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发病初期选择下列药剂进行防治。
(1)25%的阿米西达悬浮液1500倍液喷雾预防。
(2)10%的世高水分散颗粒剂2000倍液喷雾。
(3)80%的大生可湿性粉剂800倍液喷雾。
(4)50%的扑海因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喷雾。
(5)75%的达科宁可湿性粉剂800倍液喷雾。
温室、大棚发病后除选择以上药剂外,还可用5%的百菌清粉尘剂每亩1千克喷粉,用15%的扑海因或杀毒矾烟雾剂每亩200~300克熏蒸。
甜瓜疫病Muskmelonphytophthorablight
症状识别
主要危害叶、茎和果实。叶片染病初为圆形水渍状暗褐色斑,扩展速度快,湿度大时呈水烫状腐烂,干燥条件下产生青白色至黄褐色圆形斑,易破裂。茎染病初生椭圆形水渍状暗绿斑,凹陷缢缩,使柄部以上病叶枯死。果实染病始于接触地面处,初生褐色水渍状圆形斑,后病部凹陷,迅速扩展为暗褐色大斑,湿度大时长出白色短绵毛状霉,干燥条件下产生白霜状霉,病果散发腥臭味。
侵染途径
本病由鞭毛菌亚门甜瓜疫霉和掘氏疫霉真菌侵染所致。病菌以菌丝体和卵孢子随病残体组织遗留在土壤中越冬,第二年菌丝或卵孢子遇水产生孢子囊和游动孢子,通过灌溉水和雨水传播到甜瓜上萌发芽管,产生附着器和侵入丝,穿透表皮进入寄主体内。再次侵染借风和雨水、灌溉水传播蔓延。
发病规律
该病生长发育的适温为28℃~32℃,最高37℃,最低9℃。除危害甜瓜外,还可侵染番茄、苦瓜、马铃薯等蔬菜。甜瓜疫病发生的轻重与当年雨季到来迟早、气温高低、雨量及持续时间长短有关。发病早气温高的年份,病害重。一般进入雨季开始发病,遇有大暴雨迅速蔓延造成流行。连作地、平畦栽培易发病,长期大水漫灌、浇水次数多、水量大发病重。
防治方法
1.与瓜类作物实行3年以上轮作。
2.采用高垄地膜栽培,可提高地温、减少果实与病菌接触,减轻疫病的发生。
3.浇水时要小水勤浇,防止大水漫灌。
4.发现中心病株,立即拔除,撒生石灰消毒后,选择下列药剂进行防治。
(1)72%的杜邦克露800~1000倍液喷雾。
(2)60%的杀毒矾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喷雾。
(3)58%的雷多米尔锰锌可湿性粉剂500~800倍液喷雾。
(4)70%的安泰生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喷雾。
(5)72%的霜脲锰锌可湿性粉剂750倍液喷雾。
(6)56%的靠山水分散微颗粒800倍液喷雾。
甜瓜霜霉病Muskmelondownymildew
症状识别
该病主要危害叶片。苗期染病,子叶上产生水渍状小斑点,后扩展成浅褐色病斑,湿度大时叶背面长出灰紫色霉层。成株染病,叶面上产生浅黄色病斑,沿叶脉扩展呈多角形,清晨叶面上有结露或吐水时,病斑呈水渍状,后期病斑变成浅褐色或黄褐色多角斑,连阴雨天气,病斑迅速扩展连成大斑块,导致叶片上卷或干枯,下部叶片全部干枯,有时仅剩下生长点附近几片绿叶。果实发育期进入雨季病势扩展迅速,造成大幅度减产。
侵染途径
本病由鞭毛菌亚门古巴假霜霉菌侵染引起。初次侵染来自于温室、大棚内的黄瓜、甜瓜,主要靠气流进行传播。相对湿度高于83%,病部可产生大量孢子囊,条件适宜时经3~4天可产生新病斑,长出的孢子囊进行再次侵染。
发病规律
该病发生的适温为15℃~24℃,入侵时,相对湿度较高,当叶面有水滴或形成水膜时,病菌才能侵入,否则,会干枯而死不能侵入。生产上浇水过量或浇水后遇到大雨、地下水位高、种植密度过大均易导致病害发生和流行。
防治方法
参考黄瓜霜霉病。
甜瓜白粉病Muskmelonpowderymildew
症状识别
甜瓜从苗期到收获期均可受害,尤以生长后期受害最重。主要危害叶片。初在叶面上出现白色霉斑,后逐渐向四周扩散,形成近圆形斑块,条件适宜时,霉斑扩展十分迅速,病斑相互融合成一片,使整个叶片覆盖一层白粉状物,严重的瓜面上也可长出白色粉状物,即病菌的菌丝体和分生孢子,后期在霉斑上产生黄褐色至黑色小粒点,即病原菌闭囊壳。
侵染途径
本病由子囊菌亚门瓜类单囊壳和葫芦科白粉菌侵染所致。病菌以菌丝体或闭囊壳在寄主上或病残体上越冬,第二年以子囊孢子进行初侵染,后病部产生分生孢子进行再侵染,使病害蔓延扩展。在温暖地区,病菌不产生闭囊壳,以分生孢子进行初侵染和再侵染,完成其周年循环,无明显越冬期。
发病规律
该病在10℃~25℃均可发生,能否流行取决于湿度和寄主的长势,高湿条件下易萌发。雨后干燥有利于分生孢子繁殖和病情扩展,尤其当高温干燥与高湿条件交替出现时,又有大量白粉菌源及感病寄主此病即流行。北方该病多在春末夏初进入雨季或秋初较干燥时发生和流行,坐瓜四周的功能叶易感病,以后随坐瓜增多,抗病力下降,病情加重。
防治方法
参考黄瓜白粉病。
甜瓜细菌性叶枯病Muskmelonbacterialleafspot
症状识别
该病主要危害叶片,叶片上初现圆形小水渍状退绿斑,逐渐扩大呈近圆形或多角形的褐色斑,直径1~2毫米,周围具退绿晕圈,病叶背面不易见到菌脓。有别于细菌性角斑病。
侵染途径
本病由油菜黄单胞菌黄瓜叶斑病致病细菌变种侵染引起。主要通过种子带菌传播蔓延。该菌在土壤中存活非常有限。
发病规律
当温度在22℃~24℃,相对湿度在70%以上时,病害易于发生和流行。一般多在栽培密度大、土壤潮湿的地块先发病,在连阴雨后,天气闷热时病害容易滋生蔓延。低洼地、排水不良及整枝绑蔓不及时的地块易发病。另外,定植时护根措施不好,或地下害虫多,造成根系断裂,给病菌以可乘之机。
防治方法
1.从无菌种株上采种。带菌种子播前要用40%的福尔马林150倍液浸种2小时,或用100万单位的硫酸链霉素浸种2小时,洗净后浸种催芽。
2.轮作。应与十字花科或茄科蔬菜轮作,避免重茬。
3.加强栽培管理。用无病土育苗,采用纸筒、营养钵等护根。定植时尽量少伤根系,要适时灌水,勤中耕,防止土壤龟裂,损伤根系。同时注意防治地下害虫。
4.药剂防治参考黄瓜细菌性角斑病。
甜瓜蔓枯病Muskmelongummystemblight
症状识别
蔓枯病又叫斑点病、黑腐病。主要危害甜瓜的蔓、叶、果实,以叶上受害最重。初发病时,叶上呈现出黄褐色斑点,逐渐变为褐色圆形或同心轮纹病斑。发生在叶缘上的呈弧形。老叶病斑上出现小黑点(病原菌的分生孢子器)。潮湿时,病斑遍及全叶,叶片变黑干枯,干枯的叶常呈星状破裂。蔓茎通过叶柄传染,病斑多发生在节的附近,为椭圆形灰褐色,有时密生小黑点而稍凹陷,表皮破裂,常分泌出黄白色胶流,干枯后为红褐色,表面散生小黑点。果实染病后,初产生水渍状病斑,中央变成褐色枯死斑,尔后褐色部分为星状开裂,内部组织坏死,呈现木栓状,发病严重时,植株凋萎枯死。
侵染途径
本病由子囊菌亚门瓜类球腔菌侵染所致。病菌以分生孢子器及子囊壳在病株残体上越冬、越夏。第二年春暖时,产生分生孢子及子囊孢子,借风雨传播,成为田间初侵染源。以后病部产生的分生孢子继续传播蔓延,引起再侵染。病菌多从整枝、摘心的伤口及其他伤口处侵入,侵入组织以后潜育期为7~10天,种子表面也可带菌,种子发芽后病菌直接危害子叶。
发病规律
蔓枯病发育的温度范围为5℃~35℃,最适为20℃~24℃,病菌在55℃条件下10分钟即可死亡。高温多雨季节发病迅速。连作地、排水不良、种植过密、通风透光不足、浇水过多、偏施氮肥或缺肥等造成植株生长衰弱,发病重。
防治方法
1.从无病地块或无病株上选留种子,并用福尔马林100倍液浸种15分钟,进行种子消毒。
2.要与非瓜类作物实行2~3年轮作。
3.加强栽培管理。施足底肥,增施磷、钾肥,并适当控制浇水,以保持根部土壤不要过湿,促使植株生长健壮,提高抗病性。为了保持瓜地透光,要及时压瓜、整枝、打杈,防止疯长。
4.发现中心病株,及时拔除,深埋或烧毁。
5.发病初期选择下列药剂进行防治。
(1)25%的阿米西达悬浮液1500倍液喷雾预防。
(2)2.5%适乐时悬浮剂1500倍液喷雾。
(3)40%的杜邦福星乳油8000倍液喷雾。
(4)70%的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600倍液喷雾。
(5)75%的达科宁可湿性粉剂600倍液喷雾。
西瓜病害
西瓜炭疽病Watermelonanthracnose
症状识别
炭疽病在西瓜整个生育期都可发病,以生长中后期较为严重。幼苗染病,子叶出现圆形褐色病斑,发展到幼茎基部变为黑褐色,且缢缩,以致折倒,但病的部位较立枯病高。成株期发病,叶片上初为水渍状纺锤形或圆形斑点,很快干枯成黑色病斑,外围有紫黑色晕圈,有时出现同心轮纹。病斑扩大后常互相联合,引起叶片干燥破裂枯死。在潮湿条件下,病斑上产生粉红色小点(分生孢子盘),后变为黑色。在茎或叶柄上的病斑长圆形,稍凹陷,初期为水渍状黄褐色,逐渐变成黑色。果实发病,开始出现暗绿色水渍状小点,病斑扩大后呈圆形或椭圆形凹陷,暗褐色至黑褐色,凹陷处龟裂,潮湿时,病斑常产生粉红色黏状物。
侵染途径
由半知菌亚门刺盘孢属真菌侵染所致。病菌以菌丝体或拟菌核随病残体在土壤中越冬,也可潜伏在种子上越冬,第二年在适宜条件下产生分生孢子,借雨水及流水传播到寄主上,萌发后直接侵入表皮。种子上的菌丝体,可直接侵染子叶,使幼苗发病。
发病规律
田间气温在18℃左右开始发病,气温在22℃~24℃、湿度在95%以上时发病重。偏施氮肥、排水不良、通风透光差以及连作地,病害发生较重。酸性土壤易发病。
防治方法
1.选用无病种子或种子消毒在田间选用无病植株上的果实留种。种子带菌可用55℃温水浸种15分钟,或用福尔马林100倍液浸种30分钟,用清水冲洗后播种。
2.加强田间管理重病区要实行三年以上轮作。施足底肥,增施磷、钾肥。雨季注意排水,降低地下水位。采用地膜栽培或在果实下铺草垫,防止果实直接接触地面。及时整枝打杈,加强通风。
3.药剂防治参考黄瓜炭疽病。
西瓜病毒病Watermelonmosic
症状识别
西瓜病毒病主要表现有花叶型和蕨叶型两种类型。花叶型在叶片上首先出现明显的退绿斑点,后变为系统性斑驳花叶,斑纹深浅不一,叶面凸凹不平,叶片变小,畸形,植株顶端节间缩短,植株矮化,结果小而少,果面上有退绿色斑驳。发生蕨叶后,新叶狭长,皱缩扭曲,花器不发育,难以坐果,即使结果也容易出现畸形。果实发病,表面形成黄绿相间的斑驳,并有不规则突起,瓜瓤暗褐色,似烫熟状,有腐败气味,不能食用。
侵染途径
引起西瓜病毒病的病毒种类很多,主要是甜瓜花叶病毒和黄瓜花叶病毒两种。病毒可在田间宿根杂草上越冬,也可在有些蔬菜上越冬,成为第二年初次侵染来源。蚜虫是传播该病的主要媒介,田间农事操作也可传播。
发病规律
日平均气温5℃时病毒的潜育期为7~9天,日平均气温18℃时,潜育期为11天,温度高,日照强,天气干旱,有利于蚜虫的繁殖和迁飞,也有利于病毒病的蔓延。缺水缺肥,管理粗放,治虫不及时和临近毒源的温室发病重。
防治方法
1.培育壮苗,适时早定植,防止幼苗徒长。在苗期喷2~3次耐病毒诱导剂(NS83增抗剂)100倍液,以便诱导黄瓜耐病毒。
2.及时防蚜,在蚜虫初发期用除虫菊素、印楝素、苦参素等对蚜虫有效的杀虫剂防蚜。温室、大棚内可用硫磺熏蒸。
3.药剂防治可参考甜瓜病毒病。
西瓜疫病Watermelonphytophthorablight
症状识别
该病主要危害幼苗、叶、茎及果实。苗期子叶先呈水渍状圆形暗褐色病斑,中部逐渐变成红褐色。幼苗茎基部受害后,呈现出暗绿色水渍状软腐,受害处逐渐缢缩,直到倒伏枯死。成株期发病在茎节部出现暗绿色水渍状纺锤形斑点,病部明显缢缩。天气潮湿时,出现暗褐色腐烂,干燥时为青白色,被害处以上的茎蔓及叶片很快萎垂。叶片受害时,初呈暗绿色水渍状斑点,后扩展为圆形或不规则形的大型病斑,边缘不明显,以后中部为青白色。在湿度大时,变软腐,似水煮状,干燥时,呈淡褐色,干枯易破碎。病斑发展到叶柄上,叶片萎蔫。果实被害后,一般多从下部的瓜先发病,呈现暗绿色近圆形凹陷的水渍状病斑,潮湿时很快发展到全部果实上,病果皱缩软腐,表面长有灰白色稀疏的霉状物。
侵染途径
本病由鞭毛菌亚门疫霉属真菌侵染所致。病菌以卵孢子或菌丝在土壤、病残体或未腐熟的肥料中越冬,并长期存活。厚垣孢子在土壤中也可存活数月,种子也能带菌。卵孢子和厚垣孢子通过雨水、灌溉水传播到寄主上,形成孢子囊,在条件适宜时发芽,产生游动孢子,在水中游动,附着在茎、叶和果实上,从气孔、细胞间隙侵入。植株发病后,在病斑上产生新的孢子囊和萌发的游动孢子,又借风、雨传播进行再侵染。
发病规律
病菌发生的适温为28℃~30℃,低于15℃可抑制疫病的发生蔓延。雨季来得早、降水时间长、雨量大,则发病早、病情重、损失大。地势低洼,排水不良,畦面高低不平,容易积水和多年连作的地块,以及浇水过多,种植过密,施氮肥过多和施用未腐熟的带菌粪肥等,均能加重疫病的发生。
防治方法
1.与非瓜类作物实行3~4年轮作。施足底肥,增施腐熟的有机肥,并注意氮、磷、钾配合使用。
2.选择地势高燥、有利排水的地块建温室,雨季注意防涝,及时排除田间积水,经常保持地面半干半湿状态。发现中心病株及时拔除,待蔓延停止后再浇水。
3.采用地膜栽培,或在发病期在果实下垫青草或稻草,可减轻病情。
4.发病初期选择下列药剂进行防治。
(1)58%的雷多米尔锰锌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喷雾。
(2)64%的杀毒矾M8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喷雾。
(3)68.75%的银法利悬浮剂750倍液喷雾。
(4)72.2%的普力克可湿性粉剂400~600倍液喷雾。
西瓜枯萎病Watermelonfusariumwilt
症状识别