瓜蚜Cottonaphid
形态特征
无翅胎生雌蚜体长1.5~2毫米,体色在春、秋两季多为绿色或蓝绿色,夏季为黄绿色,体表上常有霉状薄蜡粉。腹管黑色或青色,较短,呈圆筒形,有瓦砌纹。
有翅胎生雌蚜体长1.2~1.9毫米,体黄色,浅绿或深绿色。前胸背板及胸部黑色。有两对透明的翅。腹管同无翅胎生雌蚜。
卵椭圆形,初产时为黄绿色,后变为漆黑色,有光泽。
生活习性
在宁夏一年发生20代,以卵在花椒、车前、苦荬菜等植物上越冬。次年3月下旬越冬卵孵化,在杂草上繁殖几代后,于4~5月迁飞到瓜苗上进行危害。9月上中旬寄主枯老后,蚜虫又迁飞到越冬寄主上,产生雄蚜与雌蚜,交配后产卵越冬。也有迁飞到温室中进行继续危害的。瓜蚜的繁殖能力很强;春秋季节10余天完成一代,夏季4~5天完成一代。每雌产蚜60多头。
发生条件
瓜蚜的发生及消长与温度、湿度有密切关系。其繁殖最适温度为16℃~22℃,干旱气候适于瓜蚜的发生。当气温在25℃以上,相对湿度在75%以上时,瓜蚜繁殖的少。雨水尤其是暴雨可直接冲刷蚜虫,迅速降低虫口密度。杂草多,离越冬寄主植物近的瓜田受害重,窝风地受害重于通风地。
危害特点
瓜蚜又名棉蚜,属同翅目蚜科。主要危害葫芦科、茄科、豆科、十字花科等蔬菜。瓜蚜以成虫及若虫栖息在瓜叶背面及嫩茎上,吸食汁液。瓜苗嫩叶及生长点被害后,叶片卷缩,危害严重时,整个叶片卷成一团,瓜苗生长受到抑制,进而发展到整株萎蔫死亡。植株上老叶被害,叶不卷,但提前干枯死亡,使产量锐减。
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
蔬菜收获后,及时清除残株败叶,铲除杂草,发现虫苗立即带出棚外,深埋或烧毁。
2.物理防治
(1)利用银灰色反光塑料薄膜驱避蚜虫,效果良好。采用银灰色地膜每亩需5千克,用银灰色膜条,每亩需1.5千克。
(2)黄板诱杀,在棚内设置1平方米的橙黄色板,在板上涂10号机油,每亩设置30~35块,每隔7~10天重涂机油一次,诱杀成虫效果显著。温室、大棚栽培时,在通风口处设置尼龙纱防虫网,控制虫源的传播。
3.药剂防治
(1)0.3%苦参碱水剂1500~2000倍液喷雾。
(2)生物肥皂50~100倍液。
(3)25%阿克泰水分散粒剂5000倍液喷雾。
(4)10%吡虫啉粉剂1000~1500倍液喷雾。
美洲斑潜蝇Americanleafminer
形态特征
成虫小,体长1.3~2.3毫米,浅灰黑色,胸背板呈黑色,体腹面黄色。雌虫体较雄虫大,卵米色,半透明,幼虫蛆状,初无色,后变为浅橙黄色,长3毫米,后气门呈圆锥状突起,顶端三分叉,各具一开口;蛹椭圆形,橙黄色,腹面稍扁平。
生活习性
成虫以产卵器刺伤叶片,吸食汁液,雌虫将卵产在部分伤口及皮孔下,卵经2~5天孵化。幼虫期4~7天,末龄幼虫咬破叶表皮在叶外或土表下化蛹,蛹经7~14天羽化为成虫,每世代夏季2~4周,冬季6~8周。
发生条件
在温度较凉爽的春、秋季有利于美洲斑潜蝇的活动,虫口密度大,夏季气温较高时虫量减少。其适宜发生的月平均气温为25℃~27℃。降雨量偏少的地区发生严重。
危害特点
美洲斑潜蝇属双翅目潜蝇科,俗称“蔬菜斑潜蝇”、“蛇形斑潜蝇”、“甘蓝斑潜蝇”等。除危害瓜类蔬菜外,还可危害茄科、豆科等蔬菜。成虫、幼虫均可为害,雌成虫飞翔把植物叶片刺伤,进行取食和产卵,幼虫潜入叶片和叶柄为害,产生不规则蛇形白色虫道,叶绿素被破坏,影响光合作用,受害重的叶片脱落,造成花芽、果实被灼伤,严重时造成毁苗。美洲斑潜蝇发生初期虫道呈不规则线状伸展,虫道终端常明显变宽,别于番茄斑潜蝇。
防治方法
1.清洁田园,及时清除田间枯枝落叶和杂草,耕整土地,减少虫源。
2.根据斑潜蝇的危害特点,在蔬菜布局和间作套种时,注意合理布局和轮作。
3.在斑潜蝇初发期选择下列药剂进行防治。
(1)25%阿克泰水分散粒剂5000倍液喷雾。
(2)10%吡虫啉(艾美乐)粉剂1000~1500倍液喷雾。
(3)25%灭幼脲乳剂1000~1500倍液喷雾。
(4)75%灭蝇胺粉剂5000倍液喷雾。
(5)0.3%苦参碱水剂1500~2000倍液喷雾。
温室白粉虱Greenhousewhitefly
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1~1.4毫米,体淡黄色,翅面覆盖白色蜡粉,外观全体呈白色。
卵:长0.2~0.25毫米,长椭圆形,有卵柄,初产时淡黄色,孵化前逐渐变为黑色。
幼虫(若虫):体长0.3~0.5毫米,椭圆形,扁平,淡黄色或淡绿色,体表具有许多长短不齐的蜡质丝状突起。
蛹(蛹壳):体长0.7~0.8毫米,椭圆形,扁平,中央略高,黄褐色,体背具有5~6对长短不齐的蜡丝,体侧有刺。
生活习性
温室白粉虱世代重叠,多代发生,无论温室、大棚或露地均可为害。主要以各虫态在温室蔬菜上越冬,或继续进行危害。来年春天,多从温室向大棚和露地蔬菜上逐渐迁移扩散,进行危害,在露地8~9月份为危害盛期,10月份气温下降,虫口数量逐渐减少,并开始向温室逐渐迁移扩散。在温室内冬季可继续进行危害,成为第二年露地虫源。成虫喜欢群居于植株的幼嫩部,对黄色有强烈的趋性,飞翔力差,迁移扩散缓慢,寿命一般30~40天。成虫随着植株的生长,逐渐向上部叶片转移,以致在植株上各虫态自上而下分布为成虫、卵、若虫、蛹。
发生条件
成虫活动最适温度为25℃~30℃,40℃时,成虫活动力显著下降,卵的发育起点温度为7.2℃,幼虫的抗寒力较弱。
危害特点
温室白粉虱属同翅目粉虱科。能危害茄科、葫芦科、豆科等多种蔬菜及花卉。常以成虫和若虫密集叶背吸食汁液,并排出大量蜜露,污染叶片和果实,影响作物的光合作用。还可传播病毒病。
防治方法
温室白粉虱繁殖迅速,易于传播,在防治时要以药剂防治为主,辅以生物防治和农业防治。
1.农业防治
(1)培育无虫壮苗。在育苗前,密闭温室进行药剂熏蒸,彻底杀死残余虫口。
(2)尽量避免番茄、黄瓜同棚种植。及时清理残枝败叶及杂草,以减少虫源。
(3)温室、大棚栽培时,在通风口处设置尼龙纱防虫网,控制虫源的传播。
2.生物防治
有条件的地方,可以人工饲养释放草蛉、丽蚜小蜂和喷洒赤霉菌液,控制害虫数量。
3.物理防治
利用成虫的趋黄性,设置黄板诱杀,在田间每20~30平方米内设置一块涂机油黄板,可诱杀成虫。
4.化学防治
(1)25%阿克泰水分散粒剂5000倍液喷雾。
(2)10%吡虫啉(艾美乐)粉剂1000~1500倍液喷雾。
(3)25%扑虱灵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喷雾。
(4)25%的噻虫嗪可湿性粉剂5000~7000倍液喷雾。
温室蓟马Greenhousethrip
形态特征
蓟马幼虫呈白色,黄色,或橘色,成虫则呈棕色或黑色。进食时会造成叶子与花朵的损伤。成虫体长约1毫米,金黄色,卵长0.2毫米,长椭圆形,淡黄色。肉眼可见叶背面成虫、若虫。成虫多在叶脉间吸取汁液,因其较小不易看到,生产中常被忽视。
生活习性
蓟马一年四季均有发生,春、夏、秋三季主要发生在露地,冬季主要在温室大棚中。雌成虫主要行孤雌生殖,偶有两性生殖,极难见到雄虫。卵散产于叶肉组织内,每雌产卵22~35粒。雌成虫寿命8~10天。卵期在5~6月份为6~7天。若虫在叶背取食到高龄末期停止取食,落入表土化蛹。成虫极活跃,善飞能跳,可借自然力迁移扩散。成虫怕强光,多在背光场所集中为害。阴天、早晨、傍晚和夜间才在寄主表面活动。这也是蓟马难防治的原因之一,当用常规触杀性药剂时,因此特性,白天喷不到虫体而见不到药效。
发生条件
蓟马喜欢温暖、干旱的天气,其生长的适宜温度为23℃~28℃,适宜湿度为40%~70%。湿度过大不能存活,当湿度达100%、温度达31℃时,若虫全部死亡。在雨季,如遇连阴多雨天气,可导致若虫死亡。大雨后或浇水后土壤板结,致使若虫不能入土化蛹,蛹不能孵化成虫。
防治方法
1.早春清除田间杂草和枯枝残叶,集中烧毁或深埋,消灭越冬成虫和若虫。加强肥水管理,促使植株生长健壮,减轻为害。
2.利用蓟马趋蓝色的习性,在田间设置蓝色粘板,诱杀成虫,粘板高度与作物持平。
3.化学防治
(1)25%的阿克泰水分散颗粒剂7500倍液喷雾。
(2)0.3%苦参碱水剂1000倍液喷雾。
(3)70%的吡虫啉(艾美乐)水分散粒剂7500倍液灌根或喷雾。
(4)用2.5%菜喜(多杀霉素)悬浮剂1000~1500倍液喷雾。
(5)5%的抑太保乳油2000倍液喷雾。
以上药剂交替使用,喷药时注意喷心叶及叶背等处。
大灰象甲Biggourdshapedweevil
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9~12毫米,体灰黄色或灰黑色,全体密生灰白色鳞片。头管粗,延长呈喙状,触角棍棒状,柄稍长,似膝状。前胸卵圆形,背板中央黑褐色。鞘翅卵圆形,末端较尖,灰黄色。两鞘翅各有10条纵裂刻点,其上有不规则的黑褐色纹,呈“O”形。
卵长椭圆形,长1毫米左右,初产时为乳白色,近孵化时为乳黄色。
幼虫初孵化幼虫体长1.5毫米,老熟幼虫体长14毫米。体乳白色,头部黄褐色。
生活习性
以成虫或幼虫在土中越冬,第二年4月下旬成虫从土中钻出取食活动。成虫交配后于5月下旬到6月初开始产卵,成块产于土表里或叶片上。6月下旬卵开始陆续孵化,7月上旬羽化为成虫,新羽化的成虫不出土,在原土室里越冬,到第二年4月又出土活动。成虫可昼夜取食,具有群居性和假死性。
发生条件
当早春平均气温达到10℃时成虫开始出土活动。早晨或阴雨天很少活动,一般多在晴天中午大量出土。不耐高温,在炎热的夏天中午常因土温过高,从土缝中爬出隐藏在植株叶背面。连阴雨较多的地区或土壤湿度大的田块均不利于象甲活动或引起死亡。
危害特点
大灰象甲属于鞘翅目象甲科。为多食性害虫,可危害瓜类、豆类、辣椒、马铃薯等蔬菜。以成虫取食幼苗嫩尖叶片,被害部分造成孔洞或缺刻。也可危害生长点及子叶,当幼苗刚拱土,成虫便拱开土缝钻入表土下,将叶或生长点咬断成秃桩,使全株死亡,造成缺苗断垄,严重时甚至毁种。幼虫在土表层里生活,取食有机质及作物须根,因食量不大,受害症状不明显。
防治方法
1.农事操作防治
(1)人工扑杀在成虫盛发期,用器具张接于作物下,振动作物,集中予以销毁。
(2)中耕灭虫适时中耕锄草,可直接杀死及恶化土中幼虫、蛹的发育条件,降低虫口密度,减轻危害。
2.发生严重时,可用下列药剂进行防治。
(1)2.5%功夫乳油2000倍液喷雾。
(2)2.5%的溴氰菊酯乳油2000~2500倍液喷雾。
(3)25%的噻虫嗪可湿性粉剂5000~7000倍液喷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