫外激素:如性信息素。

活体制剂:寄生性、捕食性的天敌动物。

4.1.3植物源农药

杀虫剂:除虫菊素、鱼藤酮、烟碱、植物油等。

杀菌剂:大蒜素。

拒避剂:印楝素、苦楝、川楝素。

增效剂:芝麻素。

4.2矿物源农药

4.2.1无机杀螨杀菌剂

硫制剂:硫悬浮剂、可湿性硫、石硫合剂等。

铜制剂:硫酸铜、王铜、氢氧化铜、波尔多液等。

4.2.2矿物油乳剂

柴油乳剂等。

4.3有机合成农药

见3.6

5使用准则

绿色食品生产应从作物—病虫草等整个生态系统出发,综合运用各种防治措施,创造不利于病虫草害孳生和有利于各类天敌繁衍的环境条件,保持农业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生物多样化,减少各类病虫草害所造成的损失。

优先采用农业措施,通过选用抗病抗虫品种,非化学药剂种子处理,培育壮苗,加强栽培管理,中耕除草,秋季深翻晒土,清洁田园,轮作倒茬、间作套种等一系列措施起到防治病虫草害的作用。

还应尽量利用灯光、色彩诱杀害虫,机械捕捉害虫,机械和人工除草等措施,防治病虫草害。特殊情况下,必须使用农药时,遵守以下准则。

5.1生产AA级绿色食品的农药使用准则

5.1.1应首选使用AA级绿色食品生产资料农药类产品。

5.1.2在AA级绿色食品生产资料农药类不能满足植保工作需要的情况下,允许使用以下农药及方法。

5.1.2.1中等毒性以下植物源杀虫剂、杀菌剂、拒避剂和增效剂,如除虫菊素、鱼藤根、烟草水、大蒜素、苦楝、川楝、印楝、芝麻素等。

5.1.2.2释放寄生性捕食性天敌动物,昆虫、捕食螨、蜘蛛及昆虫病原线虫等。

5.1.2.3在害虫捕捉器中允许使用昆虫信息素及植物源引诱剂。

5.1.2.4允许使用矿物油和植物油制剂。

5.1.2.5允许使用矿物源农药中的硫制剂、铜制剂。

5.1.2.6经专门机构核准,允许有限度地使用活体微生物农药,如真菌制剂、细菌制剂、病毒制剂、放线菌、拮抗菌剂、昆虫病原线虫、原虫等。

5.1.2.7允许有限度地使用农用抗生素,如春雷霉素、多抗霉素(多氧霉素)、井冈霉素、农抗120、中生菌素、浏阳霉素等。

5.1.3禁止使用有机合成的化学杀虫剂、杀螨剂、杀菌剂、杀线虫剂、除草剂和植物生长调节剂。

5.1.4禁止使用生物源、矿物源农药中混配有机合成农药的各种制剂。

5.1.5严禁使用基因工程品种(产品)及制剂。

5.2生产A级绿色食品的农药使用准则

5.2.1应首选使用AA级和A级绿色食品生产资料农药类产品。

5.2.2在AA级和A级绿色食品生产资料农药类产品不能满足植保工作需要的情况下,允许使用以下农药及方法。

5.2.2.1中等毒性以下植物源农药、动物源农药和微生物源农药。

5.2.2.2在矿物源农药中允许使用硫制剂、铜制剂。

5.2.2.3可以有限度地使用部分有机合成农药,并按GB4258、GB8321.1、GB8321.2、GB8321.3、GB8321.4、GB/T8321.5的要求执行。

此外,还需严格执行以下规定:

a)应选用上述标准中列出的低毒农药和中等毒性农药;

b)严禁使用剧毒、高毒、高残留或具有三致毒性(致癌、致畸、致突变)的农药(见附录A);

c)每种有机合成农药(含A级绿色食品生产资料农药类的有机合成产品)在一种作物的生长期内只允许使用一次(其中菊酯类农药在作物生长期只允许使用一次)。

5.2.2.4应按照GB4258、GB8321.1、GB8321.2、GB8321.3、GB8321.4、GB/T8321.5的要求控制施药量与安全间隔期。

5.2.2.5有机合成农药在农产品中的最终残留应符合GB4285、GB8321.1、GB8321.2、GB8321.3、GB8321.4、GB/T8321.5的最高残留限量(MRL)要求。

5.2.3严禁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防治贮藏期病虫害。

5.2.4严禁使用基因工程品种(产品)及制剂。

温室蔬菜病害发生特点及防治对策

温室的特殊环境,导致许多病害严重发生和流行,给生产者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因此,了解温室蔬菜病害发生特点并制定相应的防治对策,对于搞好温室蔬菜生产非常必要。

1.发生特点

(1)蔬菜病害种类多、危害加重。近年来,由于保护地栽培和反季节栽培的发展,病害种类逐年增加。名、特、新、优蔬菜品种的引进,商品菜的调运,致使病害增多。另外,反季节强化种植使蔬菜植株的抗逆性减弱,导致病害加重。

(2)土壤带菌量大,土传病害逐年加重。由于温室多年连作现象普遍,土壤中的病原菌大量积累。同时温室地温较高,有利于土壤中病菌的安全越冬和生长繁殖。病原生物的大量积累,破坏了原土壤中微生物群间的生态平衡,一些对病原生物具有竞争、抑制、拮抗作用的微生物群难以形成和发展,且使土壤酸化、有毒物质积累,影响根系的吸收,植株生长势减弱,致使瓜类的枯萎病、疫病、菌核病、茄子黄萎病、辣椒的疫病等病害大量发生,用药物难以控制。

(3)低温高湿病害发生严重。蔬菜正常生长的需要以及温室对温度的限制,温室中相对湿度经常高达90%以上,使植株结露时间长,导致一些低温高湿性病害严重发生,如瓜类和茄果类的灰霉病、菌核病,黄瓜的霜霉病、黑星病,芹菜斑枯病等。这些病害已严重威胁着蔬菜生产的发展,重者造成断产绝收。

(4)生理性病害发生严重。在温室蔬菜生产中,生理性的病害都有不同程度的发生,给病害的诊断带来了困难。例如因低温造成的冷害、冻害、畸形果,瓜类蔬菜上出现的花打顶、化瓜,茄果类使用激素造成的畸形果等,因过量施化肥、农药引起的药害,这些都严重影响了蔬菜的产品质量。

(5)二氧化碳浓度降低,蔬菜抗病性减弱。温室由于经常密闭,以致棚内二氧化碳浓度发生很大变化,特别在冬春茬生产时,日出后迅速下降到300毫克/千克以下,达不到蔬菜生产所需的二氧化碳量,影响植株的光合作用,引起植株发育不良,抗病性随之降低,导致病害发生。

(6)光照减弱引起病害增多。温室薄膜覆盖,其光照强度仅为自然光的40%~50%,有些使用旧棚膜的温室则更低。太阳光中的紫外线可有效地防止植物徒长,而温室中植株长期处于弱光环境,植株长势弱,抗病性降低。另外,光照射一般对菌核菌、立枯病菌的菌丝,白粉病、灰霉病的孢子的形成有抑制作用,而保护地内光照环境则削弱了这种作用。

2.防治对策

(1)近年来,我国蔬菜抗病育种工作取得了长足发展,通过常规育种技术和现代生物工程技术,选育了一批优质、高产、抗病虫害的新品种,有些品种可兼抗多种病害,有些品种具备耐低温、耐弱光的特点,各地应根据本地的栽培方式和习惯进行选择,在生产中推广和应用。另外,在调运种子时,要加强检疫,杜绝一切危险性病害的传入。

(2)优化育苗方法,培育无病壮苗。目前,地热线、营养钵、营养穴盘或工厂化基质育苗等快速育苗方法,已基本取代了传统的育苗方法,省工、省时,缩短了菜苗染病时间,无老化苗、徒长苗,减少了染病机会,有效地控制了苗期病害。

(3)改变灌水方法,减少温室内湿度。传统的灌水使棚内湿度大增,诱导病害的发生。采用膜下暗灌和节水滴灌,可以明显地降低湿度,使霜霉病、灰霉病、软腐病等病害不能蔓延。

(4)采用配方施肥技术。根据土壤肥力,采用配方施肥,同时避免偏施氮肥,增施有机肥和磷、钾化肥,增强蔬菜抗性。另外,叶面追肥和二氧化碳气肥都能促进植株正常生长,减少病害的发生。

(5)采用生态防治技术。生态防治技术在许多地方已用于温室中霜霉病、灰霉病、疫病和白粉病等病害的防治。采用早上放风1小时,上午闭棚升温,下午开风口排湿的方法,减少夜间结露。当霜霉病难以控制时,采用高温闷棚的办法,在45℃下保持2小时,可维持防效达15天左右。

(6)嫁接换根防病技术。在温室瓜类蔬菜中应推广南瓜嫁接黄瓜、瓠子嫁接西瓜防治瓜类枯萎病、疫病的技术和用赤茄嫁接茄子防治茄子黄萎病、青枯病的技术。嫁接换根,不但可以防止土传病害,还可以使蔬菜耐弱光、耐低温抗旱,增加单位面积产量。

(7)完善喷药技术,提高防治效果。

(1)每次喷药前先将棚内老叶、黄叶、病叶及病果清除出棚,减少棚内植株带菌量,防止再次侵染。

(2)喷药要全面,喷洒不仅要周到、细致,而且大棚地面、棚膜、山墙及棚内空间都要喷药,做到全面杀菌。

(3)发现中心病株及早防治。要选择好药剂对症下药,喷药要交替使用,防止单一用药,以免病害产生抗性,对中心病株周围的株植要重点喷药控制。

(4)推广粉尘剂,克服喷施水剂和可湿性粉剂增加湿度、费工费时的缺点。粉尘剂在阴雨天,棚内浇完水后以及结露的情况下,对灰霉病、霜霉病、晚疫病、叶霉病、斑枯病、疫病等防治效果优于喷雾法和烟雾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